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竹子資源極為豐富,余姚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曾發現竹節等遺物,可知早在7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利用竹子了。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竹子均列其中,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子生長快,纖維長且韌,富有彈性,是竹編工藝品的原料。歷代工匠們破竹取篾,編扎成各種玲瓏剔透、別具風韻的竹藝術品。
大多的竹編工藝依舊是只能手工編織完成。竹編的方法多種多樣,甚至上達百種,依據不同用途又發展出相異的方法。
基本可分為四邊編法、六邊編法、八邊編法、弧形編法、網狀編法、繩結編法等等,甚者有編織出文字、立體編織、混色編織的方法,若是幾種編法交織使用,那更可用“無編無盡”來形容。
隨著物質生活的高度發展,人們對生活居住環境越發追求品味、自然的感受,竹制家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竹編家具威力不減竹家具很多人見過,除了竹椅,竹涼席,還有竹地板,竹茶幾,藤沙發,餐廳家具等等。
因為以前工藝水平比較低,竹子除了燒火之外,很少有其他用途,隨著近幾年高科技的出現,竹子華麗變身,用途也越來越廣,涉及服裝,家居,食品,建筑等等。
更多品味人士采用竹制家具來裝飾,期望創造出自然和諧、讓心靈回歸自然的空間。
竹編工藝
竹編,指用竹條篾片編成的造型各異的工藝品,是我國傳統的手工藝。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
《考工記》提出“天有時,地有名,工有巧,才有美,和此四者然后才可為良。”竹編的材料選擇的時節、地域,傳統竹編的制作工藝、制作水平最終決定了一件竹編是否材美工巧。
所以,對于一件竹器的價值更重要的決定權在于竹編織作者的水平。通常來說,竹編工藝主要分為材料處理、編織和收尾三個階段。
材料處理就是把竹子加工成篾子,編織就是用篾子編成各種產品,收尾是不可或缺的輔助補充工序,目的是使竹編產品更加美觀、精致、順手、耐用。在各種竹編產品中,背篼的工藝最為復雜。
竹編欣賞
竹編家具或飾品到底可以達成何等之境界,不妨通過下面的圖片展示來感受一番。
竹編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其的繁瑣,匠人手握篾刀推竹片,刀鋒輕微抖動,竹片徐徐漸進。不急不躁,細工慢活,片竹成絲,編竹成器。縱是竹之稟性,橫為人之感性,剛柔并濟,絲絲回環,留下縱橫交錯的縝密,織就經天緯地的精致。
編輯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