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人造板產業從零開始經歷了萌芽、發展和繁榮的三個階段。1949年,膠合板被認為是我國首個可以生產的人造板種類,1959年纖維板開始進入大規模生產,而1961年刨花板正式開始生產。改革開放后,人造板行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自21世紀開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了一個創新和升級的新時期,人造板企業的數量急劇增加,人造板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工藝、環保水平和行業集中度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1.1萌芽——起步緩慢
1920年,天津成為了中國最早生產人造板產品的城市,這家工廠是中國的第一家膠合板生產廠,由外國人創辦。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受到中央政府的積極推動,1952年北京光華木材廠得以籌建,并成功建立了一個膠合板生產車間,此后又相繼興建了一些中小型膠合木企業。在建國之初,我國只在幾個主要城市設有幾家小型膠合板生產廠,其年產量達到了1萬立方米。總體而言,我國的人造板行業發展相對滯后,并且起步時間也比較晚。
1.2發展——穩定增長
從1981年到2000年,中國人造板產業進入穩定增長的階段。在這段時間里,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并且在產業所有制結構上也取得突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人造板工業得到快速發展。我國從國外引進了眾多的高端設備,并優先發展了若干人造板骨干生產企業。在吸納和消化國外的先進技術后,我們持續推動國內設備的研發和生產,使得技術和整套設備從零開始,逐漸發展壯大。人造板的產量得到了顯著的增長,尤其是在1990年之后,隨著我國民營經濟的迅速崛起和海外資本的涌入,眾多的中小企業如同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使得人造板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壯大。
1.3繁榮——創新突破
自21世紀以來,由于我國對人造板的消費和出口需求持續上升,人造板行業步入了一個高速增長和繁榮的時期。尤其是自2003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后,全國各地開始圍繞發展人造板產業的政策,加大投資力度、提升科技水平,并持續推進人造板原料林的建設,引入國外的先進生產技術。因此,我國的人造板產業取得了顯著進步,其產業規模已經躍升至世界前列。
PART TWO
我國人造板的產業鏈
在人造板制造行業的產業鏈中,主要分上、中、下三游。其中,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的加工,包括林業采集和膠粘劑產業,其中木材的成本也是人造板產業中最大的成本來源之一;中游主要涉及到包括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和其他人造板的制造企業和貼面制造商;下游主要涉及人造板行業的應用領域,包括建筑業、包裝業、家具業和其他行業。
PART THREE
我國人造板的產能分析
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國際市場逐漸趨于多元化發展。我國的人造板行業已經與國際標準接軌,并與全球的人造板產業實現了深度整合,產量呈穩定的增長趨勢。人造板行業本質上是一個高度依賴資源和勞動力的行業。在國家眾多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國內低成本勞動力的積極推動下,中國的人造板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我國2010年至2021年的人造板生產總量呈增長趨勢,2017年經歷短暫調整之后,我國人造板產量的變化趨勢趨于穩定增加。我國2010年至2021年的人造板產量增長迅速,2011年增長速度最快,之后增長率有所降低,但是總產量保持增長,2017年中國人造板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18年經過調整重新呈現正趨勢,之后人造板市場回暖。
從2010年到2021,中國的三大主要人造板產品產量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在2010-2020年期間,我國膠合板的生產量呈現出穩定的增長態勢,并且在三大板材種類中占據了最大的份額,這一比例遠超過其他兩種人造板產品,其供應量也超過了需求量。膠合板的供應超過了需求,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為了減輕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的負面影響,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擴大國內需求的政策。因此,在2010年及之后的幾年里,我國生產了大量的低端膠合板產品,導致膠合板的產能過剩和庫存積壓等問題。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速和淘汰過時產能的影響,膠合板的需求規模有所減少。
PART FOUR
我國人造板的出口分析
根據1992年世界海關組織制定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的國際公約》,用人造板的三大板種出口額反映人造板出口額狀況。2010年至2021年人造板產業對外出口額的變化趨勢反應了我國人造板產品的出口形勢和對外貿易情況。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人造板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2001年加入WTO,利用出口導向型的戰略,我國人造板產業迅速融入國際大循環,出口增長直線攀升。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人造板出口呈現下降趨勢,2009年之后出口額恢復增長。2014年我國人造板產業出口額為75.83億美元,達到2000-2021年間出口額的峰值,此后至2020年整體出口額呈下降趨勢,然后2021年市場大規模回暖,接近2014年的峰值。總體來說,2000-2021年間,我國人造板產業出口額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發展趨勢,上升與下降的波動幅度較大。
人造板產業對外出口額體現出我國人造板的產業綜合競爭力,產業國際競爭力可以從宏觀層面分析產業綜合競爭力大小以及影響產業綜合競爭力的因素。從人造板產業的當前狀況和國內外的發展方向來看,結合人造板產業自身的產業特點,決定人造板產業整體競爭力的基礎因素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1)人造板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2)人造板產業機械化水平;
(3)產業地理位置;
(4)出口目的國的經濟政策、經濟活力和市場容量。
PART FIVE
我國人造板行業存在的問題
5.1 原料緊缺
人造板屬于高度依賴資源型行業,原料不僅構成了人造板產業的物質根基,同時也是影響產品質量、性能以及經濟效益的主導因素。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中,木材資源的持有量與其競爭上的優勢是正相關的,而木材資源的優越性將決定新的贏家。
由于我國的自然資源有限,再加上國際上對環保的呼聲日益強烈,導致原料進口的壓力與社會需求的急劇增長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這直接導致了我國人造板產業發展的局限性和企業生存的艱難性。依據數據預測,木材的供應短缺在長時間內穩定在1.2億立方米左右。隨著我國在未來數年對木材的需求持續上升,木材資源的將持續短缺,進一步凸顯了供需之間的矛盾。
隨著速豐林工程的發展,原料緊缺的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但是原料成本和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無疑還是推動著我國人造板產業的結構再升級,一方面原材料的來源和種類越來越廣泛(竹材、木材、農作物、廢棄木質資源等),另一方面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可以生產出的纖維密度越來越高)。
5.2 市場結構不穩定 產品結構不合理
中國的人造板市場分布不均,出口份額存在顯著差異。刨花板、纖維板和膠合板的前十大出口市場份額之間的差距超過20%。與全球其他主要人造板出口國相比,我國的人造板出口市場分布顯得不夠均衡,這對中國人造板產業的持續發展構成了障礙。中國的人造板出口市場的構成并不穩固,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改進。
盡管我國是全球最大的人造板產品出口國,但其出口模式相對單調。我國人造板產品出口以膠合板和纖維板為主,與世界上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盡管產品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應當與資源基礎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但由于我國人造板企業產品結構與資源需求和市場方向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匹配,某些板材的生產能力甚至出現過剩的情況。
5.3技術落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當前,我國的人造板產業仍停留在“微笑曲線”的最低點,其研發資金不足,創新潛力受限,并且缺乏自主的人造板品牌。國內的人造板領軍企業相對較少,主要依賴貼牌生產出口人造板,這使其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低端位置。特別是生產膠合板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它們長期依賴低成本的擴張、模仿和加工來維持生計,導致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不佳和市場競爭力較弱,這是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科技的持續創新為企業的成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推動力。首先,企業在進行改革和創新時,應將焦點集中在人造板產業的低碳循環發展、綠色產品的生產、產品質量的提升以及環境污染的限制等關鍵領域,并積極地從高消耗、低成本、高增長轉向低消耗、高技術的穩定增長。其次,我們應該持續改進生物質人造板的產品構成和規格,主動創新以滿足市場的新需求。根據各種應用場景和產品標準,我們需要設計和研發與之匹配的產品種類,例如吸收甲醛的人造板、隔音和降噪的人造板、具有抗菌和防潮功能的人造板以及能夠阻燃的人造板等。
5.4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
盡管我國有大量的人造板制造企業,但它們的生產規模普遍較小。以規模相對較大的三大板種中的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為例,2008年我國的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數量接近700條,年均生產規模不超過5萬立方米,落后世界人造板企業的平均年生產規模7年以上。由于國內人造板制造企業規模小、整體實力相對較弱,導致高端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偏低,以及規模經濟效益不佳,這些因素都對我國人造板產業的競爭力產生了不利影響。
5.5環境污染問題
人造板的產品種類豐富,生產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各種污染物,對環境造成污染。雖然人造板制造企業多年來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但仍有很多企業面臨著環境問題。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人造板生產行業每年排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其中大部分為有機廢氣和固體廢棄物,還有一部分是無機物和揮發性有機物,主要體現在粉塵污染、噪音污染、濕法纖維板廢水排放、甲醛排放以及二次加工涂料中有機溶劑的揮發和擴散等多個方面。
PART SIX
產品需求總量繼續上升
人造板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能夠緩解木材資源供需不足的矛盾,這不僅能產生經濟效益,還對社會和生態有深遠的意義。展望未來,國內消費需求具有極大的潛力,但人造板產業還會面臨著許多挑戰。我們必須科學地判斷人造板產業的發展趨勢,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全面推動我國從人造板生產大國到人造板制造強國的轉變。基于目前的產業結構,我們可以預測中國人造板產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6.1產品需求總量繼續上升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人造板的生產和消費預計將保持上升趨勢。人造板產品作為對原木的替代品,性能更加優良、資源更加節約,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趨勢。此外,人造板產品因其性能逐漸完善,在建筑行業的使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建筑業將成為人造板產業最主要的市場。從長期的角度看,歐洲和北美在發展木框架建筑方面具有巨大前景,這將進一步推動人造板及其相關行業的增長。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迅速,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對人造板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6.2 產品結構向資源節約型和循環型發展
由于氣候變化和木材資源的逐漸減少,全球木材貿易將面臨著更為嚴格的管制。多國和地區紛紛提高了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加劇全球人造板原材料供應的緊張形勢。未來,膠合板在國內人造板總產量中的占比預計會逐步減少;而原料來源相對豐富、資源利用效率較高的纖維板和刨花板的市場需求預計會進一步擴大,其發展速度也會更為迅猛。同時,我國的人造板產業發展必然更加重視對原材料基地的管控,這也意味著產業之間的競爭將逐步轉向資源豐富的上游產業。人造板產業的原料向非木質和廢棄木質纖維原料的擴展也將繼續,秸稈、竹材、亞麻屑、甘蔗渣等人造板原材料應用將更加普遍。
6.3 消費結構升級
在全球主要的工業化國家中,大約有超過一半的人造板產品被用于建筑行業。而在中國,超過80%的人造板產品卻被用于家具制造和室內裝修。未來,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建筑行業,同時我們也應確保家具、車船制造等的人造板材料得到持續供應。隨著人造板產品消費模式的升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人造板產品性能有了更高的期望,這也催生了人造板行業的新趨勢,特別是室外和結構用的人造板產業,這兩個行業應被視為未來的重點培育與扶持對象。
6.4 產品性能和制造技術提升
人造板的生產技術標準也在持續提高,這主要體現在產品的使用性能、外觀設計、客戶服務、個性化定制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為了滿足人造板細分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企業必須不斷提升人造板產品的性能,強調產品的功能性和個性化特點。只有不斷地為市場創造更多價值,市場才能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回報。
未來人造板企業除了要積極響應國家的環保政策和淘汰小產能生產線,更應重視規模效益。人造板生產線將朝著大產能的方向發展,這將推動人造板國產機械設備向大型生產力方向進行研發和試制。在全球貿易的戰場上,制造人造板的公司會更加重視其產品的品質和功能,確保其板材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為了提升人造板成套設備的制造質量,我們需要加強行業的技術革新,并迅速淘汰過時的生產能力;為了形成差異化和規模化的競爭優勢,我們需要加強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構建戰略競爭聯盟,并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強化人造板產業的規范化管理,并對產品的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15]。與此同時,各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政策,全面實施“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推動人造板貿易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這些企業經歷了從成本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變,以及從規模擴張到高質量發展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