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企業聯手房地產項目,亦可提高銷售規模,實現更好的推廣宣傳效果。房地產項目采用家居系統,不僅提升了樓盤的附加值,為業主提供了舒適的家居環境,同時也使物業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因此,二者的結合可謂互惠互利的雙贏。
近年來,家居、家裝、家電等傳統品牌紛紛伸手房企,以求通過合作實現共贏。不過,抱上房地產業這條“大腿”,真的能為傳統企業帶來盈利嗎?
10月8日,在國慶黃金周剛結束之際,美團網與大眾點評達成合作的消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有評論人士對此指出,“只要能利于自身最大化地賺取利益,就算是敵人也未嘗不能‘牽手’。”的確,市場經濟+移動互聯網時代,萬物更迭速度加快,企業單打獨斗闖天下已經不現實,合作成為企業應對生存發展困局的一種流行舉措。而且,敵人既然都可以合作,那么作為利益共同體上下游的房產、家居家裝產業,合作更顯得合情合理。
縱覽當下的家居家裝業,合作、聯盟趨勢明顯,而且房企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合作對象。10月3日,繼與保利、云山詩意達成戰略合作之后,家裝O2O領軍品牌靚家居再次牽手房地產商,聯手綠地集團,為業主打造個性化定制裝潢套餐。而在9月29日,索菲亞家居、頂固集創家居、曲美家居、華日家居等15家知名家居品牌與恒大集團建立合作聯盟,各大董事長紛紛出席,充分顯示了在家居市場行情疲軟之際家居企業對房地產業的高度重視。事實上,連市場成熟度頗高的家電行業也有諸多家電巨頭樂意與房企發生“碰撞”,如格力、TCL牽手萬達,海爾相約恒大等等。
在房地產市場進入“白銀時代”之后,為什么家居家裝家電等品牌還愿意與他們合作?有網友調侃到,“房地產經濟作為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國家怎么可能讓其成為泡沫”。這一說法雖不可盡信,但是也隱約道出了近年來樓市低迷但新開樓盤量依舊上漲的原因。
作為房地產的下游產業,我國家居家裝市場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伴隨今年來樓市利好政策的頻頻出臺,有望帶動家居家裝需求復蘇。例如,如今精裝房發展勢頭火熱,家居家裝企業通過房企兜售精裝房,其實是做“批發生意”,也是“捆綁銷售”,省去了高昂的廣告宣傳等費用,在零售市場逐漸萎縮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會更加輕松。由此看來,與房企合作會產生“化學反應“毋庸置疑。
這或許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多贏的市場戰略。首先,房地產商通過智能家居增加樓盤的附加價值,贏得業主的青睞,加速回籠資金。其次,通過“送”來取代“賣”,讓業主零成本享受家居,迅速提升普及率。但是,把產品賣給房產開發商并不意味著企業就會受益,因為最終還是要看消費者是否買單。倘若消費者不青睞房屋的整體設計,相信開發商也不會給予家居家裝企業太多的利潤點。
因此,面對市場的困境,立足消費者越來越精細化的需求,加大研發投入,創新塑造產品品質,才是家居家裝等傳統企業未來更應堅持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