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趨于飽和后,近年來,各家電商平臺紛紛將目光盯上下沉市場。
以拼多多、淘特、蘇寧為代表的傳統玩家依靠貨源優勢,吸引用戶涌入;而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新興玩家依靠平臺自身的內容營銷屬性,正在對傳統玩家發起挑戰。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過去一年,短視頻、電商等APP增量中,超半數來源于下沉市場。
隨著電商平臺下沉,當前,農村網絡零售市場持續恢復。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9759.3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農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8904.4億元,增長3.6%。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506.7億元,同比增長11.2%。
“下沉市場用戶包括低線城市、中西部區域、大城市里面的非高端消費人群,這部分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收入相對較低。要想服務好這一類人群,平臺需要具備商品性價比高、品質有保證、供應鏈控制能力強、地推能力強等特點。”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告訴第一財經。
傳統電商平臺尋求新增長點
電商平臺的核心在于聚集用戶。傳統電商平臺對于下沉市場用戶的獲取路徑大體相似,比如發放補貼、銷售性價比高的商品。
最先發起沖擊的是拼多多。在第二大股東騰訊的支持下,拼多多圍繞“社交+電商”的模式得以迅猛發展,如今增速開始趨緩。截至2022年3月底,拼多多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8.81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7%;2022年一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戶數達7.513億,較上年同期增長4%。
在5月舉行的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拼多多高管表示,去年同期的消費用戶和月活用戶已經達到比較高的基數,今年實現繼續增長;而長期來看,趨勢是清晰的,即盡管季節上有波動,但整體用戶增長放緩是難免的。
在拼多多用戶增速放緩之際,阿里系的淘特開始追趕,兩者差距在逐步縮小。
為了能夠在下沉市場獲取用戶,除了線上獲客,淘特利用買菜業務的團點、快遞站點、零售通小店等阿里系業態觸及消費者。
第三方數據機構Trustdate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淘特月活用戶人數持續增長并追平拼多多。阿里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淘特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3億。同時,年度支付訂單同比增長超過100%。
在用戶數量增長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拼多多選擇從重營銷到重研發的戰略轉型,淘特則選擇在下沉電商市場板塊“精耕細作”。
拼多多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營銷費用為112.191億元,同比減少14%;研發費用為26.685億元,同比增長20%。研發費用主要用于人才、算法、系統等“無形資產”,例如招募更多有經驗的研發人員,以及研發相關的云服務。根據拼多多2021年年報披露,公司約60%的員工為研發人員。
與拼多多利用社區拼團的模式不同,淘特是通過打通1688工廠以M2C模式改變供給,讓產地直連消費者,減去中間環節,從而做到低價。
高頻、剛需的生活用品成為淘特打開下沉消費市場重要的心智貨品,對下沉市場剛需的米面糧油,淘特官方補貼通過與源頭工廠合作,以保障商品品質、供給穩定、持續低價。
不只是拼多多、淘特,一些零售商也將門店開往下沉市場,例如零售云。
蘇寧易購旗下的零售云起步于2017年,主要面向低線市場,一家零售云門店的面積大約在150~200平方米,陳列230~260件貨品。在商業模式上,采用“加盟店直營化管理”,即加盟商自行承擔門店的租金、裝修、職工薪酬等運營成本,但可共享蘇寧的品牌、商品、銷售、宣傳、物流、服務等多項資源。對于蘇寧而言,零售云模式讓其從過去的“重資產”切換到“輕資產”模式,不再需要承擔昂貴的運營成本,同時可以發揮自身的供應鏈、金融等優勢;對于加盟商而言,從過去需要負責進貨、賣貨、物流等多個環節,到如今只需要賣貨即可。
當前,蘇寧易購正積極加強下沉市場的滲透,零售云今年一季度新開444家、二季度新開667家,截至6月底,加盟店達9749家。
競爭格局多元化
如果說拼多多、淘特、蘇寧等傳統電商平臺是先聚集商家的貨源,再通過打廣告、發放補貼等形式來吸引用戶,那么抖音、快手等新興電商平臺則是先聚集大量用戶,再吸引商家入駐,構筑自己的電商閉環。
快手科技財報數據顯示,在用戶規模方面,平臺今年一季度日活躍用戶數達3.46億,同比增長17%,月活躍用戶數達5.98億,同比增長15%。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22年4月,抖音的月度活躍用戶數達6.78億,抖音極速版月度活躍用戶數為2.14億。
龐大的用戶數量催生了電商的土壤。今年上半年,商務大數據重點監測的電商平臺累計直播場次數超6000萬場,累計觀看人次超5170億人次,直播商品數超4750萬個。
“相較于傳統的拼多多、淘特、蘇寧等玩家,抖音、快手為代表的新興玩家核心優勢在于通過社會化的營銷、融媒體的手段,能夠實現線上、線下的一體化帶貨。”王鵬表示,對于商家而言,抖音、快手是一個流量入口,具備宣傳優勢,但劣勢在于當前相較于傳統玩家體量較小,具體體現為貨源少、供應鏈控制不足,商品的價格、品控能力沒傳統玩家有優勢。因此,新興玩家可以在小范圍內挑戰傳統玩家,要想大范圍構成挑戰,難度還是挺大的。
“我們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天貓、京東、唯品會,抖音、快手、淘寶直播只是當作一種增值的渠道,都不能脫離平銷的邏輯。”入駐抖音等新興平臺的杭州服裝商家張鋒(化名)告訴第一財經,直播、短視頻是一個工具,要利用好的話,商家最好有一個大盤,不能為了這個工具而發展一個品牌,否則投入的成本也會很大。
天貓、京東、唯品會是能夠幫助商家做到持續銷售的,而在抖音、快手等平臺,如果不能把店播或者賬號矩陣做起來,很難達到持續銷售的目的。
“站在品牌的角度,需要的是一個復利、平穩性的增長,比如供應鏈的產能是一天100萬元,如果一天銷量干到300萬元,可能我還吃不消;我需要的是每天80萬或者50萬元的銷量。”張鋒認為,抖音、快手屬于爆發式的增長,暫時還沒構建起店播的平銷邏輯。
抖音的運營邏輯在于去中心化。商家在投放有很好的流量表現之后,會帶來更多的自然流量。張鋒表示,服裝品類在抖音上面的ROI(投資回報率)比例大概在3:1~5:1,即投放100元,會有300~500元的回報;從整體看,不同商家ROI是不一樣的,整體的ROI會達到20:1~40:1。
然而,這也對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家如果能把產品、服務、內容做好,只需要用很少的投放成本,就能帶動不錯的流量。但如果是產品、服務、內容做得很差的商家,一味用投放費用來撬動流量,帶來的ROI自然不理想。
對于未來下沉電商市場的發展趨勢,“競爭格局還是以多元化為主,不可能一兩家獨大。”王鵬認為,傳統電商平臺更多的是控制供應鏈,走中高端路線;具有營銷屬性的內容平臺系更多的還是走營銷渠道,走中低端路線,各自有各自的定位和市場。
激活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
包括居民消費等在內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面臨的一大挑戰。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時也提到,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促進消費已成為穩經濟的一個重要拉動力。
為了激活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努力。
今年,商務部同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組織實施了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支持各地加快補齊農村商業設施短板,擴大農村電子商務覆蓋面。上半年,全國建設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69個、村級便民商店6.5萬個。
7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指導地方以渠道下沉為主線,以縣鄉為重點,以數字化、連鎖化、標準化為手段,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推動完善縣域商業體系。
一是加快縣域商業數字化轉型。推動農村傳統商貿企業拓寬線上線下營銷渠道,打造消費服務的新模式新場景。推動電子商務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融合,強化數字賦能,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二是促進縣域商業連鎖化發展。引導大型連鎖流通企業下沉,改造一批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鄉鎮商貿中心、村級便利店,發展購物、餐飲、娛樂等多種業態,吸引市民下鄉和農民進城(縣城)消費。
三是提高縣域商業標準化水平。堅持高質量發展,鼓勵日用消費品、家電、家居等品牌企業下沉供應鏈,提供直供直銷、集中采購、共同配送等服務,增加優質供給,推動城鄉居民共享品質消費。
編輯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