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瓷磚,在中國市場已經默默耕耘20年有余,即便在中國市場營運較為成功的進口瓷磚品牌,其在中國年銷售額還是在億元左右徘徊,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發展狀態。
但自2015年意大利博洛尼亞展后,貿易商、陶瓷企業與經銷商開始頻頻接觸進口瓷磚,在隨后短短一年內,進口瓷磚品牌在中國的數量“激增”,迎來了發展小高峰。
進口瓷磚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價格變得越來越多元,不再僅是處于金字塔頂端,其價格亦可很親民,有些產品價格僅比國內同類產品略高幾十元甚至幾元。
隨著價格的多元化,進口瓷磚在中國的銷售渠道亦從單一的設計師渠道慢慢向零售、工程渠道延伸。自2016年起,包括上海喜盈門、成都富森美、西安大明宮、廣州馬會等在內的終端高端建材賣場,紛紛設立進口品牌館/專區。
進口瓷磚在終端市場的接受度似乎有所提升,可以滿足多元的消費需求。故此,有業內人士據此預測,進口瓷磚在未來兩年就會迎來發展的高峰期。
佛山一批陶企踴躍代理進口瓷磚
一直以來,進口瓷磚在中國市場都在默默耕耘,只是在近兩年,進口瓷磚在中國市場逐漸活躍起來,主要是有一批佛山陶企加入進口瓷磚代理的陣營。
其中,瑪緹尚家成為了意大利奢侈品牌羅伯特·卡沃利(Roberto Cavalli)中國區總代理、費羅娜水泥磚聯手意大利吉哲品牌、博德精工啟動與意大利高端品牌LEA合作(引入該品牌旗下的薄板產品)、簡一大理石瓷磚聯袂意大利LAMINAM傾力打造的3240×1620mm等規格大板大理石瓷磚……
為什么佛山一批陶企會踴躍聯手進口瓷磚?
羅伯特·卡沃利(Roberto Cavalli)瓷磚中國區總代理——佛山市瑪緹尚家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峰剛表示,現階段中國瓷磚品牌的發展陷入困局,即便是處于流行風口的現代仿古磚,在產品研發與生產工藝上沒有太多的創新,屬于“回鍋肉”。陶企在思考未來何去何從時,發展進口瓷磚或將是另一個爆發點。
從競爭到合作,這一批佛山陶企可以與意大利、西班牙等瓷磚生產強國展開深度合作,可以借鑒其先進的管理經驗、學習提升產品研發與生產工藝的能力,突破當前的僵局。
此外,中國擁有強勁的瓷磚消費力,這也是佛山陶企代理進口瓷磚的最大推力之一。僅是經過幾年的發展,東鵬銳思就在全國范圍內建成百余家專賣店,而不到兩年時間羅伯特·卡沃利(Roberto Cavalli)在中國也擁有了30余家專賣店……這些成功推廣的案例給佛山眾多陶企提供了示范,因而很多陶企開始效仿。
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生產的瓷磚面向全球銷售,但是并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像中國那樣建立數十個、甚是數百個專賣店。進口瓷磚在中國區的總代理若實力足夠雄厚,且運作經驗足夠豐富,中國市場輕而易舉就能成為進口瓷磚品牌的第一市場。
一般而言,與貿易商、代理商相比,佛山陶企在資金、團隊運作、抗風險能力上更有優勢。正是有了這樣一批佛山陶企的加入,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陶企已經可以向中國整柜、批量的輸出產品。
“現在,我們都是整柜、批量進口瓷磚,庫存充足,減少運營進口瓷磚的不靈活性。”佛山一陶企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可以將消費者的提貨時間,由原來普遍的70天大大壓縮為3~5天。陶企運營進口瓷磚優勢明顯。
但東鵬銳思在中國的發展道路是獨一無二的,羅伯特·卡沃利(Roberto Cavalli)瓷磚的發展模式也是不可復制的,因為其所掌握的資源不同且沒有經驗可循,進口瓷磚中國區總代理都是在“嘗試”操作進口瓷磚。
逐漸走下金字塔頂端,價格愈發親民
為滿足消費者多元的消費需求,除了有一批佛山陶企代理進口瓷磚,越來越多貿易商、經銷商也加快引進進口瓷磚的步伐。其中包括深圳意尊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為范思哲中國總代理、北京加德尼亞建材有限公司成為加德尼亞中國總代理等。
佛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建筑衛生陶瓷檢測重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劉亞民介紹,在2016年前后,進入中國的多為意大利、西班牙的瓷磚品牌,而從今年開始,東南亞的瓷磚也會逐漸走進中國。據了解,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幾家國外陶瓷生產企業可能在2017年佛山秋季陶博會期間展出陶瓷大板(厚磚)。目前,其正在積極申請中國的CCC(強制性認證)證書。
2016年以前,進口瓷磚在中國終端市場的價格區間在600~2500元/平方米,部分產品單價甚至過萬。相對而言,進口瓷磚無論從品牌定位還是產品價格都處于金字塔的頂端。
因而,這造成諸多消費者認為,進口瓷磚在中國屬于“暴利”領域。其實,現階段,中國在售的進口瓷磚除了少部分價格虛高外,其他在合理利潤范圍內。“相對而言,進口瓷磚進貨價格并不比中國瓷磚高很多,但是在關稅、飄洋過海的運費成本、破損成本與經銷商環節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來到中國終端店面的進口瓷磚,售賣價格就會猛漲不少。”伊加國際總經理助理朱國平說道。
但不可否認的是,前期經銷商的利潤率相較之現在要高一些。但是這部分的虛高價格,在近兩年的市場充分競爭后,已經慢慢回落。
除此之外,自2015年起,因為貿易流通、信息交流順暢,受利潤空間所吸引,深圳、上海等市場的經銷商也開始代理進口瓷磚(大部分產品從香港轉口過來)。據介紹,這種模式的代理僅是輻射當地小范圍的區域,最大的優勢在于價格,僅比國內同類產品略高幾十元甚至幾元。
甚至有一些代理商引進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國一些小色號、尾貨、處理品。原來,這些產品是甚少流入中國的。因為看到進口瓷磚在中國的強勁表現,同時為化解產品滯銷與企業生存危機,許多廠家都開始辦理出口認證資質,期望向中國出口產品。
現階段,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及產品參差不齊,故此進口瓷磚的價格也多元。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有佛山這樣一批陶企的加入,借助資金與建店的能力,其從意大利、西班牙批量進口產品,在運費上節省了許多。
佛山一位貿易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從意大利發瓷磚至中國關口,發一個整柜回來的海運費一般是2萬左右,如果資金實力弱的貿易商分為3次、4次以散貨方式發回中國,其海運費可能會翻三倍甚至更多,這些還不包括關稅以及其他費用。更別提,進入中國市場后各個環節短途運輸和裝卸等成本。
綜合來說,進口瓷磚的價格越來越多元,曾經虛高的價格也會因市場的充分競爭而回落。當然,中國代理商進貨的產品成本略微下調,因為全球市場不景氣,為了消化庫存,歐洲瓷磚產品也出現每平方米幾歐元的降幅。
業內部分人士據此認為,在多方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進口瓷磚或將加速進入價格戰階段。
消費群體窄、渠道單一等或不再是硬傷
與國產品牌相比,進口瓷磚在中國市場面臨著很多硬傷,包括消費群體窄、渠道單一、終端營銷能力差等。有業內人士指出,進口瓷磚這些硬傷歸根結底都是受“價格相對太貴”影響。
隨著進口瓷磚的價格變得多元,其在終端市場不再僅限設計師渠道,家裝零售、工程未來兩年或可迎來進一步發展。據介紹,2016年起,包括上海喜盈門、成都富森美、西安大明宮、廣州馬會等在內的終端高端建材賣場,紛紛設立進口品牌館/專區,針對精準的高端消費群體。
進口瓷磚不僅在代理商端口迎來發展的小高峰,而且在終端也引起了專業建材賣場與經銷商的重視。進口瓷磚慢慢形成的自己的圈子,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6年3月29日,IMOLA(伊莫拉)、AZULEV(雅素麗)、MARAZZI(馬拉齊)等一批在中國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意大利進口瓷磚品牌代理商齊聚北京,召開“首屆意大利進口瓷磚中國代理商交流會”,共同探討如何提高意大利進口瓷磚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及如何讓消費者正確辨別意大利進口瓷磚等。
2014年中國總代理分布的城市,也有所增加,從早期的北京、上海、珠海,到今天的北京、上海、佛山、深圳。與之相應,進口瓷磚在終端市場布局相對均勻。
“我們發現,進口瓷磚在中國西部地區的經營相對容易,甚至比在中國東部地區建專賣店效果好。”佛山一位進口瓷磚代理商說道,“理論上來說,感覺東部市場更具發展機遇,當然浙江、江蘇等市場確實也沒讓我們失望。但是西部市場因為目前消費群體更集中,可以減少專賣店建設的數量,降低整體運營成本,側面來說可以提升當地專賣店的客流。”
以陜西省為例,早期進入中國市場并發展相對成熟的進口瓷磚品牌,不僅局限在西安,還可以下沉至咸陽、寶雞等地方。但總的來說,絕大多數進口瓷磚品牌在終端的布點非常不完善,與國產品牌相比,短期內進口瓷磚在中國終端的經銷商網絡布點相對有限,依然只能影響小范圍的消費群體。
編輯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