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各行各業碳達峰工作做出明確規劃。《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32%以上;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實現碳達峰目標。為扭住碳排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廣東將重點實施“碳達峰十五大行動”,其中與建陶行業息息相關的內容如下。
■ 推動陶瓷行業碳達峰
廣東是陶瓷產業大省,集聚了眾多制造企業和產業鏈配套企業。《方案》要求佛山、肇慶、清遠、云浮、潮州和江門等陶瓷產業集中地區要發展高端建筑陶瓷和電子陶瓷等先進材料產業。推廣應用電窯爐和噴霧塔燃煤替代工藝,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推廣隧道窯和輥道窯大型化、陶瓷生產干法制粉、連續球磨工藝等低碳節能技術,加強薄型建筑陶瓷磚(板)、輕量化衛生陶瓷、發泡陶瓷等低碳產品研發應用。
■ 完善碳交易等市場機制
日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建設運行完成,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方案》提出繼續深化廣東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逐步將陶瓷、紡織、數據中心、公共建筑、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重點企業納入廣東碳市場覆蓋范圍,為全國發揮先行先試作用。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碳普惠制、碳匯交易等市場機制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廣東特色并與國際接軌的自愿減排機制。
■ 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對于建陶行業而言,用電、用氣一直是生產制造的重中之重。在用電方面,《方案》提出,持續提升西電東送能力,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到2030年,西電東送通道最大送電能力達到5500萬千瓦。在用氣方面,《方案》表示要發揮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低碳轉型過程中的支撐過渡作用,推進天然氣與多種能源融合發展。在珠三角等負荷中心合理規劃布局調峰氣電,“十四五”期間新增氣電裝機容量約3600萬千瓦。《方案》還提到推動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完善油氣管網公平接入機制。
■ 推廣綠色建筑、綠色施工
在城鄉建設綠色轉型方面,《方案》提出制訂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在廣州、深圳等地區開展近零碳建筑試點示范。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達到星級以上。在施工方面,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鋼結構住宅,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優先選用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的建材產品。到2030年,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40%,星級綠色建筑全面推廣綠色建材,施工現場建筑材料損耗率比2020年降低20%以上,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5%。
■ 開展綠色低碳試點示范
為加快形成綠色低碳新動能,《方案》還提出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創建評價體系,支持企業、園區、公共機構開展綠色低碳試點示范,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效應的近零碳/零碳企業、園區等。《方案》還表示,推動重點行業企業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并制定中長期行動方案,鼓勵推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十四五”期間,選擇50-100個單位開展綠色低碳試點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