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廣州建博會的發展歷程,有一條脈絡非常清晰,展品從過去的材料、半成品 、單一成品,逐步轉向集成化、系統化的產品組合,到今天的全屋定制,清晰的蛻變脈絡,復雜的產業生態變化,全景式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廣州建博會展品不同時期的變化,同近十多年來大家居產業的發展變化和熱點高度吻合,幾乎是同頻共振。因此,它在業界首屈一指的地位得到了完美印證,看大家居變化,看廣州建博會,非虛夸之詞。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的“建博系”展覽會將迎來黃金發展期,至少有10-20年的高速增長。
所以,7月份的廣州建博會兩大“走低”現象,不是建博會下行的預示,是偶發因素沖擊和大家居產業深度回調相互疊加的效應。參觀人數的“走低”方面,相較往屆觀展人數確實給人“驟降”的感覺,主要原因還是受“疫情”的影響,全國多點散發的疫情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參展商數量的“走低”,參展面積有明顯的”回縮“,筆者沒有官方統計數據,無法知道參展商”回縮“的具體程度。就如股市,即便是一支牛股,其間也有回調的軌跡,但總體走勢是向上的。
相反,長期看,短期的“走低“不僅不是下行趨勢的確認,而是為了下一階段的沖高蓄積能量。我國的家居產業”小、散、亂、污“企業很多,這些企業社會貢獻度低,卻耗費家居產業至少50%以上的社會生產資料,給社會治理和城市治理帶來較大隱患,同時造成惡性競爭,一些小企業不是著力于創新,而是以“價格戰、劣質材料、抄襲產品”參與市場競爭,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市場的深度回調,具有“擠泡沫”功效,將那些“低質低效”的,無論是大小的企業淘汰出局,騰出資源和市場空間,有助于優質企業發展和優化產業環境。這樣的“擠泡沫”擠得越用力越好,擠得越狠,市場回調深度越深,越有利于產業的發展。著名的廣東光潤家具公司董事長高漢光先生曾經告訴筆者,他治理企業有很強得危機意識,順風順水時從沒有放松過企業的生產經營標準,一時的松懈,危機時會讓企業嘗盡無限的苦頭,因此光潤公司多次被評為納稅大戶、最具價值企業、環保標準合格企業等榮譽稱號。產業的發展,像光潤這樣的企業就不怕時代的“擠泡沫“,這樣的企業越多越好。
綜合分析,大家居產業的“擠泡沫“行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價格戰引起的慘烈競爭
在廣州建博會上,以定制衣柜為例,有企業打出每平米不足百元的價格著實讓人吃驚,但多數企業每平米千元左右的價格已經充分說明,定制家居已經不是過去大部分企業定制衣柜價格動輒每平米幾千元的時代。顯然,價格戰的硝煙已經彌漫到了整個大家居產業。
經歷短短的十余年時間,定制家居由少數企業彌散到整個產業,甚至無論處于供應鏈的哪一個環節,都必須圍繞定制家居的核心理念去構筑商業模式,這是過去很多企業沒有預見到的,如今必須面對的產業現狀。
價格戰從產品的角度看,易于形成,因為定制家居產品以板式為主,主要用材是刨花板等人造板,產品具備高度同質化性質,不同的是服務和生產體系環節,也就是數字化、智能化程度的不同。無論是生產線的智能化,還是單機數字化組成的生產流水線,只要生產流程科學合理,一樣具備優勢。
大家居頭部企業也開始拼價格,頭部企業在供應鏈、渠道、品牌、資金、技術、設計上具有強大的優勢,加之定制家居產品極易大批量生產,其單位成本較低,具備價格戰的強大基礎,之所以售價較高,是品牌的附加值較高,競爭對手少。今有不同,頭部企業之間競相拓寬產品種類,侵襲占領對手市場空間,都具備相同的基礎,價格戰被逼開打,是頭部企業生存策略之一。
大家居定制產業還有另外一個特點,相對于頭部企業的對應端,是大量的中小定制家居企業,這些企業密集扎根在消費市場端如一、二線城市的周邊,分布在老的產業基地的定制企業,一部分直接對接消費市場,一部分成為其它定制企業的供應鏈商。而在一、二線城市周邊的企業主要對接就近的消費市場。這樣以來,頭部企業和一、二線城市周邊的企業就會在消費市場端展開競爭,對于本土的中小企業而言,壓低價格是最為直接的競爭利器,雖不能沖抵頭部企業制控市場的力度,但會為自己爭得一定的應有市場空間。兩派陣營各自內部和相互的價格絞殺,將形成定制類企業慘烈的競爭場面。
可以預見,在經歷價格戰時期后,會有大量的企業被淘汰出局,不再直接面對終端消費市場,淪為其它企業的供應鏈公司,或直接投子認輸。這種和十余年前成品家具生產企業在經歷價格戰后的下場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企業數量大幅度減少,或大型企業的規模萎縮。一、二線城市周邊直接面對終端消費市場的企業集群,具有“小、散、亂、污“的產業特色,為城市治理、產業治理帶來較大難題,價格戰雖對產業造成一定的傷害,但對優化產業環境,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有一定的好處。
二、成品家具企業轉型定制家居對產業帶來較大沖擊
一些著名的成品家具品牌也來廣州建博會參展了,最近幾屆,一屆比一屆多。它們參展建博會,不是單純的成品家具,而是含有衣柜、櫥柜、木門等的全屋定制產品,是從成品家具轉軌到大家居上來的轉變。不僅僅是這些參展的著名成品家具品牌企業轉型全屋定制,整個成品家具群體都在往全屋定制轉向。
成品家具是大家居概念中,起步最早,最為成熟的家居產業門類,一開始家居產業只有兩個大類別,一個是成品家具,一個是裝修裝飾材料,后來其它門類從裝修裝飾材料中逐漸細分出來,形成大規模制造,逐漸以半成品和成品走向市場,最后和家具匯聚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大家居概念,其后有了全屋定制、整裝設計、全案交付等。
成品家具在大家居背景下,轉向大家居融合的最初,90%以上的企業是被動的,店面生意一步步下滑,經銷商轉型其它定制類家居產品經營,促使成品家具企業轉型。轉型之前,成品家具企業普遍認為定制家居比較簡單,相對于成品家具生產容易許多,但到實際介入定制家居產品的生產發現復雜得多,它與成品幾乎相反,成品產品復雜,生產流程相對簡單,定制家居產品簡單,生產流程相對復雜。最初一批企業在轉型定制家居上折戈,每個企業虧損幾百萬乃至幾千萬元,甚至倒閉后才開始明白,原來轉定制不是那么容易,定制家居比成品家具生產難得多。
現在大勢所趨,幾乎所有的成品家具企業主動積極地轉型定制,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都去克服。我們從各個類別的展會都在搞設計、大家居論壇這一點可以得到印證。
由此預測,廣州建博會以大家居全屋定制概念的參展商接下來的幾年會逐年增多,面積逐年擴大,帶動各類別的家居展覽會蛻變融合。大家居融合類和單一產品類的兩種類型的家居展覽會將形成對壘局面。成品家具展覽會一方面在原有賽道和競爭對手競速,另外還要和對壘陣營中的對手比變革,這是時代的新挑戰。面對新的競爭格局,特別是那些墨守成規的成品家具展覽會,不懂得變革,任意調向,將面臨輕則退居二線展覽會,重者傾覆的后果。
三、定制家居風格一體化的設計是產業的下一個“風口”
從單一定制和成品家具發展起來的兩類大家居定制企業截然不同,在產品的設計上區別明顯。前者衣柜、櫥柜、門墻等設計風格比較成熟,成品家具風格設計比較幼稚;后者與此相反,成品家具設計風格相當成熟,定制類產品給人七拼八湊的感覺。兩類企業的展廳都好像有一條介于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居之間的無形分界線。這說明了,兩類企業在對方的擅長領域都有各自的短板。
沒有誰更重要,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居風格統一,整體融合在一起是整體家居設計的基本功,是中國家居設計的時代需求。中國家居的設計從單品,到系列產品,從重功用價值,到強調設計風格,演進到今天的風格一體化設計,充分說明了中國家居產業從生產到消費變得成熟和理性了,這一點,企業應該深刻地認識到。
從建博會上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居的設計風格之間存在的一條無形的、阻礙風格相容的分界線可知道,是因為設計水平,不是意識的問題,設計師知道風格一體化設計的要求,但各有擅長,各有短板,不能做到真正的無縫相融拼接的風格一體化。但既然市場需要,就要一定做到,它是頭部企業競爭的焦點,也是大家居產業的“風口”,誰先做到,就是下一階段的領先者,競爭的勝出者。
大家居融合的道理,對于90%以上企業不用過多解釋說教,都已明了,但風格一體化的設計,很多企業仍然不知其要,對于它們來說有一個簡單的公式,供應鏈補充+本企業產品=全屋定制,功能湊齊就行了,風格大概差不多接近就行,當然不是中式拼美式的那種融合。如此組成的全屋定制是時下大多數企業的全屋定制概念,也許它們已經意識到風格一體化設計的必要,但真正做到面臨許多不可逾越的困難,頭部企業尚難做到,更何況他們?!
做到風格一體化,產品要有設計師統籌,而不是供應鏈統籌,設計師將全屋定制產品風格界定,本企業可以生產的本企業生產,不能生產交由供應鏈補充完成,但必須遵循既定的風格設計,這之間產生沖突,沒有一定采購量的產品,接單企業不會單獨批量地按你的設計風格去生產,只能混同其它批量采購產品大批量生產。所以,就很難做到風格一體化設計,這一問題設計師設計很簡單,但它貫穿企業全過程,需要全要素參與,做到太難。
但問題是,市場需要全屋定制的風格一體化,消費者即使購買單品,而不是整裝,也需要在風格一體化的全屋定制實景展示中體驗,不可回避。中國家居的門檻提高了,市場準入的標準變嚴了,做到了變成高端企業,做不到,淪為低端企業,企業價值減低,低價競爭。
四、智能家居將再上新臺階
7月份的廣州建博會上,系統化的智能家居場景應用的參展商多了起來,其中的代表當屬有屋、三翼鳥兩家企業,它們都與海爾集團有關聯關系。智能家居中單品的應用轉向系統化應用,才能真正稱得上是智能家居,否者只能是停留在智能電控、電器時代。
企業所謂的全屋定制主要包括八大系統,它們是成品家具、廚衣柜、門窗、頂墻、地面、衛浴、軟裝、智能模塊等,只有把這八個方面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家居的場景應用,才可稱之為全屋定制,有智能模塊部分的全屋定制可以稱之為智能家居。在我國市場,能夠做到全屋定制的企業應該是沒有一家,產品跨品類、跨行業的難度非常大外,企業也沒有必要去這么做。這樣就決定了全屋定制只能是個集合系統工程。
有智能模塊的全屋定制就可稱之為智能家居,智能模塊主要分為門窗、廚房、照明、健康檢測、安防、物控、中控、數據鏈接、物聯網等,如果這樣對照,智能模塊的建立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因而智能家居、全屋定定制只是個概念,極難實現,在應用層面有限實現即被市場稱之為智能家居了。有時候,消費者也沒有必要追求極致的智能家居模塊,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必須的、成熟的、經濟的智能模塊部分就可以了。
目前,在定制家居行業,智能家居頗受爭議,很多企業簡單的融入一點智能功能主要是為了概念上忽悠消費者,如自動窗簾、燈的聲控等,但著眼于未來,智能家居模塊是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在節約時間、大健康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商業價值。
海爾、華為、小米、格力等電器巨頭都在發力于智能家居模塊,爭立時代潮頭。大家居的頭部企業也在悉數擁抱智能家居。但像有屋、三翼鳥這樣以海爾電器為依托,結合定制家居板塊傾力打造智能家居場景應用的少之又少,它們的成功不僅使自己成為領軍品牌,將會引領行業出現一批像有屋這樣的結合體,使我國的智能家居再上新臺階。
結語
還記得十五年前的一次論壇上,互動專家就我國的家具產業企業普遍弱小問題的討論,大企業是不是會變得越來越大,擠占小企業的空間,小企業只有生產個性化的產品才能生存?因為家具產品的個性化差異較大,大企業很難駕馭市場,因為它不可能生產海量風格的產品以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所以家具產業大量的中小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才是常理,等等問題的討論,現在看答案不言自明。專家們沒有預見到今天的家居產業,過去由成品家具主導的市場演變為由定制家居主導,大家居融合延展為全屋定制,整案設計,整裝交付時代的到來,直接催生百億級,乃至千億級大定制企業的出現。
中國家居的生態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一部分跟不上時代發展的企業將被擠出局,一部分將沒有能力直接面對終端,淪為其它企業的上游供應鏈企業,這樣的發展局面極大地優化了我國家居產業的生存環境,為品牌型、個性化、大規模、國際化的企業做好了鋪墊。
編輯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