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智能音箱集中爆發到現在,國內智能家居百花齊放。跟之前相比較,現階段的智能家居可以算得上是比較成熟了,不過就現在看來傳統的家電還是占絕對的主導地位,再加上有些廠商過分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實際上無法達到這個效果,另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高昂的學習成本,廠商只顧發展代理商卻忽略了對代理商的培訓和扶持廠商(市面上的大部分公司),很多人不懂也不愿了解智能家居的使用,即使目前智能家居占比較高口碑的小米。但智能家居和ai一樣是第三次產業革命的重要元素,是家具發展的必由之路。智能家居的發展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偉大的。
相比于普通家居產品,智能家居產品呈現著生態化、系統化、配套化等特點,隨著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產品的重視程度增加,行業大洗牌相信也將在不遠的時間里到來。
智能家居誕生已有十幾年
大眾印象里智能家居是比較新鮮的事物,2017年小米、百度、阿里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逐鹿智能音箱,令智能家居概念被消費者廣泛的所熟知。尤其是近兩年OPPO、vivo、榮耀等智能手機廠商紛紛高舉IoT大旗,使更多平均年齡較小的用戶也開始熟識并使用到一些智能家居單品。
但智能家居最早可追溯的十幾年前,早在2005年后,一些豪華別墅和高端小區里開始出現小規模的智能集成系統。海爾智家在2006年就開始以U-Home入局,2015年正式發布智慧家庭戰略,去年9月推出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戰略上經歷了三步走;美的的起點在2014年,從發布物聯網智能空調開始;華為則是在2015年發布了HiLink平臺。
可見,在智能家居探索方面傳統科技巨頭入局都更早一步,只不過互聯網公司的群雄逐鹿才讓它“名聲大噪”。
智能家居品牌間的平臺戰爭遠勝單品PK
在外界看來智能家居各品牌為了“賣貨”,在智能音箱、智能空調、智能冰箱、智能門鎖等各個細分產品線上打的不可開交,其實行業戰爭最激烈的地方是在智能家居平臺的戰爭上,單個或N個硬件的一時勝敗只是戰術層面的勝利,最終決勝還在誰的平臺可擴展性和智能化做得更好上面來。
相對來說,立足于HiLink平臺及鴻蒙OS的華為,成熟度、開放度在行業數一數二。海爾智家2014年發布U+平臺后,經過7年布局數次進化,除了接入自家場景也向外部敞開,應用范圍較廣,客觀上保證了三翼鳥持續迭代新場景的速度;小米也有自己的IoT平臺,但小米的平臺略具排外性,連接的主要是自家硬件,另外旗下部分大型生態鏈企業還有自己的平臺,在統一性上稍顯凌亂;美的目前主要是尋求接入別家的品臺,但最初其實也布局了M-Smart平臺,或受制于跨界技術,或由于投入大、周期長,目前該平臺已聲量漸低。
包括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玩家,及OPPO、vivo、榮耀等智能手機玩家,都有著一個平臺夢,誰都想占據這個高點,龍爭虎斗結果仍尚未可知。
想跑贏這場“長跑”,成熟的生態是終章
智能家居領域,得生態者得天下,各家都在打生態,但重點不同。分別來看,小米布局“生態”以硬件為主,通過吸收硬件廠商形成豐富的產品品類;華為聚焦“平臺生態”擴充連接,目前,HiLink平臺已接入美的、格力、飛利浦等全球600余品牌建立合作;海爾智家自成一派,做的是“場景生態”,核心不是提供連接,更傾向于走定制生活方式和服務的路線,因此在和外部品牌的兼容性上和上面幾家相比做得更好一點。目前三翼鳥場景中的食聯網、衣聯網等生態圈覆蓋了服裝、建材、飲食等各領域近萬家資源方。前者考慮的更多的是控制性,后者考慮的更多的擴展性,誰表現更好,還要看生態對消費者需求解決程度上的成績。
消費決定市場。多樣化的用戶需求,決定了國內智能家居企業不同的模式和目標,描繪出百家爭鳴的時代畫像。
跟著技能的開展,智能家居也許不僅僅局限于“家居”,會在今后的日子中扮演越來越重要人物,相似平時管家,可以時間觀察大家的身體狀況,像一個可以照料老人孩子的護工,也可以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變成大家日子必不可少的一有些。
毫無疑問未來智能家居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多元化的,開放化的,有這一套或者兼容多套的標準和協議,可以讓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科技帶來的樂趣。
編輯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