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居行業上游產業,房地產市場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家居行業的走向。近兩年來,房地產市場政策頻出,對于下游家居行業而言,未來市場會如何走?
地產政策落錘,家居行業影響有限
最近的這一輪房地產調控力度,明顯超過以往。不過,在不少家居行業人士看來,這更像是給地產行業擠水分,而不是給家居行業降需求。
北京一軟體家居品牌負責人表示,從2008年至今,房地產市場已經歷過幾輪調控,雖然之前的力度沒有這次大,但是并沒有太多的不一樣。“對于家居行業而言,這種上游產業政策的調整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可能誤傷都談不上。”
這位負責人進一步解釋,“每次調控其實都是為了打擊炒房,而投資客很少會給房子置辦家居產品。所以,這種政策上的調整嚴格意義上并不會影響到下游家居產業。”
有企業負責人同樣表示,地產行業的政策調控從來都不是打擊剛需,只需這一點,上游政策變化就不會對家居行業造成沖擊。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房地產政策調整的背后,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維護剛需的利益,如果只是一味的炒房,最直接傷害的就是剛需群體,這樣也不利于地產行業以及下游一系列需求產業的發展。現在通過強調‘房住不炒’,也是為了讓地產行業重回健康發展的道路,同時也有利于下游產業的持續發展,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家居行業。”
市場潛力有望被釋放
實際上,在行業人士看來,新的樓市政策,甚至有望進一步釋放家居行業需求。
有企業負責人就認為,過去部分熱點城市房價漲幅太快,導致購房人承擔的壓力太大,最終也影響到了后續的家居消費投入。
但是隨著新政策的落地,未來房價走勢預期將保持平穩,只要這個趨勢繼續保持下去,消費者的購房壓力也會逐步下降,這樣后期的家居消費投入也會隨之增加。
另一方面,現在國家倡導“住有所居”,為推行這一政策,則意味著在商品房之外,國家還會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間,而按照標準,這類人群很多都是無法承擔商品房價格的群體。
一旦這塊市場開辟出來,則無形中為下游行業增加了市場需求。到了家居行業這塊,就意味著會產生更大的消費需求。
北京一軟體家具品牌負責人就強調,“本來這塊需求是很難產生的,但是因為國家政策出臺了,更多的人有了住房,既然住進去,肯定就得買家居,家居市場實際上無形中放大了。”
在這位企業負責人看來,這種變化也是符合國家提振內需的政策導向,上游房地產釋放的真實需求,會全面帶動下游產業的發展,包括家居行業在內的諸多行業都會受益。
“國家一方面在引導房地產行業回歸健康發展,一方面則在積極提振消費,包括近年來各大銀行推出的類似‘裝修貸’產品等等,都顯示出對于家居消費市場的重視。”
調整過后,自我升級更重要
從走訪情況來看,家居企業的普遍看法是,房地產政策調整對于下游家居市場的影響有限,但需要知道背后的意義,包括“后地產時代”家居消費市場,也可能出現新的變化。
面對宏觀環境的變化,北方家居企業也在積極做出調整,總結來看包括“大而全”、“小而精”兩條路線。
“大而全”主要側重于當下家居行業流行的全屋家居模式。實際上,伴隨著房地產行業逐步回歸本源,整個行業會更加重視房屋品質,同時隨著精裝房的繼續普及,這就給全屋家居帶來了新的挑戰。
目前,北京已有多家傳統家居企業向全屋家居模式靠攏,有企業負責人表示,“傳統的毛坯房交付模式,消費者往往經歷的是‘家裝設計公司——硬裝——軟裝’的模式,但在精裝房時代,消費者拿到房后,就會面臨是否需要請設計師進行軟裝設計的考量。而對于全屋家居品牌而言,‘設計+產品’的模式可能會讓消費者感覺更加輕松。”
根據全屋家居品牌的操作手法,在新盤交付后,品牌就會對相關戶型進行規劃設計,涵蓋客餐廳到臥室書房等等空間,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種完全基于自身的設計,更具視覺沖擊力,而且也省掉了到處選購比較家居產品的煩惱。
“小而精”走的則是另外一條路線。有企業就表示,全屋家居雖然為消費者省卻了很多麻煩,但是這種模式涉及產品多,對于企業的生產挑戰大,同時在品質家居時代,很多追求個性的家居消費者更愿意去自己找更有品質、更有設計感的家居產品。
這種情況下,企業通過專注于某類家居產品,同時從設計、選材、生產到售后進行全方位的提升,最終同樣能夠滿足一部分市場需求。
總的來說,隨著國家積極調控房地產市場,伴隨著房價的平穩,以及消費人群收入的提高,兩相對比下,意味著購房人未來在家居市場方面的投入會越來越高,其對于家居品質的要求也會隨之進一步提高。
“過去終端消費者對于家居品牌關注度不高,但伴隨著市場的變化,家居品牌的重要性將愈加凸顯。”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對于企業而言,如何趁著上游行業的調整,加快練好“內功”,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作者:譚小紅
編輯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