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裂變式的發展,其主要依靠四種驅動力:1、不斷的低價策略;讓定制家居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從衣柜不貴799,到全屋精品499/㎡平米等等。2、渠道的深耕策略;通過深度的加盟分銷,去決勝終端。里面包括2-3年一次的店面升級,和1+N模式的延展。3、差異的概念營銷;不同的企業圍繞,材質、檔次、風格、設計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營銷戰役。4、空間利用正得勢;人均住房面積增長需求趕不上實際的住房面積增長需求,而定制家居是最能有效利用住房空間的。
不過,定制家居企業通過營銷手段獲取的用戶和市場份額,僅僅只是因為處在定制家居增量市場中獲得的一種機會的成長。而并非是因為品牌或技術能力的本質趨動。
定制家居發展:增量轉為存量市場
因為,定制家居的消費是晚于住房消費的,它有一個消費滯后的。從住房市場來看,自2013年開始,房地產由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的趨勢就開始明顯顯現。房企大佬投資海外、精裝修房、拓寬商業(文化)范疇、二手房交易量不斷上漲等等動作都可以見微知著。2015年10月末,我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已增至68632萬平方米,按照我國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計算,“空置”的住房可供2億人口居住。這還不包括大量已建設未竣工、以及還未開工的潛在庫存。住房的稀缺到飽和,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黃金發展期。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15年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我國城鎮職工平均擁有不動產為1.06套,而且這個數據還不包括三四線城市。從大的消費環境來看,電商、建材市場、百貨商場、視頻網站、微信、新聞媒體等等的流量幾乎都出現了膽戰心驚的下降,以前說,線下的流量去了線上。現在是線上和線下的流量都在減少,一方面是那些打著去中心化的互聯網企業都開設了線下體驗店,另一方面則是家居賣場的蕭條退出和轉型升級。此外,定制家居企業每月的營銷大戰,從賣卡到聯盟,從酒店爆破到工廠爆破,與其說是占據用戶的深度體驗,還不如說是在存量市場選擇節省成本、和應對蓄水周期的變長。
所以,我們幾乎可以預見,定制家居的市場很快將會變成存量的市場,有可能沒有增量的一個市場。在這樣的一個市場要生存,就不能僅僅只靠低價、靠模仿,或者是某種概念包打天下。雖然很多企業至今還保持者40%-70%的高速增長,但是,我們必須要學會未雨綢繆,提前去構建我們的品牌能力。
定制家居:品牌為最高戰略
說到品牌,有人可能會說在互聯網時代根本就不需要,有了流量自然就會有轉化。我們暫且不去討論流量的**和同質化問題,單就從成本角度,沒有什么是比用戶的選擇成本是更大的成本了。
所以,在互聯網時代,品牌反而將會變得非常非常重要。沒有品牌、如何讓用戶在電商平臺或移動終端中選擇你,沒有品牌、用戶甚至不可能找得到你,更不用說讓用戶在眾多定制家居企業中死心塌地的就跟定你了!只不過是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構建品牌的思維和能力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品牌。
品牌是什么?我認為品牌就是消費者的記憶。消費者對品牌記憶的大小、深淺、寬窄和內涵,就等于品牌價值的大小、深淺、寬窄和內涵。這種記憶不僅只是一種空間的占位,更是基于用戶時間的一種伴隨。不是說全渠道占位就足夠,讓消費者看得到就行。而是要和消費者全渠道互動,成為他們時間節點的某一種意味(含義)。在這里,代表著傳播方與接收方的情緒對接。所以,當我們想到某一個品牌時,心里就會想到一個畫面,自然而然的成為一種占有。
舉個例子:受國家政策影響,最近兒童房特別火,我知道定制家居企業都在進行市場占位。但是卻很少有企業真正從品牌角度去思考兒童房,為什么這么說,現在的兒童早熟,10歲左右正好是小孩接收品牌的啟蒙期。據IPSOS定性研究表明,10歲左右的孩子容易接受品牌,更容易留下深刻的記憶,這段記憶將會由兒童轉為青少年時對品牌起到驅動作用。
總之,消費者記住了什么,品牌就有了什么。消費者什么都沒記住,就等于品牌一無所有。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