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家居和健康消費的升級,居室空間健康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問題。縱觀近年來相繼出臺的相關標準,不難發現,行業標準的內容已逐漸細化,對家居行業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
2019年1月1日,國家住建部發起,研究院、地產開發商、裝飾公司、環保產品研發單位、檢測機構等多家單位共同編制修訂的《住宅建筑室內裝修污染控制技術標準》實施。無獨有偶,2021年10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的《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釋放量分級》和《基于極限甲醛釋放量的人造板室內承載限量指南》實施。
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顧士明表示,目前國標管理從嚴控制,業內的大部分都是推薦性標準,現在主要都是通過團體標準來引導、規范行業發展。“但標準是一回事,企業能否采信這個標準,以及行業監管,又是另一個層面上的問題。”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已經累計開展10次木家具國家監督抽查,總共抽查的4956批次產品中,不合格樣品數為715批次,平均不合格發現率為14.4%。而甲醛釋放量超標,是拉低歷年木家具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僅2020年甲醛釋放量項目占不合格批次比例低于10%,其余9次甲醛釋放量項目占不合格批次項目比列均超過10%。
目前,不少家居企業都提出“空間環保”的概念,并推出各種“無醛”“零醛”“凈醛”等健康家居產品。消費者眼花繚亂之余,也難免心生困惑。
對此,顧士明表示,環保的概念是相對環境保護而言的,室內環境則從建筑物、鋼筋、水泥、涂料開始,便與各種污染源相隨。因此,消費者要更加關注自身居室環境治理問題,并且要認識到室內污染源是一種綜合性反應。出現甲醛疑似超標時,首先找到有資質的檢測機構,認真對污染源進行檢測和甄別,進而判斷維權與否。
業內人士認為,在大家居的概念下,企業所提出的整家定制,包括整裝模式在內,讓企業不再局限某一品類,而是向全屋延伸。這對企業能不能把控整體空間的環保疊加問題提出了更高的挑戰。“隨著產業發展,在產業優勝劣汰后,有更多全屋家居類廠商出現時,這對消費者維權是件好事,由于消費者所有的家具及材料都在同一家企業購買,一旦出現空氣質量問題,消費者完全可以直接找企業解決。”
編輯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