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悄無聲息的氣候變化中,家居行業的“金九銀十”時期已然過半,甚至有企業已經在提前準備2019年的戰略規劃。利用國慶假期的空閑時間,我們對2018年以來發生的行業變化進行了梳理。
站在2018年暢想即將來臨的2019年,我們需要思考的是:
家居新零售行業發生了什么變化?家裝后市場的實戰者面臨著怎么樣的發展機遇和難題?紅極一時的供應鏈話題又出現了什么新模式?智能家居、智慧整裝為何加快了推進速度?
結合之前三天走訪廣深地區七家企業所獲得的信息點,我們總結出了家居行業下半場發展的幾個關鍵:
1) 快時尚風潮席卷家居行業,消費者需求趨向年輕化、多樣化、個性化,家居原創力品牌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2) 設計、材料、裝修正在成為企業布局整裝的切入點,但光“熱鬧”并不會起到任何作用,解決用戶痛點才是關鍵;
3) 地產商和裝修公司的軟裝需求催生了“地產軟裝”等業務的興起,但供應鏈只是一個偽概念,企業不應該局限在“賣貨”這個簡單粗暴的邏輯上;
4) 行業的經銷商保護政策基本放開,經銷商不再是固定不變的最大的產品銷售端,這是定制家居品牌紛紛走上多渠道擴展道路的原因之一;
5) 未來供應鏈行業的競爭其實并不是全渠道,因為很難真正做到全渠道。企業未來最核心的能力將取決于它們占據了哪幾個“重要渠道”和相應范圍內的市場份額,這項能力將與企業的數據抓取能力成強相關。
農業勞動力僅占全國勞動力的5.3%,中國城鎮化遠沒有達到飽和。
國慶期間,一篇名為《藏在縣城的萬億生意丨在這里讀懂中國》的文章刷屏了,作者單獨拎出了一組數據——當前,中國約擁有300個“城市”、2856個“縣”、41658個“鄉鎮”和662238個“村”。
與此同時,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農村的人口流失已經非常嚴重,農業勞動力供給為17877萬人,總數占全國勞動力的5.3%,職業農民已經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比例。
結合農村外出就業人數占農村勞動力總人數39.16%等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基本判斷:中國的城鎮化尚未得到飽和,會繼續保持增長。
而對于家居企業而言,即將逐步提升的城鎮化率將給家居建材行業釋放出大量新機遇,具有創新力的新品牌和具有產品+品牌雙重效應的大公司將得到新的發展機遇。
但是,未來的機遇并不是同時開放給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只有在渠道能力、品牌能力、創新力量、擴充產能、智能化等方面同時具備超過2項以上能力的公司,才會有足夠的籌碼搶食這一塊大蛋糕。
因此,由城鎮化率的提高帶來的紅利期并不局限在未來的一到兩年,而是將在未來五到十年內產生作用。屆時,家居建材行業將會誕生足夠多的“百億級企業”,上市公司之間的差距也將進一步被拉開,強者將會變得更強,弱者則可能被動退場。
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激發“快時尚潮流”,全國性消費品牌有望誕生。
據數據顯示,建材家居市場經歷20多年發展之后,市場規模在2014年突破4萬億,并以3.2%年復合增長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市場規模在2019年將超過4.49億元。這意味著在家居建材市場內占比并不弱的家居家品消費在未來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地產行業的主流購房人群逐步發生變化,家居消費的主要用戶群體也發生了變化。在當前的三線城市,購房群體中有一半以上是新房購房人群,而90后購房者占新房購房人群的比重較高,這意味著90后購房的比重正在提升。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以往的購房主力人群如早期的70后,往往更青睞購買大戶型。但時至今日,更多的購房者開始傾向于購買小戶型,這一部分購房消費群體的出生年齡段集中在1986-1996年之間,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階層。
正因為消費群體的構成逐步發生改變,有從業者告訴億歐,地產軟裝風格以及家居裝飾的主流風格也已經發生了變動,以往的地立商更多主推歐式簡約、美式甚至法式等風格,但現在則更傾向于現代化風格,更有利于小戶型的拆分。
正因如此,一批設計感強、性價比高、類似快消品的家居快時尚品牌逐步浮出水面,除了主打“家居快時尚”口號的家居家裝公司,還有一批具備原創力和設計特色的品牌也正在逐步贏得細分人群的青睞。
總的來說,國內家居建材大市場缺乏全國性的家居消費品牌。我們認為,在新中產崛起、消費人群的年輕化、城鎮化率的提高以及思格爾系數的逐年降低等變化的影響下,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家居行業的現有格局勢必將會產生巨變。
編輯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