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白熱化的衣柜市場,企業單打獨斗制勝市場顯然有點“天方夜譚”。隨著精裝房市場日趨火熱,以及互聯網家裝等概念日趨火熱,衣柜企業應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在業內人士看來,多元化整合或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商機。
精裝房市場日趨火熱
近年來,我國精裝房市場日趨火熱。房地產企業為什么做精裝房?除了“精裝化”的政策要求以及存量過剩的現狀外,還有以下幾點原因:稅務驅動,房地產業的稅收由營改增,房企需要通過加大采購相對降低利潤率從而實現稅務成本的下降;現金流驅動,精裝房銷售速度和回款速度決定了當下房企的生存;配套增值驅動,房地產從一次銷售到物業配套,商業增值潛力巨大;銷售去化驅動,為房企提供彈性價格空間,以便于各種銷售政策運用;利益驅動,房企作為入口,是最有優勢做整合的,對其而言既有利益又不用背負風險。
家具企業迎來發展思考
對于房企的“精裝房”截流,家具企業無計可施嗎?當然不是,在推行精裝房的過程中,房企也存在諸多痛點:業主對千篇一律的精裝極度反感,追求個性化精裝;跨界采購難度大,目前建筑、室內、家具等多個相關行業并沒有鏈接的標準,對于各品類供應商的專業評審也是大問題;對各個供應體系中的制造企業中涉及采購、制造、安裝等環節的監控難度大;針對高低不同的房價,業主對精裝加載的態度差異很大,通常房價越高,消費者對精裝的接受程度會越高。如果房企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做“精裝房”無疑紙上談兵。對于家具企業來說,從中可獲得更多的思考和機遇。
衣柜企業轉變思路和方式迫在眉睫
對于房地產企業推行的地產精裝化,目前越來越多的衣柜企業主動參與,但是,都處在相對被動和淺顯的階段。在業內人士看來,整合是大勢所趨,不過更重要的是轉變思路和方式。在整個家具行業中,有的企業很忌諱談論這個話題,因為“整合”與“被整合”意味著“強者”和“弱者”的關系。整合,其實涉及思路、模式和方法的問題。正如,定制是建材行業對家具行業的整合,前端攔截是設計師對渠道的整合,而如果衣柜企業僅僅參與房地產精裝化,為房企提供精裝房定制套餐,那么等于被房企整合。
在這個變革的路口,種種上游渠道,包括房地產、互聯網和定制,都是衣柜企業可循之路。各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力和優劣勢來判斷,不存在唯一性和必然性。對于衣柜企業來說,應該把握整合帶來的機遇,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編輯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