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上海嘉榮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員會第十三屆委員會企業委員會副主任)
我的故鄉嘉興南湖上有一條“紅船”。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上海轉移到南湖,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艘畫舫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從始,她就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
在紅船的引航下,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眾多革命志士,浴血奮戰,奪取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在北京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勇立改革開放的潮頭,一個繁榮、富強、美麗的祖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今天,中華民族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決勝小康社會,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新征程。
此時此刻,在祖國迎來70華誕之年,我心潮澎拜,感慨萬千,涌動感恩。因為,我生長在我們黨的誕生地嘉興南湖,喝著南湖水長大,血管里融凝著紅色基因,“唱支山歌給黨聽”伴隨著我的童年;在改革開放潮涌下,我堅毅地跟黨走,響應祖國的召喚,從一個貧困的鄉村來到上海,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從一名普通的管理者成為一名人大代表、全國勞模。我的人生浸透著黨和人民對我的撫育之恩;那顆燃燒著的中國心,唱出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村里娃兒的夢想
我生在浙江嘉興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雖然很貧窮,但同齡的小伙伴們家里大抵也是這樣。那時候,窮是窮了些,但卻很快樂。常常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河里游泳,像爬樹、掏鳥蛋、玩彈弓之類的游戲一樣也少不了。
家里幾個兄弟,開銷一直特別緊。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我高中讀完后,就離開家鄉來到上海,一邊打工,一邊參加高復。日子過得很辛苦,卻是極為充實。
1989年,我到嘉興二輕局汽配工廠當了一名車間工人。因為技術創新表現突出,被領導直接提拔,調到供銷科做供銷員,負責工廠的供銷業務,成了二輕最年輕的行政干部。
兩年后,由于工廠領導班組調整,我放棄了戶口農轉非城市居民待遇,離職來到上海一個合資的針織廠擔任供銷副科長。那時,因為營銷方式比較老舊,貿易出現了一些問題,倉庫出現了產品積壓。我帶領銷售人員跑碼頭、下菜場,把大量的庫存一銷而空,解決了廠里資金回籠的問題。
我經過兩年的業務鍛煉,一方面為企業解決了業務上的難題,另一方面也借助工作機會到全國各大城市增長見識,看到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同時,我在工作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一無技術,二無支持,繼續留在廠里工作,感到前途渺茫。此時浦東正在開發,我從中看到了希望。便離開工廠,跟著二哥學習工程管理、預算、設計等各方面的知識,也堅定了要創業的目標。
艱苦創業東拼西湊開新店
在國家大好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我拿出自己打工的全部積蓄,還找親朋好友借錢。終于,在1992年6月,我與愛人在康定路開辦了一個五金建材門市部,面積僅有11平方米,全部員工加起來也只有三四個人。我又在搭建了一個1.5平方米的閣樓,晚上就住在閣樓上。
平時的業務只是一些簡單的零售,利潤也很低,緊巴巴地養活著一家人。三年來,我勤勤懇懇地經營著門市部。雖然利薄,卻也有了一些資源的積累。
偶然有一次,我和一個熟悉的客人聊天,他談到我做材料非常辛苦,也沒有資源可以回收。加上我對裝飾設計管理又非常熟悉,完全可以承接一些小型的業務,比如他們單位的門窗之類的。我認真想了一下,這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這樣就可以長期為同一個客戶提供服務,并且深度挖掘客戶的需求,而擺脫一錘子買賣的銷售模式。
就這樣,我非常認真負責地為他提供了裝飾的服務,價格非常公道,質量也好,他非常地滿意。我從中也感受到快樂,因為我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領了。令我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又有兩個人來找人裝修,說是前面的客人介紹的,我開心極了,做事情也格外認真負責。
1995年7月,我成功創立了上海創豐工貿有限公司,辦公與營業面積也擴大到60平方米,員工增加到20多人。管理、財務、材料、銷售、工程等工作都有專門的人負責,公司年產值快速上升,由原來的50萬增加到300萬。
我起早貪黑地工作,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企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點點地發展壯大,我不由得喜上眉梢。
然而,風險卻在這個時候降臨了。由于資金周轉、企業管理、工商、稅務、規范化經營等問題,我的公司再次面臨失敗的風險。這一次對我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原以為走上了發展的康莊大道,誰知道到頭來竟然又要收拾殘局。我心灰意冷,甚感前途渺茫。長期的勞累再加上心志全無,疾病在一瞬間爆發了。
病中,愛人、父母對我悉心照料。家人和朋友們鼓勵我說,現在黨和國家政策很好,你又這么年輕,大不了再來一次!
打好組合拳 護好常青樹
1998年我總結經驗教訓再次創業,成立上海嘉榮裝潢有限公司,確立了做工裝的基本發展思路。過去的經驗和業務積累,在新公司成立后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不論是管理水平,還是業務水平,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隨著公司規模的日漸發展,我同期開了一家餐廳應對市場商務接待需求,還改善員工的食宿條件。公司全體員工特別支持,大家齊心協力,生意紅紅火火。
在上海嘉榮裝潢有限公司運行穩定的情況下,我看到許多大型酒店、商場超市等,也存在這樣的需求。不同的是,這樣的項目對公司的資質技術水平要求也非常高。但是,如果不謀長遠,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有可能再次面臨滅頂之災。
高筑墻,廣積糧,在沒有硝煙的商業戰場上,這個道理是同樣適用的。為了加強后方供應能力,我于2000年,在上海大虹橋租賃了3000平方米廠房后,成立上海嘉榮展覽制作有限公司,主要為項目提供配套櫥柜產品、展覽展示家具和固裝家具支持,同時對外接單。
2001年,因為公司誠信,管理團隊壯大,一體化服務能力增強,公司與一家有資質大型企業聯合接單,共同承接業務。公司的業務能力越來越強,積累也日漸豐厚。
步伐穩定的時候,我考慮成立具備一定資質、且有設計施工能力的專業工裝公司。于是,2006年我發起成立上海嘉榮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公司設立了商務部、市場部、企劃部、財務部、采購部、配套部、行政部、人事部等。穩中有進的運營節奏日漸常態化,公司打組合拳的戰略模式初步形成。
2006年,公司的業務量快速增長,幾千平方米的場地顯然跟不上發展的需要了,我打算擴大規模。經過多番實地考察,我決定買下一塊地,建設一座更大的工廠。在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后,上海嘉榮展覽制作有限公司嘉興分公司成立了。而這一次,我的工廠徹底擺脫了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有規范化的展示廳、木工車間、油漆車間、倉庫等,面積達到10000多平方米,員工由初創時的幾個人漸漸壯大到百余人。
上海嘉榮的業務從工程裝飾到酒店裝飾,從綠色材料到環保家具,從資產運作到城市服務,還有各種類型的展覽會,嘉榮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也沉淀下“誠信、兼容、創新、共贏”的企業精神。
酒店、銀行、餐飲、房地產等很多行業的客戶,慢慢就變成了朋友。是因為質量,還是因為服務?我想,更多的是出于信任。
響應時代召喚 布局綠色產業
2010年,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六部委發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政策大綱》,其意義在于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認真學習、領會國家的有關政策,并于同年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
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中,公司受益良多。居安思危,雖然現在很穩定,但資源和環境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一直這樣下去,肯定是行不通的。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力綠色經濟,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局面,成為我追求的新目標,也是公司重要的戰略布局。2013年,我成立上海嘉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將環保、科技、健康、舒適、便捷融入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以竹類生態材料與產品、竹鋼裝配式智能建筑、竹木家具定制、建筑與裝修工程設計施工、工廠裝配式制作為特色服務項目,竭誠為用戶提供生態人文科技產品與最佳空間解決方案。
同時,公司還承擔了中國竹材裝飾(上海)設計應用推廣中心(以下簡稱竹中心)的建設與運營。“竹中心”落地上海嘉榮以后,公司努力推動竹材裝飾向產業化發展,多次召開了竹材工作會議、成功舉辦國際性論壇和中國酒店裝飾與竹材裝飾應用推介峰會,中國室內裝飾竹材利用展示暨賓館成品基地于2015年4月17日在浙江西塘奠基……
公司做了大量務實性的工作,獲得業界的一致認可。2016年,在江西、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主要竹產區行業和企業的推舉下,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批準上海嘉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擔任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竹木企業發展分會(以下簡稱中產聯竹木分會)理事長單位,我被選舉為中產聯竹木分會理事長。中產聯竹木分會的成立,將進一步推進竹木產品在建筑設計、時尚生活等方面的應用。
在綠色發展、文化強國理念的指引下,公司再度承擔文創項目——新海派家具研發設計與推廣,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公司推廣的建筑裝飾、公共園林、眾創空間等項目在杭州、上海核心城區及周邊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如大型竹鋼建筑德中同行之家(杭州館)、竹鋼建筑公園、裝配式可移動智能竹鋼公廁、可移動電話亭、綠色微型可移動母嬰室等,都見證了公司產品在眾多場合的綠色應用。
在上海嘉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常運營期間,我于2014年在西塘創立浙江東鼎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截至到2017年底,已完成3萬平方米的廠房建設。新的工廠為建筑裝飾裝配式制造與竹鋼智能裝配式制造提供了扎實的基礎,為工廠化生產創造了條件。
2017年,我又成立浙江中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為中國竹材的創新研發、設計、生產、推廣。公司下屬竹材基地將有望成為國家林業產業創新示范基地,我時刻準備著為綠色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2018年,公司工廠擴建,達到5萬平方米,產能提升2.5倍,這真是令人欣喜!公司決定整合資源,搭建星級酒店升級改造、木竹企業交流展示、設計師資源共享、采購業融入的綜合平臺,打造建筑裝飾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生態圈。
2019年4月26日,公司承辦的“智慧酒店與建筑多維度生態化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五屆星級酒店升級改造高峰論壇”上,“家具夢工廠”共享車間正式成立,這一度成為行業矚目的焦點。
感恩祖國母親 愛心灑向社會
一路走來,感恩祖國母親,感謝中國共產黨。
我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給了我機會,并塑造了我誠信、執著,不斷學習、進取的品格。我通過自身的努力,在華東理工、清華大學總裁班學習工商管理,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因為不斷地拼搏創新,國家和行業授予我榮譽:全國輕工行業勞動模范、中國林業產業誠信功勛人物、第三屆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杰出校友、上海市靜安區第八批優秀中青年拔尖人才等。公司獲評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文明單位、上海市和諧勞動關系達標企業、上海市建設工程“紅花杯”優質工程獎、上海名牌、中國飯店業最具創新力企業獎等。
懷惴一顆感恩的心,把愛心獻給社會。我向上海奶奶沈翠英認養兩百棵愛心獼猴桃樹、為貧困學子捐款、幫扶困難職工、修筑殘疾人愛心坡道、向上海慈善基金會捐款、參與禁毒活動、參加藍天下的摯愛.愛心一日捐活動……
一點一滴雖然微不足道,卻塑造了我日漸成熟豐盈內在。我愿像蠟燭一樣,釋放自己的光和熱,溫暖一方天地。
愛黨 愛國 愛社會主義
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在這里,我也想寫下一句話:為什么我一次次地跌倒又爬起來,是因為我有一顆赤子之心,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
初心不忘,方得始終。只有腳踏實地,才敢仰望星空。唯有拼搏奮斗,方不負時代召喚!我的人生和事業之歌是“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砥礪奮進的路程是,“無論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編輯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