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廈門人居設計生活節,從零到一,歷經三年的探索與成長,已成為設計與石材行業的先鋒性窗口。2024年,廈門人居設計生活節將目光放得更遠,以“To Activate 激活”為主題,在審視與思考的同時,成為激活行業前進的動力。
人居空間設計展,是設計與石材深度結合的展示,不僅僅代表了設計師與石材品牌對美學的共同追求,更反映了面對人居環境日漸多元化的需求,相關從業者所帶來的思考與探索?;I備期間,設計師與品牌面臨諸多挑戰,如何準確詮釋“To Activate 激活”主題、如何在有限空間內展現無限創意、如何通過最新的產品與技術為設計提供更多的實現路徑等。對此,我們邀請設計師與品牌代表進行對話,從策展、設計、石材、空間等角度展開對話與交流,深入探索“To Activate 激活”的多層次內涵。
人與石材,兩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交相輝映。水,是大自然中一種極具生命力的元素,與石材一樣,承載著時間的痕跡。展廳的設計中,我們不僅將注重空間、光影和石材的共鳴,更加入了水的概念,通過水的流動和鏡面效果,為展廳注入了更加豐富的層次和詩意。在這個展廳中,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展示產品,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和空間的互動。
光影是設計語言中的一把魔法杖,能夠賦予空間生命和靈魂。在展廳中,我們通過石材營造的天窗,模擬自然光在空間中自由流動,投下豐富的光影,為石材的質感和紋理增色添彩。
空間布局上,我們注重打破傳統的展陳形式,采用開放式的設計,使得展區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呼應。同時,藝術品的擺放不僅突破了單一的材質形式,更為觀眾提供了多元的參觀體驗。
展廳的設計以水為媒介,將石材、光影和藝術品融為一體,打造出一個極富禪意和藝術性的展覽空間。我們期待觀眾在這個空間中能夠感受到水與石材的共振,領略到自然元素在設計中的奇妙融合,從而達到更為深刻的審美體驗。激活觀眾更多的思考與感悟,實現對石材的全新認知與體驗。
《一個“光與石”的“盒子空間”》效果圖
Q1:今年廈門人居設計生活節的主題為《To Activate激活》,關老師在拿到這個命題的時候,有哪些想法?本次的設計主題是什么?與今年的主題《To Activate 激活》有何關聯?
A1:關天頎:拿到命題后,感覺具有強烈的挑戰性。因為展覽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石材展位的時效與概念效果一定會有較大的沖突。本次主題是《一個“光與石”的“盒子空間”》,我們力求“光”的積極運用,凸顯石材的本身的魅力。暗扣主題“激活”是“光”的激活,而不是凹造型的設計。
《一個“光與石”的“盒子空間”》效果圖
Q2:冰石是第2次參加廈門人居設計生活節,今年的策展主題為《To Activate激活》,在拿到這個命題的時候,阮總有什么理解和期待?
A2:阮貴冰:作為兩度參展的石材人,看到今年的策展主題《To Activate激活》,我們理解為激活石材的潛力和能量,讓石材展現出更多的可能性。我們期待能夠通過設計和創意,展示石材的多樣與魅力,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石材,同時也希望能夠與更多的設計師合作,共同創造出更具活力和創意的作品,激發更多關于石材的想法,讓石材不再被局限于傳統的用途,而是被賦予更多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Q1:石材作為本次展覽中的主要用材,關老師如何利用石材去呈現設計與空間的美感?可以簡單分享一下本次設計的亮點與細節嗎?
A1:關天頎:石材的塑形,硬朗,變化,自然稟賦是我們最看重的,利用好這些特點,尋求合適的空間氛圍,來彰顯材質特征。這次設計通過運用合適的光效和對自然抽象的理解,是我們設計的目標。
《一個“光與石”的“盒子空間”》效果圖
Q2:冰石對展覽一直有自己的理解,每年都有新的表達。這次與關老師合作策展,希望傳達什么樣的信息?阮總能否以石材人的角度,跟我們分享一下關老師的方案亮點?
A2:阮貴冰:希望向觀眾傳達關于藝術、創造力、文化傳承的信息。石材作為一種古老而持久的材料,代表著歷史的延續和文明的傳承,通過展覽,希望能夠讓觀眾感受到石材所承載的豐富歷史和文化內涵,以及通過設計師對石材的創造性運用和表達方式,引發觀眾對藝術、對設計、對文化的思考和體驗。
關老師方案的亮點在于他們的創新性和獨特的設計風格。設計方案中的石材搭配經過思考及精心的處理,能夠給予高質量的視覺效果和觸感體驗,給人有一種在“光中尋石”的意境。此外,設計師還在設計中加入了一些現代元素及特色,使得整體設計更加時尚和個性化,非常值得到現場親自感受。
《一個“光與石”的“盒子空間”》效果圖
Q1:在本次的石材中,關老師挑選的是甲骨文和錦繡山河這兩款石材,能否以設計師的角度和我們講講本次所選擇的主材特點、適用于哪些場景及人群?
A1:關天頎:這兩種石材都很有特點,甲骨文我們盡量保持它應有的彌留歲月的滄桑,錦繡山河保持它明亮絢麗不失雅致的特征,設計師手法運用得當,可以適用多種場所。
《一個“光與石”的“盒子空間”》效果圖
Q2:去年冰石曾經分享過希望把好的國產石材帶給大家,讓我們印象深刻。今年的這兩款石材產自哪里?有哪些亮點是設計師應該關注的?
A2:阮貴冰:今年關老師選用了錦繡山河與甲骨文。其中錦繡山河來自中國遼寧,甲骨文來自中國貴州。“甲骨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根據石材紋路不規則的柔美線條穿梭于石材表面,正如甲骨文細瘦般的線條,我們將其命名為“甲骨文”;錦繡山河有遠古風情的綠色調和獨特的紋理,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古老的外觀和優雅的色調,在場景中營造一種獨特的魅力氛圍。
甲骨文 實景圖
錦繡山河 實景圖
Q1:在當前的設計趨勢下,石材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更好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日常?請關老師結合本次的策展設計及落地進行分享?
A1:關天頎:盡量利用石材特質,適用得當,珍惜自然給予的饋贈。
Q2:方案已經進行到了石材加工深化的階段,還有2個月的時間就會在D1廳亮相。在這次與設計師共同完成的策展中,阮總有沒有什么經驗、體會或者建議要分享給同行?
A2:阮貴冰:很榮幸與關老師共同完成本次方案的思維碰撞,關老師為展覽提供獨特的視角和創意,給我們的石材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石材加工深化階段,我覺得要特別注重細節,包括石材的選擇、加工工藝以及展品的擺放和展示方式。細節決定了整個展覽的質量和效果。
《一個“光與石”的“盒子空間”》效果圖
Q3:天然石材的應用及可持續性成為當下的設計關注重點,在這方面,兩位覺得對石材的發展與應用可以有哪些啟示?作為設計師/石材人,您認為人居×設計×石材還有哪些共生模式?
A3:關天頎:石材的發展應用應當結合科技,先進的加工手段,從而最大化地利用天然石材資源,這本身就是環保節能減排的貢獻。作為設計師,我認為人居×設計×石材是人居空間對自然美好的和諧共生最完美的詮釋。
阮貴冰:推動石材與其他材料的融合應用,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也應當注重石材的設計和施工技術,使之能更好地適應現代建筑的需要,提高整體效益和利用率。
利用天然石材的原始美感,將其融入到人居空間設計中,營造出自然、舒適的居住環境,利用石材的歷史和文化特性,將其融入到設計中,傳承歷史文化遺產。
編輯: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