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赫本那美麗的笑顏,我們都會覺得很“優美”,亦如拉斐爾畫中《美麗的女園丁》,“優美"是一種"恬靜、明媚、和諧”之美。這種完整、單純、和諧的美,它所引起的美感,就是一種始終如一的愉悅之情。
赫本 & 女園丁
每當我們進入教堂,它那肅穆、莊嚴的氣氛,讓我們不由想到“崇高”。哥特式教堂顯示出一種神秘崇高的氣氛。直刺云霄的尖頂,宏偉高聳的拱門,仰天巍立的鐘樓,使人靈魂出竅,物我兩忘,直奔向那茫茫無限。
“優美”和“崇高”是一對高度概括的審美范疇。理解了它,抓住了其核心審美意象,也就能夠抓住設計要素,打造適配情景的美學氣氛。
現代家居美學從物境出發,落地到情境,最終指向的是居者的心境。是想要恬靜和諧安寧的“優美”?還是自由奔騰的激情、燦爛輝煌的“崇高”?或許不僅僅只是人群的喜好不同,更有人生閱歷心境的不同。
下面我們走近這一對審美范疇,更深入地去了解一番吧。
優 美
優美這種審美形態,最早是由古希臘文化所培育出來的。勃蘭兌斯描述到“希臘式的美,沒有地方是突出的巨大,沒有地方引起人鄙俗的感覺,而是在明凈清楚的界限里保持著絕對的調和。”
優美的審美特點,不僅表現于建筑和雕塑,而且也表現于繪畫、音樂、詩歌等其他藝術形式。像前面介紹的拉斐爾的畫作《美麗的女園丁》正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當一種美感經驗給我們帶來的是純粹的、無所不在的、沒有混雜的喜悅和沒有任何沖突、不和諧或痛苦的痕跡時,我們就有權稱之為優美的經驗。
崇 高
崇高這種審美形態,它的源頭是希伯來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歐洲浪漫主義之后,詩和音樂成為崇高新的“感性表現”。
特別是古典音樂家貝多芬,它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先河,他把電閃雷鳴的激情,自由奔騰的向往,把超越一切,擁抱自然的宇宙意識化為蕩氣回腸的音樂織體,化為氣貫長虹、攝魂動魄的交響樂,把人的精神王國引向了一個無限燦爛輝煌的崇高境界。
康德認為“崇高”對象的特征是無形式,即對象形式無規律、無限制。崇高的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蘊是追求無限。“空間意識”是崇高的所有“形式語言”必須為之服務的靈魂。這種宏偉深遠的空間感,同時也是一種歷史感。
我們去經驗空間,就是去活生生地延展自我,也就是去追求無限,向無限超越。而這種超越,可以升華為一種心靈的神圣感,超越平庸和渺小,使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美約風的家居美學設計,一向是對“心”的設計,而非對“眼”的設計。眼睛所能體驗的“美”是符合內心意境的現象反映。家居是高頻次的長相久伴,如果只是入眼,難免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只有入了心,才能越看越有味道。
“優美”或是“崇高”美學背后所對應的心境是用好這對美學范疇的關鍵。從物料出發,到功能設計,最后到場景營造,都值得用“心”對待。美約風家居, 用心做好設計,用心理解美。
編輯 202002
閱讀延伸:
新華網:家居設計美學探微(之一)——美約風談中國傳統美學范疇“飄逸”對設計美學的影響
家居設計美學探微(之二)——美約風家居談中國傳統美學范疇“沉郁”對設計美學的影響
今日頭條:家居設計美學探微(之三)——美約風家居談中國傳統美學范疇“空靈”對設計美學的影響
今日頭條:美約風家居之家居設計美學探微(之四)——錯彩鏤金&初發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