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季節性原因,空氣異味投訴開始增多。在信訪調處中發現,較多小、微家具制造商不同程度存在使用一定量的油性漆(PU、PE漆需要使用有機溶劑作為稀釋劑)等問題。由于生產環境簡陋,打磨、噴漆環節均不配套污染防治設施,產生的打磨粉塵、有機廢氣等直排外環境。而且,現場噴漆房內存在一定量的漆渣等危險廢物,有作為一般固體廢物進行處置的嫌疑。總之,這些小微企業的生產加工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對環境造成了影響。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規定,家具制造業需辦理報告表一類條件中明確,“年用非溶劑型低VOCs含量涂料10噸以下的除外,”一般小微家具制造企業,實際年油漆使用量低于10噸,因此獲得環評手續類豁免資格。
由于項目源頭準入方面已放開,一些地方對此類企業的管理存在底數不清的問題,廠中廠、園中園等較多小型、微型企業從事批量生產加工。一些企業對執法部門存在欺瞞等行為,如根據生產工藝,存在必須使用油性漆的底漆工藝,卻告知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均使用低VOCs含量的水性油漆。
從執法角度而言,應當將嚴寬相濟貫徹落實到位,同時又要盡量提供高質量的幫扶工作。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監督,做好家具制造行業的監管工作。
源頭上加強項目管理。一些家具制造企業雖然得到了環評手續的豁免,但還需要進行排污許可登記備案。企業在投入生產之后,應當自覺進行排污許可登記備案。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根據后臺數據,細分行業特征、產污程度等,梳理抽查名單,明確抽查比例,定期進行執法監督。同時,結合信訪、通報渠道,增補環境影響程度大的企業,一并納入專項執法監督工作。
過程中壓實監督責任。一方面,聯動屬地政府,條塊結合,協同高效聯動,借助網格化、城運中心等平臺,不斷豐富發現機制,完善建立發現、通報和處置機制。另一方面,在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內部,用好用活監管、監察、監測“三監聯動”。通過大數據、智能化開展實時監管,做好數據更新工作,定期進行內部通報。監察執法部門迅速介入進行執法,及時查處違法排污行為,切實保障群眾環境利益。監測部門對于家具企業的中后期整改情況做好定期科學監測,為不斷鞏固長效常態治理成果提供科學支撐。
宣傳與幫扶落實到位。針對階段性工作進展施行通報公開制度,形成震懾作用,將典型案例進行通報宣貫,在一定范圍內增強企業守法排污意識,壓實治污責任。針對一些面臨發展瓶頸、自主整改意愿強烈、確實存在客觀困難的企業,政府部門應當構建親清政企關系,搭建技術、資源、處置平臺,群策群力幫助企業整改到位,加強對于綠色供應鏈的引導機制。以家具行業為例,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整改,提供技術幫扶指導,積極提倡使用綠色涂料,合法合規處置危險廢物等。
編輯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