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家電作為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海信、TCL和創維等這些國產品牌見證了國內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的改革。
而當下,正是傳統家居向智能家居升級的轉型期,其行業的競爭也尤為激烈,一方面國內的電視機品牌崛起,各大品牌互相打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對于智能產品更加青睞,對于電視機的需求并不強烈。特別是90后、95后年輕一代消費群體,他們更愿意為了這些具有高顏值、強功能、強社交屬性的小家電買單。
對傳統品牌來說,隨著互聯網家電年輕化趨勢逐步推進,海信、TCL和創維們還有優勢嗎?
市場疲軟,競爭激烈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冰箱、彩電、洗衣機為代表的“三大件”早已走進千家萬戶。以彩電來說,智能電視在整個電視市場中的滲透率已經接近100%。從2016年我國彩電產銷量突破5000萬大關之后,行業就已經顯示出增長疲態。
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規模達到5089萬臺,但到了2017年就下降至4752萬臺。之后在2018年和2019年,彩電零售量緩慢上漲了一些,與之相對應的卻是零售額的大幅下滑。
國內電視市場需求疲軟,導致存量競爭和價格戰競爭愈發明顯。
為了促進銷量,它們均不得不猛打價格戰,在京東、天貓等平臺上,在智能電視面前,沒有哪家價格敢高出一塊錢,各個品牌對價格的執迷程度已經來到了“敵動我動,敵不動我不動”的地步,在相同配置的彩電下,海信、TCL、創維等的產品集體扎堆。
江湖老劉認為,傳統家電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企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在增量不增收的背后,是整個市場陷入“價格戰”的現實,使得各品牌毛利率和凈利潤的不斷下滑,這種不健康的行業競爭方式讓傳統家電的生存更加艱難。
凜冬來臨,價格上漲
受疫情影響,2020年家電行業的成績單并不理想。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家電零售市場規模為7056億元,同比下降 11.3%;其中,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為4450萬臺,同比下降9.1%;零售額為1209億元,同比下降11.7%。
如果說傳統家電下滑速度明顯,那么面板價格上漲就讓整個彩電市場“雪上加霜”。
從去年6月份開始,上游面板價格暴漲,以最熱銷的65和55英寸為例,其去年10月面板采購價對比今年年初漲幅分別達到22.8%、51.9%。
由于面板價格上漲,自去年八月底起,包括海信、TCL、創維在內的大部分彩電廠商,以及新加入的小米電視、華為榮耀智慧屏均對中低端產品型號相繼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漲價。
價格上漲的局面直接導致了彩電市場銷量的下滑,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銷量990萬臺,同比下降6.4%,銷額261億元,同比下降7.4%。
江湖老劉認為,疫情以及市場的疲軟使得彩電市場進入凜冬,面板價格上漲的窘境讓彩電市場“雪上加霜”,如何平衡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以及終端提價帶來的銷量受影響,對整傳統家電來說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消費升級,優勢不再
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逐漸成為消費的新主力,也給傳統家電行業帶來了沖擊。尤其是彩電市場,目前彩電行業下行壓力增大,跨界競爭對手太多,面對困境以及日漸壯大的中產階級消費群體,彩電廠商品牌紛紛向高端化以及智能家居轉型,打造出高質量的產品體驗,以質量和服務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積極努力的跟上時代步伐。
但是黑電 "巨輪" 在白電領域的航行并不那么順利,雖然白電行業盡管進入門檻較低,但相對的競爭壁壘很高。
一直以來,在白電市場,海爾、美的、格力三巨頭在其中以絕對的規模優勢遙遙領先,頭部品牌集中度持續走高。
截至3月29日收盤,美的集團市值超過5737億元,格力集團3758億元,海爾智家則超過2800億元。在它們身后才是是排名第四的海信家電,其市值僅兩百多億元。
白電各主要品類都有巨頭在把守:美的、格力空調與身后的品牌差距逐漸拉大;海爾冰箱遙遙領先,美的、容聲和西門子等緊隨其后;洗衣機則是由海爾和小天鵝占據大部分市場。
因此,海信、TCL、創維等這些傳統家電的新勢力很難在短期內突圍而出,同時小米和華為等新入局者紛至沓來,進一步蠶食TCL、海信、創維等傳統廠商的市場份額。
江湖老劉認為隨著消費的升級,家電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面對這些,海信、TCL、創維們等傳統家電無論是在產品還是營銷上的優勢都不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整個傳統家電行業都需思考的問題。
隨著消費環境和社會文化的變遷,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動機都會發生改變,對于傳統家電品牌來說,無論是從技術創新到產品升級,還是從企業戰略調整到行業趨勢顯現,如果家電品牌沒有洞察到這種變遷,就會喪失市場的主動權,因此傳統黑電企業們還需要積累更多的市場基礎以及增強技術創新。
編輯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