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全屋定制、行業聯合……近日在江蘇常州舉辦的“中國家居建材·常州論壇”上,800多位家居人共謀行業發展大勢,其中既有傳統家居頭部企業的掌門人,也有互聯網家居生態的探路者。分析人士認為,面對國內外消費市場環境變化,中國家居業應改變“以經銷商為中心”的傳統產業鏈條,向“以消費者為中心”轉型,走品牌專業化之路,升級配套業態和購物服務體驗,通過新生活方式的傳播,豐富品牌的文化價值內涵。
智能技術為傳統家居業注入新動能
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商會共有正式會員2335家,比2016年增加317家,新入會企業集中在電商、智能、定制、新材料、新技術等領域,顯示智能制造技術為傳統家居業注入新動能。
面對海外品牌在設計、品質、文化等方面的領先地位,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使我國出口家居業獲得相對優勢。
在傳統家居業的商業模式中,用戶先去裝修公司看裝修,然后到專門市場看家具,最后再添置小件商品,“用戶的時間被打散,這是購物體驗中的一個痛點,但不得不妥協。”
多位業內資深人士接受記者采訪表示,目前中國家居業面臨“陸”“空”兩方面壓力,存在行業性焦慮。從“陸”的角度而言,隨著精裝修住宅比例擴大,強勢房地產商進入家裝領域,直接擠壓家居市場空間;從“空”的方面來看,互聯網業態借助VR、AR等新技術,提供一站式、個性化定制的購物體驗,成功贏得年輕消費群的青睞。
家居主力消費人群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的特征,更傾向于表達自我,對智能產品的品質、品牌和服務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整體裝修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互聯網生態的優勢在于用戶數據與服務體驗,傳統家居業的優勢則在于定制設計與制造能力,需要線上線下雙方深度融合。
個性定制漸成主流
中美貿易爭端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中國企業今后要更加注重內銷市場,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國內市場正迎來新一輪消費升級,消費者更加看重家居的環保品質,以及在購物和后續服務過程中傳達的價值觀。
目前我國的家具行業消費升級大潮已經來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輕奢’就是一個標志。輕奢商品既重視經濟實用性,又傳達一種風格和追求,這就是消費升級最直觀的體現。
櫥柜行業上市公司前20名里有三四家都是定制家具公司。定制家具業績增長非常快,一定程度上把傳統的標準化的家具、建材、裝修的份額吸納了過來。
在個性化和高端定制成為家居消費需求主流的同時,家居供給側也在從生產標準化、同質化產品向提供定制服務轉變,從定制家居向全屋定制轉變。陳輝等建議,家居行業未來升級方向在于商品的環保、品質、文化藝術、生活方式等方面。
此外,老年人家居安全、農村家居市場等議題也進入論壇視野。得益于農村改革紅利不斷釋放與扶貧政策的深入,國內居家行業的市場環境將得到重大改善。家具行業是目前農村市場較為活躍的行業之一,當緊跟政策腳步擴大農村市場份額。
編輯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