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全球最大的家具品牌宜家將在各個市場平均提價9%,因面臨運輸和原材料成本增加。
報道稱,宜家此前曾表示,它正在租賃更多船只、購買集裝箱并在倉庫之間重新安排貨物路線,以減輕供應鏈中斷的壓力,但現在不得不將成本轉嫁給客戶。
宜家的零售公司Ingka Group表示,其整個市場的價格將平均上漲9%左右,當地的差異反映了不同的通脹壓力,包括商品和供應鏈問題。
“不幸的是,自從更高的成本開始影響全球經濟以來,我們第一次不得不將部分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我們的客戶”,零售運營經理Tolga?ncü說。
Ingka Group是宜家的主要特許經營商,擁有392家門店。
該集團在聲明中表示:“宜家繼續面臨嚴重的運輸和原材料限制,推高成本。”并補充說,預計該情形將“持續到2022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6日,宜家中國方面對媒體表示,“宜家已經并將繼續盡最大努力,來盡可能地保持價格穩定——然而全球航運狀況在未來幾個月可能帶來的影響很難預測。”
2021年12月31日,宜家中國大陸地區相關人員向國內媒體表示,近期對部分價格進行了調整,但中國大陸市場的價格調整水平低于全球提價平均值。在中國大陸市場,盡可能地保持了大部分產品價格穩定,尤其是經典產品和符合消費者當季購買偏好的季節性熱門產品。同時考慮到很多消費者會購買成套的產品組合或者搭配,也盡量平衡了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的價格。
據英格卡集團發布的公告顯示,在過去的18個月時間內,宜家品牌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產品需求,盡管宜家的出貨量已創下歷史新高,但仍舊無法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
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的宜家產品價格在圣誕節后大幅漲價,其中,床、衣柜等平板家具的漲幅高達50%。
宜家2021財年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宜家總銷售額達到419億歐元(約為人民幣3128億元),與2020財年總銷售額的396億歐元(約為人民幣2856億元)相比,同比增長6%。
2022年1月6日下午,湖南省晚安家居實業有限公司與湖南康乃馨養老產業投資置業有限公司在晚安家居文化園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雙方擬在老齡生活服務、健康生活、康復治療、適老產品研發等多領域進行合作。
晚安家居是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中國《軟體家具·床墊》標準起草單位,始創于1986年,家居行業沉淀37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大型家居企業,下轄家居、家紡、紅木三大板塊,現有10余家分子公司,擁有湖南長沙工業園和佛山高明工業園兩大園區,全國經銷商1700多家。
康乃馨下轄老年呵護中心、醫院、護理院、運營公司等8家子公司,托管或運營大型公建民營養老機構、中小型社區連鎖養護中心10多家,基本形成康乃馨醫養結合、文化養老、全齡全護三大核心運營特色。
據中至信家居官微,中至信家居2021年度總結暨2022年戰略部署會議在安徽葉集總部召開。
中至信家居董事長陳中信提出發展大家居戰略,在三大新中式實木家具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全案整裝產品,三大全案整裝產品的完美呈現,奠定了一站式全屋整裝服務的基礎,2022年將迅速布局整裝快車道,實現全系列全屋整裝模式,為終端賦能。
2022年中至信將持續推出美式整裝「瑞卡」系列、新東方主義現代實木整裝「銳慕」系列,高端全屋定制「珀斯」系列,完善現有產品體系。全案整裝系列,通過全新設計匹配中至信成品家具,加大經銷商產品銷售的寬度、深度,提高中至信家居店盈利能力。
成品家具集體轉型定制
成品家具一向對于定制有抗拒心理,但是到2021年春季,幾乎所有的成品家具企業都完成了向定制思維的轉變。
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定制市場的爭奪,已經成為成品家具企業的共識。
不僅如此,成品家具企業紛紛拿出方案,在市場上不斷試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市場策略。
與此同時,定制上市公司向工程單要增長的危險嘗試,也在下半年碰壁。下半年,恒大的違約警告不斷響起,直到傳言被坐實。不少大型家具企業以收購與恒大的合資公司股份沖抵家具款;中小型家具企業與地產商的合作之道,被證實難以走通。
以2021年12月31日A股市場收盤價為依據,第一家具網整理了一份家具公司市值排名榜。
這份名單與2020年底相比,有微小變化。
宜華生活2021年退市,匠心家居于2021年上市,維持了23家上市公司的總數未變。
2021年底,23家公司總市值為3319.8億元,2020年底23家公司總市值為3435.17億元,一年間,市值減少115.37億元,減少3.4%。
一年來,上證綜合指數上漲4.8%,家具行業公司市值沒能跟上大盤漲幅。
市值龍頭仍是歐派家居,達898.5億元,比2020年底的802.1億元增加96億元,增長幅度超過10%。
第二名從居然之家變成顧家家居,居然之家退居第三名。
顧家家居2021年市值增加,而居然之家市值大幅減少,從547.79億元減少至336.9億元。投資者對家居賣場不看好,在市值上有明顯的表現。
顧家家居市值從445.91億元增至487.8億元,增幅不算大,但是走的是向上曲線。
另一家軟體家具公司喜臨門的市值增幅巨大。市值從74.85億元增至151.2億元,增加一倍多,這是2021年少見的現象。
軟體家具行業具在較大的想象空間,投資者對此給出了自己的投票。
定制家具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定制家具前三強市值除了歐派家居有增長外,第二名與第三名的索菲亞、尚品宅配市值均下降。其中尚品宅配市值縮水接近一半,從158.26億元減至85.2億元。
定制家具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未來成長性存疑,投資人顯然對于定制家具的長期成長前景持懷疑態度。
過去,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為不少下游企業帶來了紅利,不同領域的各大企業紛紛與房企建立了相對不錯的合作關系。
但近兩年,房企增速普遍放緩,行業逐步邁入存量房時代。2021年,隨著“房住不炒”主基調的持續深化及“供地兩集中”等政策的出臺,房企投資日趨謹慎。但諸如家居、家裝行業,卻積極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下,尋求著更多的突破口和利潤增長渠道。
地產行業開發投資規模下降明顯
“上半年不賺錢也要拿地,下半年讓利也不投資”似乎是2021年一眾房企在投資態度上的真實縮影。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13.73萬億元,同比增長6.0%。雖然該數據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13.2%,但縱觀2021年各個季度的投資增幅,不難看出,房地產行業的開發投資增速逐季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放緩。
克而瑞研究指出,去年“集中供地”政策的出臺,令房企在投資端持續保持審慎態度,全年百強拿地銷售比僅為0.29,創近五年新低,且以第一次集中供地為轉折點,全年呈現“先揚后抑”的走勢。
“一季度主要是國企、央企憑借資金優勢迅速進行鋪排,積極補貨;二季度集中供地首輪開拍,不少房企的活躍度和積極性較高,當季整體拿地銷售比上升;
三、四季度由于土拍政策收緊、企業現金流趨緊,房企拿地意愿幾乎降至‘冰點’。”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百強房企在首輪集中供地中拿地金額超過9200億元,但第二輪集中供地中拿地金額驟減至3400億元左右,降幅高達63%。
業內人士看來,地產行業過去依靠土地、人口、金融等紅利而高速增長的時代正逐步消失,且從去年開始,疊加政策和市場壓力,行業已加速邁入了存量洗牌期。
泛家居行業提早布局
除了開發投資意愿的減弱,部分房企也遭遇了資金鏈吃緊,債務危機等困局,“巨浪”拍打著產業鏈的眾多細分領域,聲音不絕于耳。由此也再一次激起了泛家居行業對企業經營模式、經營渠道、管理架構及發展方向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對于如今出現問題的恒大,不少家居企業也采取了相應的避險措施。據悉,2021年12月4日,喜臨門受讓河南恒大家居產業園持有的河南恒大喜臨門40%股份,股權變更后,河南恒大喜臨門成為喜臨門100%持股子公司。除此之外,此次受讓也同時表明,河南恒大家居全面退出其參與控股的6家家居企業合資子公司,意味著恒大與家居企業的“地產+家居”合作模式告終。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對恒大來說,通過商票、房產抵扣家居企業債務,是現階段的非常之舉;而對與恒大有過合作的家居企業來說,完全持有子公司的股權,對于提高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業務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但不得不說的是,近兩年,泛家居行業已經先于這場“風波”,提早做了布局。
“過去將近二三十年,裝修建材行業都主要得益于增量房市場的拉動,存量房和二次裝修的貢獻比例不大。”一位家居行業協會負責人明確指出,近兩年,不少泛家居企業開始意識到,我國商品住宅市場已經逐漸走向飽和,特別是進入2021年,住房作為居住品而非投資品的屬性也越來越明晰。
于是,很多企業開始早早對“存量房時代”下的發展方向進行探索。存量房時代,簡單來說,就是指存量房的二次、三次裝修及局部翻新升級對家居建材行業的貢獻大于新房初次裝修貢獻的時代。
調整產品定位及營銷策略
除了泛家居行業自身的探索外,政策端的利好,也一度讓家居企業信心滿滿。如今,隨著“存量時代”的價值逐步釋放,泛家居行業也迎來了巨大增量和機遇。
據了解,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目標任務、對象范圍及支持政策。據《意見》透露,要力爭在“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
不僅如此,疫情的出現,也讓人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家居環境,從而更加重視家居的品質,大量家居家裝需求被重新激活。
“相比于新房的初次裝修,存量房裝修市場要優先鉆研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并時刻調整企業的營銷策略。”一位不愿具名的裝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存量房裝修市場中改善型和升級型的消費占比更高,消費者對裝修及產品質量、檔次、附加值等也有不同的要求。“多數消費者基本具備一定的裝修建材購買經驗,主觀能動性更強,因此對家居建材企業的產品端、銷售端等將產生更大影響。”
據某全屋定制品牌負責人透露,一些頭部定制家居企業開始加快切入存量房裝修市場,針對存量需求更新產品定位和套餐。不少企業針對二手房和存量房的布局占比已經接近企業整體布局的一半,并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除此之外,上述裝企負責人還表示,對于存量房裝修市場,社群推廣意義更為重大,未來成熟的住宅小區,或將是家居建材企業傳播推廣及零售布點的重要場所。
但相對于新房市場,存量房裝修市場也存在著諸如工程復雜、需求分散等難點。想要在全新的賽道上取得成功,家居企業要真正打開存量房市場的大門,務必要優化供應鏈減低成本、提升服務和產品品質。
“家居建材行業作為人們的剛需,永遠是一個朝陽行業,當下的調整更多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使然。”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秘書長張彩虹表示,泛家居企業應積極主動求新求變,擁抱變化。
編輯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