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居,在縱向的歷史長河中,曾經盛行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明清家居,只要是品相完好,一把椅子就是上百萬元,大件家居更是貴到可以買一棟豪宅別墅。
巴黎Musée Guimet
橫向來看,英國,歐洲,美國……幾乎全世界著名的大博物館都有收藏中國家居,在美國加州還有一個老外開設的中國古典家居博物館。
巴黎Musée Guimet
很多外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家居都超過了中國現有的博物館之價值。作為中國的家居人,應該很自豪的告訴全世界,我們的家居歷史是被全世界發達國家肯定的。
可惜,我們把自己的家居弄丟了……
可惜,非常可惜的現象是,每次在舞臺上講中國家居歷史的時候,無論拿出哪一件家居,問下面:請問這件家居的名稱叫什么?沉默,胡亂猜測,但,那可是咱們的家底啊,是在咱們家存在了幾百年,上千年的,居然不知道它叫什么,干什么用。
更可惜的是,從十幾年前廣州國際家居博覽會開始看到,我們的家居業從生產到銷售,賣的是和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關系的產品,所謂的歐式,美式,法式,你去問問歐洲人或者美國人這是他們的風格么?
我們把自己的家居弄丟了,卻揀起連老外都覺得莫名其妙的所謂風格家居,這些產品的存活周期有多長,如何傳承,又基于什么去創新?
舉一個例子,100年前,我們的家里用的家居首先是實用的器物,比如架子床用來睡覺;八仙桌用來吃飯,還可以拜神;太師椅是尊者長輩坐的……
擺設的物件也是體現文化性又兼顧實用的容器,有錢人家的中堂案子上會有一個計時的自鳴鐘,有一個插雞毛撣的花瓶,還有一個小座屏,屏芯可以是大理石,瓷片,也可以是鏡子,清朝時期也叫做帽鏡,因為如果家里有為官者,回家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帽子雙手摘下,架在帽鏡上,這三件擺設體現了中國人的美好愿望:鐘聲瓶鏡(終生平靜)。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家居和擺設是中國家文化的傳承
那些年,我們的住宅無論是喬遷還是新裝修,家居和擺設是不可能扔掉的,那是中國家文化的傳承。
看看近50年以來,我們的家居,家里的擺設,用過了,到喬遷新房子,基本上都更新了,有多少家居和擺設是重復利用而保存下來的呢?
時代在進步,我們的生活在發生著重大的變革,特別是各種文化的交流,生活方式的融合,那些傳統的家居如果不是作為藝術陳設,很難變成我們的主流家居,那需要創新,需要融合,這是所有家居人都明白的。
但是偏偏在展會上看到有人打著發髻,留著山羊胡子,穿著漢服,裝腔作勢的擺出古人的生活狀態,展示中國明清家居的創新樣式(我認為那只是換湯不換藥),顯然和這個時代是格格不入的,這樣的產品如何被大眾接受?
你說你是做小眾的高端群體,我不知道家居業定位的高端是個什么概念,有錢的高端你說是土豪,有文化有品位的群體你說舍不得買太貴的。
我們中國每年有超過3000億的家居產值,家居人應該提供什么產品去滿足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宜家家居在中國每年的產值從2014年開始就突破了100億元,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長。
宜家在中國銷售的產品一直是堅持北歐風格,參考北歐人的生活方式,很實用,價格很適中,最大的魅力是可以DIY。
我陸續買了很多宜家的產品做地產樣板房,都經過了重新組合和改裝,比如我給墻柜安裝了后現代的不銹鋼鏤花腳,白的玻璃柜重新描繪圖案,效果都非常好。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自己的文化去哪里了?
300年前,經過了文藝復興后的歐洲,開始向往神秘東方天國般優雅的生活,那時候正好是我們中國的康乾盛世,無論是建筑,家居,服飾和藝術都達到了頂峰,令西方人仰慕。
Chinoiserie
于是西方出現了一個詞,叫Chinoiserie,這個詞起源于法語,意思也是融合的,包括了東方,浪漫,神秘,高貴,典雅,宮廷生活……
現在我們都把意思翻譯為中國風,是不夠全面的,Chinoiserie其實還包括了日本風格,中東的伊斯坦布爾風格,只是以中國風格為主。
我們可以看到:
他們利用自己的家居器形,只是在表面繪畫了中國的圖案;
他們還利用中國繪畫圖案印在墻壁紙上,但是還是他們自己的色調;
一把歐洲傳統的椅子造型,卻使用中國圖案的面料。
屏風是歐洲人最愛的,各種中國漆器屏風被他們用來上墻或者隔斷;中國的瓷器被她們拿去做陳設……
Coco 香奈兒的公寓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喜歡并利用了中國文化,但是卻不會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無論建筑形式,室內格局還是家居器形。
中國現狀
正好相反的是,近30年以來,中國的建筑,室內裝修,家居風格,飾品擺設,我們自己的東西已經快沒有了。
中國的家居人沒有去研究自己的文化,沒有去研究更好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你是做法式家居的,你應該是在法國原住居民家里生活了多年,或者是你的設計師是專門研究法國人生活方式的,但是沒有!
中國的家居人在意的更多是如何銷售,如何搞定客戶,如何掙錢,如何拔高業績,這些是家居產業的未來么!?
很高興的是,最近看了一個展會,有一個家居企業在研究如何讓中國傳統家居體現現代的氣質,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融合了現代的藝術形式。銷售過程中只是低調優雅的講述生活方式,關注客戶提出的問題并在產品細節上解決,展廳里的人滿滿的,這樣的企業會沒有業績么?
我從事家居業幾十年,應出版社的要求寫了很多文章,但是現在看書的人太少,所以經常在各類家居論壇做分享,也在家居企業內部做交流。
中國家居業的未來,路還很長,市場潛力非常大。我希望和大家一起,讓中國家居業更加健康,家居人的明天更加美好。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