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硬件如何落地,是過去多年來一直沒有突破的問題。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智能家居硬件如何讓消費者有好的體驗,并認可接受它;二是雖然漫天飛舞的各種智能家居硬件中,有那么幾個是消費者覺得不是雞肋,是剛需的產品,但如何將它們安裝到用戶的房屋中,卻是普通硬件廠商更難解決的渠道問題。
過去廠家都一直致力于解決好用戶體驗這個問題,包括平臺廠商、芯片廠商、軟件廠商、方案商、甚至是家電和智能設備如手機、平板廠商,都在往這個方向發力。現在這些產品的智能化越來越高,例如空調溫度、智能照明、家居監控、甚至是污染監測,產品體驗已經有了明顯的改進。因此近兩年業界在提倡跨界合作,就是讓硬件廠商們聯手地產商,解決好智能家居硬件進小區進家庭的渠道難題。恰好此時地產商也改變了思路,愿意與智能家居企業展開合作,讓自己的商品房能賣出更高的價值,雙方看上去要一拍即合。
然而,原本智能硬件廠商很有誠意的與地產商們的合作,漸漸地變了味。8月底360公司宣布與華遠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意在結合各自優勢資源,率先響應中央推動的互聯網與傳統企業相結合的“互聯網+”戰略,著力打造安全智慧社區與家庭安全體系。雙方合作的硬件產品非常廣泛,包括智能密碼鎖、紅外入侵傳感器、門窗磁傳感器、漏水傳感器、煙霧感應器、報警按鈕組成的安全報警系統、智能凈水器、溫濕度傳感器以及空氣檢測大師組成的健康系統;智能開關、咚咚音響、智能窗簾、光照傳感器等打造的舒適環境。這種由一家供應商全吃的做法,確實是非常地大膽,仔細一想也還在情理之中。下面要說到的情況,則是筆者不能理解了。
同樣在8月下旬,萬科宣布與另一家家裝公司,合資成立萬科鏈家裝飾公司,直接為萬科的地產項目設計生產提供智能家居的硬件。此前,萬科已經與BroadLink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家庭樣板間。從公開的信息中看到,該智能樣板間內設置了BroadLink智能插座、智能遙控、智環境監測儀、開關面板、電動窗簾、智能攝像頭等多款智能產品,可以實現家居安防、家電控制、場景聯動等。現在萬科自己成立智能家居硬件公司,可以想象得到,今后萬科的商品房肯定會加速智能家居的售前安裝,一方面對于智能家居的普及與推動,會有好的影響,但是另一方面,傳統的硬件廠商和新進入的智能硬件廠商,無疑是會被萬科這一舉動直接嚇呆,原來一直在謀求合作的伙伴,直接就變身成為最可怕的競爭對手。這樣的玩法,很多整機企業可能要舉手投降,丟盔棄甲離開這個市場。
但是,萬科成立子公司硬件廠商,他們真的就沒有硬傷嗎?筆者認為,跨界玩法雖然在近年十分流行,小米、360都是跨界的成功代表,但是跨界不成功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之前的騰訊就曾成立硬件部門做產品,但可以說沒有成功范例,后來騰訊專心做物聯網平臺,與硬件廠商開放合作,各自守住自己的陣地,反而路子越來越寬,朋友遍天下。現在360和小米是大包大攬,金戈鐵馬,橫行天下,可惜的是,朋友越來越少,豎敵越來越多,一招稍有不慎,則前途難測。
從360和小米的對手那里,不斷傳出過這兩家跨界廠商的硬傷:供應鏈。當你殺入一個新的行業的時候,如果能夠借力傳統企業,則供應鏈的大部分問題在可控或可解決的范圍內。但是如果是本身這個行業就是新興的行業,例如智能家居,整個行業都還在摸索,供應鏈本身就不太成熟,上下游企業的供需,還需要不斷磨合,才能不出大問題。
舉個例子。可視對講門鈴之前是模擬視頻,只提供黑白單色視頻,編解碼芯片內置硬解內核,即可實現480P像素的視頻,但是隨著市場升級,需要進入到更高解析度的視頻,則會轉用到數字視頻,實現彩色720P高清、再加上很多遠程控制的功能,一些廠商一發熱,提出用安卓系統配平板上的主芯片的方案,用到智能家居的可視門鈴方案上,看上去方案很美,這塊平板除了可以遠程監控和開門,還可以實現智能訪客臉部識別、甚至是人眼虹膜識別等特炫的功能,地產商招標人一拍腦袋就采用了這些方案。
問題來了。一是這些平板的芯片升級換代太快,一年一代甚至兩三代新產品推出,老的芯片很快斷貨,即使是大地產商全國都有新盤要用到同一個方案,這點芯片量相比幾百萬片的平板市場的量,還是微不足道。用在房間里的產品,維保換機至少要保證10年,10年后這家芯片廠商都不一定在,更何況單顆芯片的供貨的保障。
供應鏈這些事兒,除了內行的傳統硬件企業,新進入者不了解是十之八 九。另外他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安卓系統看上去越來越普及,但事實上用戶對于不同的安卓界面的熟悉,還需要時間。而這些系統的穩定性,相比嵌入式產品的RTOS系統,死機或卡死,甚至是斷電重啟,都還遠不能比。要保證智能,極有可能犧牲穩定,這種考量,工程師能明白,但是眼睛里只看到巨大的蛋糕的房企老總,他們哪能明白?
冷靜,智能家居市場現在不缺少狂熱,但還缺少一點點的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