木地板產業是綠色低碳產業,也是民生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木地板產業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裝備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品牌建設、市場開拓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現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
目前,我國木地板產量、消費量和出口量均穩居世界第一,是林業產業鏈中重要的終端產品、增值產品。但近年,我國木地板產量處于峰值后緩慢下降階段,多數企業效益下滑,產業發展形勢嚴峻。因此,有必要客觀分析我國木地板產業現狀,研判問題產生原因,并采取科學精準、積極有效的措施妥善應對。
產業發展基本穩定
我國木地板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形成期。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實木地板、竹地板、實木復合地板、強化木地板等木地板主要品類陸續面市,產品從小規格到中長規格、未涂飾到涂飾、平口到企口持續迭代。
第二階段是成長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10年,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率持續提升,逐步形成完備的產業體系。其間,企業數量持續增長,生產規模持續攀升,品牌和專賣渠道建設如火如荼,內外銷快速擴張。
第三階段是成熟期。2010年至今,木地板總產量保持基本穩定,品類開始分化,銷售渠道呈現多樣化,品牌集中度持續提升。
木地板加工。李永紅攝
據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23年我國具有一定規模企業木地板總銷量約3.2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約8.9%。其中,強化木地板銷售1.42億平方米,占木地板總銷量的44.1%;實木復合地板銷售1.20億平方米,占比37.2%;實木地板銷售0.30億平方米,占比9.3%;竹地板銷售0.25億平方米,占比7.8%;其他地板銷售0.05億平方米,占比1.6%。
數據顯示,2010—2023年,我國木地板產業發展整體呈現平穩發展態勢,2019年木地板銷量攀升至最高值4.25億平方米,2023年降至最低值3.22億平方米。其中木地板品類走勢分化,強化木地板、實木地板銷量呈現震蕩下滑趨勢,實木復合地板銷量穩步增長,竹地板銷量總體保持平穩。
我國木地板質量整體較好。當前與木地板密切相關的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超過93項,涵蓋產品、檢測方法、安全環保、服務和配套、裝備和原材料、等級評價等領域。
當前,我國木地板企業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并存,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發展不平衡。行業正從產品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數據驅動,不少木地板企業成立了技術中心、研發中心或研究院,主要圍繞創新地板連接方式、革新基材或表面裝飾材料、優化產品結構、升級產品性能、賦予產品功能等方面進行產品研發。
2023年,木地板行業當年授權發明專利數量達514件。地采暖用實木地板、浸漬膠膜紙飾面實木復合地板、石木塑地板、重組竹地板、防潮強化木地板等新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表現亮眼。
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
我國木地板產業發展近年來基本穩定,但木地板的市場占有率及銷售效益卻呈現下滑態勢,這既與我國宏觀經濟發展轉型相關,也與貿易摩擦及木地板產業轉型升級有關。
木地板銷量于2019年達到階段性歷史峰值,隨著需求總量增速趨緩,供給相對過剩,存量市場競爭激烈。木地板行業頭部優勢和技術領先企業通過產業鏈控制、技術創新、降本增效等舉措,逐步提升市場份額,使大多數木地板企業處于微利、薄利甚或虧損的狀態。而由于市場話語權減弱等原因,木地板行業頭部優勢和技術領先企業的利潤同樣微薄甚至虧損。
同時,消費者難以區分各品牌木地板產品的差別,選購難度大,容易購入低質量、偽劣產品,進而引發信任危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趨向選擇全包裝修方式,木地板零售終端客戶被分流。不少木地板企業也熱衷于價格戰而不是價值戰,品牌定位不清晰,從而喪失市場溢價能力。
當前,我國木地板產業仍然是要素驅動,而非數據驅動、創新驅動。盡管部分木地板企業組建了研發創新團隊,投入不斷加大,但往往高端產品技術上不去、低端產品成本下不來,即便創新有成效,也往往由于市場等原因短期難以獲得回報。2005年以來,我國木地板產品在國際市場頻繁遭遇貿易壁壘。在產品缺少創新加持的情況下,我國木地板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木地板企業面臨“三重擠壓”的發展困境。首先,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產品同質化,面臨中低端市場“鎖不住”的局面。其次,隨著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國內市場需求演變,面臨競爭優勢、品牌優勢衰退的情況。再次,由于木地板行業自身的惡性競爭、創新力不足等問題,在國內外地面鋪裝材料市場面臨整體份額下滑的危機。
向需求和創新驅動轉型
木地板銷售越來越難,產品和服務沒有有效滿足市場需求是主因之一,亟待從產品導向向用戶體驗導向轉變,實施需求驅動,將“能夠讓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或享受服務中得到滿足”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標準。
木地板產品。中國國際地面材料及鋪裝技術展覽會組委會供圖
我國木地板產業底蘊深厚,科研單位和相關企業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能力正在快速提升。木地板產業轉型需要加深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實現制造過程與需求滿足過程的有效對接和無縫銜接。
消費者能感知到的產品質量,包括生產制造的產品質量,以及涵蓋設計、服務、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質量。因此,木地板企業要從產品外觀、功能、鋪裝等方面,提供更加個性化和精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實現從增加供給數量到提高供給質量的轉變,推進適度規模定制。
具體來說,要投入服務化,加快制造環節與研發設計、市場調研、物流等生產性服務環節融合發展。要產出服務化,更加重視鋪裝服務、售后服務、維修保養等,尤其是為存量房市場創新供給以舊換新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實現木地板產品和服務有效滿足市場需求,著重依托創新驅動和數據驅動,增強研發和大數據研判能力,促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
木地板產業的創新發展是涉及產業全鏈條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培育,加強跨企業技術流動。大企業發揮在產品架構設計、產業發展方向等方面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整合高校院所、企業創新資源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強新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帶動產業鏈中的配套中小企業進行原輔材料等的創新開發。中小企業發揮在前沿技術和適應新市場需求方面探索的優勢,開發生產更具技術競爭力的產品,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通過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促進生產力躍遷,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木地板行業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比較嚴重,需要科學普及木地板產品、功能、使用和維護等方面的知識,引導消費者正確認知、科學消費。(唐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