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紅木家具產業國家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紅木家具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東陽召開。該聯盟旨在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共性關鍵技術,推動科研與生產緊密銜接,提升產業科技創新水平。
原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中國林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封加平,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執行會長王滿,東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天仁,東陽市人大副主任陳紹龍,東陽市政協副主席王玉才等領導參加活動。同時匯聚了全國資深專家、教授、大師、全國重點產區協會領導、東陽紅木家具企業負責人、“紅創二代”代表、媒體記者等140余人參加會議。
“產學研”跨界交流 創新精進的新聯盟
作為國內重要的木雕紅木家具產區,經過多年發展,東陽市已經走出了一條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近年來,東陽市圍繞“更好的工藝、更優的設計、更多的選擇、更高的性價比”的發展目標,實施效能評定、環保整治、整合重組等行動,持續推動木雕紅木家具產業規范提升,初步形成了“家數精減、主體升級、產業規范”的新格局。
但在產業轉型升級中,也碰到了一些“成長中的煩惱”。對此,東陽市在紅木辦的基礎上,專門組建中國東陽家具研究院,并特聘專家團隊研究解決產業發展難題,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轉型升級。
成立紅木家具產業國家創新聯盟是推動紅木家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具體行動。據介紹,紅木家具產業國家創新聯盟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準成立的首批創新聯盟之一。聯盟由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牽頭成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東陽市明堂紅木家俱有限公司等機構聯合發起。
下一步工作,紅木家具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將以聯盟為基礎,圍繞紅木家具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為行業持續創新提供人才支撐;進一步整合紅木家具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建立專項技術平臺,開展聯合攻關,共享知識產權,增強紅木家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紅木家具產業科學化管理和技術進步,促進紅木家具產業規范、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行業研究為紅木家具發展尋找新動力
在隨后舉辦的首屆紅木家具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針對紅木家具產業鏈的共性問題與關鍵技術展開主題演講。即研判大勢,又細解規律。論壇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東陽家具研究院副院長張仲鳳主持。
原國家林業局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黎云昆在《紅木產業發展的若干問題和建議》的報告中指出,紅木家具產業轉型發展必須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直面當今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的具體痛點、難點,并就具體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建設性意見。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文金在《新中式家具設計的理性回歸》指出:中國紅木家具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新中式家具風格日益受到消費者青睞的發展趨勢下,新中式家具設計應回歸理性,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在創造更好的生活方式上尋求統一。
北京林業大學材料學院原院長趙廣杰在《紅木的自然屬性、感覺特性及文化特征》的主題演講中強調,材質價值是中國紅木家具價值的突出特征,并從生理微觀層面、感覺中觀層面、文化宏觀層面對紅木價值進行了全面解讀。
中國紅木家具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清晰地定位紅木家具從哪里來?現在處于什么位置?將來會怎么樣?深圳大學家具設計研究所所長唐開軍在《紅木家具產品的現代與未來》學術演講中深度詮釋了紅木家具產品的內涵、現處位置、未來發展方向,并就歷史、現在、未來,從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全面解讀。
中國紅木家具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需要塑造的是品牌與設計理念。澳珀家具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朱小杰在《品牌與設計》中解讀了澳珀家具設計的品牌與設計文化。
東陽紅木家具產業作為當前國內重要的生產基地與產業集聚區之一,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紅木家具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任重而道遠,即需要學術引領,又離不開產業實踐,在紅木家具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平臺支撐下,紅木家具相關企業能夠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建立更廣泛、更深入、更緊密的產學研聯合關系,在開放、合作、交流中共同推進紅木家具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當天,“中國的椅子”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本次論壇由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東陽市人民政府、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共同主辦,中國東陽家具研究院、紅木家具產業國家創新聯盟承辦。
中國林業產業雜志/ 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