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湖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在這片土地上,湖北人民創造了底蘊深厚、影響深遠的荊楚文化,楚劇、漢劇、荊州花鼓戲、黃梅戲、南劇等具有濃郁湖北特色的地方戲曲就產生于這里,為推動中國戲曲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早在1958年,以傳承推廣地方戲曲文化、培養戲曲后備人才為己任的學校——湖北省戲曲學校應運而生,她就是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的前身。
六十年弦歌不輟,一甲子春華秋實。六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湖藝人,秉承對藝術職業教育事業的熱情,恪守“明德、精藝、尚美、拓新”校訓,櫛風沐雨、勤勉拓新,在不停奔流的歷史長河里留下了永恒的閃光足跡。這里先后培養出朱世慧、李春芳、程彩萍、萬曉慧等享譽全國的表演藝術家,走出了徐帆、劉丹麗、李瓊、金波、陳笠笠等知名演員和歌唱家,更有尹北琛、李鐵、汪金媛、郭曉蕾等活躍在當今文藝舞臺上的璀璨之星。學院師生曾得到毛澤東、李先念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戲劇大師余笑予贊譽其“撐起了湖北文藝舞臺的大半邊天”。
進入新吋代的湖北藝術職業學院,以嶄新的風貌奮楫于職業教育發展的滾滾洪流。在院黨委書記、院長周一鳴為首的班子帶領下,全體教職工以習近平新吋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按照國家高職教育的新要求,結合文旅融合的新趨勢,以“戲曲人才的發源地、藝術教育的領頭軍、地域文化的傳習所、文化創意的新高地”為辦學定位,以“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弘揚美”為人才培養目標,統籌推進文化傳承、藝術教育、精品創作、社會服務等全局工作,在荊楚大地展開了一幅幅特色立校、質量強校、實干興校的藝苑風景,為湖北文化強省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譜寫了絢麗新篇。
特色立校 扎根荊楚大地“技繁葉茂”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廣大師生繼承首任校長黃振等先輩“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精神,把專業建設的根深深扎在湖北地域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上,勇立時代潮頭站穩腳跟,并在層層浪潮中掀起朵朵浪花。經過一代又一代湖藝人的接力奮斗,初創時的單一中專戲校已擴展成如今含音樂學院、舞蹈學院、設計學院、戲曲學院、傳媒學院、管理學院、人文學院、繼續教育學院8個專業學院在內的高等藝術職業院校,開設了4個中職專業、19個高職專業、38個專業方向,形成了表演藝術類、傳媒技術類、藝術設計類、文化服務類等圍繞地方文化產業特色的專業群,實現了“用因地制宜來繁榮地域文化,在特色發展中成就壯大湖藝”的目的。
創新延續傳統戲曲文化
戲曲學院是8個專業學院中的老牌院系。經過六十載的洗禮與積淀,如今師資力量雄厚、專業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是當之無愧的戲曲人才的搖籃。學院主動擔負“發揚中國優秀文化精粹、培養荊楚戲曲后備人才”之責,實施“名師傳藝”工程,聘請湖北省京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朱世慧,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漢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程彩萍,楚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彭青蓮,湖北省花鼓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胡新中等全國知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擔任特聘教授,全程參加戲曲人才的培養。戲曲學院實行訂單培養模式,與專業戲曲劇院、地方院團聯合開辦戲曲定向班,實行“中專+高職”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共同組織課堂教學和實訓實習。中專前兩年著重打基礎,強化毯技、腿功、身訓、唱念等技能訓練,提高人文素養。中專后三年開設劇目課教學,根據學生自身條件,細分行當,明確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的技巧訓練,排練經典名家名段,讓學生領會不同流派的神韻特點、藝術風格、獨特魅力,為高職教育打樁奠基。高職重在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增設民族聲樂、舞蹈表演、藝術欣賞、排練大戲等課程,鼓勵學生跨藝種學本領當主角,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參加舞臺實踐,引導學生用夢想、天分、勤勉傳承戲曲藝術瑰寶,并在傳承中賦予傳統古老的戲曲以新的生命力。
為了破解漢劇、楚劇、黃梅戲等人才青黃不接的難題,2016年,戲曲學院應省委省政府要求,與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聯合開辦楚劇、漢劇、黃梅戲3個專業定向班,從全省50多個縣市20萬名中小學生中層層選拔出160名戲曲新苗進行聯合培養。上級領導對這批孩子寄予厚望,湖北省前省委宣傳部長梁偉年,現省委宣傳部長王艷玲,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鄧務貴,省文旅廳黨組書記、廳長雷文潔,教育廳副廳長張金元等領導多次深入課堂看望他們,鼓勵他們勤學苦練。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培養,這批從零基礎起步的學生已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和較髙的技藝水平,多次參加北京、武漢和各地市州的匯報演出活動,并在各類戲曲大賽中嶄露頭角。在剛剛落幕的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漢劇班三年級學生蔡揚帆、馮玥函分別獲得中職組藝術專業技能(戲曲表演)銀獎和銅獎。
“翠鈿金釵流光溢彩,水袖羅裙滿臺生輝,一招一式行云流水,生旦凈丑異彩紛呈”。行走在學院,隨處可見師生現場口傳身授的身影。山二黃被譽為“漢劇之母”,學習難度大^戲曲學院效法傳統工匠師徒傳承,整合教師資源,重視言傳身教,強化小班化教學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領悟、掌握并靈活演繹這一技藝。2018年6月,戲曲學院組織了一場2015級竹溪山二黃劇目匯報展演,31名學生精心編排演出了《小放牛》《華岳廟》《扈家莊》《二堂審子》《武松打店》5個古老傳統戲,第一次登臺就大獲成功。專家評說,他們的演出不僅搶救了將要失傳的劇種,而且現代元素豐富,好看耐看,是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大膽嘗試。
深度對接地方產業文化
在新一輪國家變革、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等綜合背景下,在文旅融合的新時期,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基于時代變革和市場化邏輯對文化旅游產業進行了深度分析,通過優化、調整專業結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等手段,引導專業建設,使人才培養能夠充分適應新形勢下的行業發展需求。7年來,堅持實施系一品”和“五個一批”專業發展戰略,建立話劇影視表演、湖北民歌演唱、中國舞、室內藝術設計、戲曲表演5個院級品牌專業,以品牌專業助推相關專業群建設,實現專業系提檔升級。舞蹈表演、戲曲表演成為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專業,音樂表演成為湖北省品牌專業和國家級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影視表演成為湖北省特色專業,重點專業與特色專業占比26.3%,確立了在同行業的領先優勢。戲劇影視表演、舞蹈表演、音樂表演、人物形象設計4個專業成功申報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建設項目,經過3年建設,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產業特色的優勢專業群。結合市場對少兒藝術師資的需求,積極向教育部申報開辦藝術教育新專業,成功獲批2017年國家控制的高職專業,招生情況良好,教學實訓實3環節運轉順暢,帶動藝術管理學院專業實力大幅度提升。
為防止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斷代,湖北藝術職業學院一方面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和開發力度;另一方面,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藝術設計學院結合文物修復市場的需求,開設文物修護與保護專業,加大對文物修復人才的培養。近幾屆畢業生被全國各類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古玩商店等提前搶走,成為一支文物修復與保護的湖北大軍。音樂學院、舞蹈學院教師立足專業特長,深入民間進行湖北民歌和民族民間舞的采風、創作和教材開發,創作編寫出《湖北民歌》《湖北民間傳統舞教程》等非遺傳承教材,為推動湖北民族民間藝術振興發展提供了豐富載體。2016年,舞蹈學院師生創作排演的舞蹈專場《楚璞》,把蓮香、耍耍、南漳端公舞、通城拍打、麻城花挑等湖北土生土長的民族民間舞蹈進行搜集、整理、創作并完整呈現于舞臺,被同行專家盛贊為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范之作。
質量強校 順應時代潮流“乘勢而上”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以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為指導,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等為基礎,以深度參與全省高等職業院校“創新行動計劃”和“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為契機,以積極爭取“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為目標,借力職教改革的春風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深化產教融合、優化教學成果、強化精品創作等方面成效顯著,彰顯了質量強校的新作為。
產教融合新探索
為了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組建學院青年實驗藝術團、青鳥合唱團、民族樂團、蒙氏實訓室、人物形象設計實訓室等,開創產學融合之路,摸索適合學院辦學特點的“教、學、做”合一的理實一體化人才培養途徑。同時積極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聯合251家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共育,校企雙方聯合開發課程20多門,編寫教材4門,企業為學院提供兼職教師48人,每年接收頂崗實習學生600多人,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協同育人、共謀發展的長效模式。
2015年,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牽頭組建湖北藝術職業教育集團,聯合省內外70多家兄弟院校、行業企業、演藝集團、科研院所,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的辦學路子,為全省藝術職業教育鏈和文化產業鏈深度融合搭建平臺。湖北大漢文化產業投資公司是該集團的副理事長單位,他們開發建設的襄陽棗陽市中國漢城影視基地,借助學院的專業指導和集團其他成員的相互扶持,使項目運營品質提升,加入集團當年便承接了《影》《天盛長歌》等優秀影視劇的拍攝制作,現已成為中國漢文化核心地標、華夏漢文化展示中心、世界漢文化旅游目的地。宜昌金寶樂器制造公司是香港柏斯琴行子公司,2000年由政府招商落戶湖北宜昌。公司以制造鋼琴為主,同時傳播鋼琴文化,推動鋼琴制造與旅游業結合,企業組建當年就與學院音樂表演專業合作建設課程體系、編寫教材、提供學生實習實訓。2014年11月,企業獲批湖北高校省級實習實訓基地;2015年雙方依托職教集團進一步深度合作,催生出全新的鋼琴調律專業,校企合作步入常態化、規范化、長期化的路子。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武漢電信藝術團、武漢郵政藝術團、黃鶴樓藝術團、武漢歡樂谷等集團成員單位,近年已發展成學院畢業生穩定的就業基地。
競技比賽大豐收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注重在各類專業大賽中培養師生的競爭優勢,鍛煉師生的舞臺實踐能力。2012年,青年教師參加意大利威爾第國際聲樂比賽中國賽區選拔賽,聶琪榮獲女高音美聲演唱第二名,劉哲、王霓雯分獲第三名。在意大利的決賽中,王霓雯一舉奪得2012年羅馬國際音樂節聲樂比賽一等獎、第63屆威爾第國際歌劇比賽最佳演唱獎,并成為第43屆意大利貝利尼國際音樂比賽中唯一入圍決賽的中國女歌唱家;聶琪、劉哲分獲一等獎和三等獎。2013年,青年教師徐晗參加國際聲樂大賽,一舉嚢獲2013年羅馬國際音樂節美聲組一等獎和第44屆意大利貝利尼國際聲樂比賽三等契兩項國際大獎。
學生參加歷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成績優異。在2019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勇奪兩金一銀一銅。音樂學院學生任沙沙、文振宇分別獲得美聲唱法金獎和通俗唱法金獎,創造了湖北省在聲樂比賽中一校同時榮獲兩個一等獎的紀錄。在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一舉斬獲一金一銀一銅,音樂系學生馬宇婷更是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拔得頭籌,摘得高職組金獎,創造了湖北省同類院校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繢。自2013至2019年,學院選手累計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9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6項,多名教師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2018年,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原創話劇《哀鳥鳴》入圍2018年烏鎮第六屆戲劇節獲特別關注獎;曲藝作品《大山情》入選第三屆湖北藝術芾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展演,并獲第十四屆湖北曲藝“百花書會”評獎比賽二等獎;學生作品《拐點》獲湖北省大學生新媒體作品大賽一等獎;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學生獲得2018年首屆香港國際美容技能比賽兩金一銀和兩個卓越獎。室內設計專業學生自2012年至2017年連續六屆參加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簡稱全國3D大賽),多次問鼎“龍鼎獎”,榮獲湖北賽區特等獎6項,全國總決賽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在其他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重大賽事上,學院師生也喜獲驕人成績,彰顯強大競爭優勢。
精品創作高成就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全力支持舞臺精品創作,先后推出《家住長江邊》《激楚》《那江那人》《羅巴迭》《響宴》《哀鳥鳴》等舞蹈、戲劇、音樂精品力作,驚艷全省、享譽海內外。
大型地域風情舞蹈史詩《家住長江邊》是一部以長江文化為背景,集歌舞、音樂、詩話于一體的大型地域風情舞蹈詩,由湖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湖北日報報業集團、湖北長江出版集團、省廣電總臺、省旅游局聯合推出,斥資近干萬元,歷時兩年精心打造,榮獲文化部2006年全國歌舞雜技主題晚會優秀劇目展演一等獎、文華大獎和國家舞臺精品工程劇目獎,迄今已在海內外演出280多場。
《激楚》是繼《家住長江邊》之后學院打出的又一張亮麗名片。2013年底,該作品代表湖北省角逐CCTV第七屆全國電視舞蹈大賽總決賽,在古典群舞組和個人單項組分獲第五名,并獲得“優秀作品獎”,實現湖北省該賽項零的突破。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桃李杯”舞蹈大賽中,榮獲原創表演最佳創意獎和教學劇目二等獎。‘‘荊風萬里送鴻雁,楚韻干古覓知音”,莫斯科國際少兒藝術節是很有影響力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品牌。2014年5月26曰舉辦的第11屆國際少兒藝術節,共有中國、美國、俄羅斯在內的6個國家28支藝術團隊參賽。《激楚》獨有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傳統文化經過演職人員近乎完美的演繹,深深地打動了俄羅斯觀眾。當時,文化部官網和《中國文化報》以《湖北省原創古典舞〈激楚〉驚艷俄羅斯》為題進行報道,介紹節目演出盛況,稱“藝術是時代的信使,觀眾的掌聲經久不息,熱情的俄羅斯民眾紛紛向演員獻花,和演員合影留念,久久不愿離去”。
2019年,為了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湖北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提出要守正創新、謳歌時代、傳承經典,創編大型民族舞劇《洪湖水浪打浪》,在傳承經典、弘揚經典、創新經典的過程中讓經典作品綻放出全新的魅力,讓紅色信仰在新老更迭中傳遞,讓文化自信在當代中國青年心中扎根。該舞劇目前正處于緊張排練階段,2019年8月將在湖北劇院拉開帷幕。
舞臺精品集創作、編排、展演、參賽于一體,課堂教學——藝術創作——舞臺實踐——市場檢驗環環相扣。學院在編排中探索出了一條“教學演”合一的藝術教育新模式,為師生搭建了鍛煉舞臺實踐能力、引領專業成長的平臺,為學院打開了展示風采、宣傳形象的窗口。
實干興校 育人管理服務苦練內功
育人、管理、服務是學院的常規基礎工作。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廣大教職工在把學院做大、做強、做出特色的同時,始終不忘本職工作,腳踏實地立足崗位,精心育人、精細管理、精準服務,合力實現精益求精的辦學目標。
精心育人
廣大教職員工直面藝術職業教育的機遇和挑戰,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學,潛心做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直屬黨委的思政課教學部,探索實施班級“導師制”,積極創新“五個思政”,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堅持基礎文化課和專業技能課并重的培養思想,單獨設立人文學院,加大語文、數學、外語、地理、歷史等基礎文化課的開設比例,為學生健康均衡而又可持續發展打樁奠基。在專業教學上,打破專業壁壘,學科教育橫向融通,理論與實踐教學縱向貫通,充分發掘學生的藝術特長和能力潛質,引導學生腳踏實地掌握全能技藝。積極開展體育、勞動、綜合實踐等課程,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綜合實踐素養。按期舉辦校園文化周、學生實踐大舞臺、藝術教育講壇、“校園形象大使”選拔、就業創業大賽等活動,豐富“三全育人”模式,力爭把每一名學生培養成德藝雙馨、技藝精湛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精銳師資
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提高師資隊伍實力。近7年來,湖北藝術職業學院聘請資深專家和行業名師,打造出王勝華舞美道具制作、尹北琢話劇影視表演、高度湖北民間舞、劉正維湖北民歌、洪福娣舞臺影視化妝、郭曉蕾土家大歌6個專家工作室,充分發揮專家的專業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帶動學院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能力提升。2012年至2016年,湖北藝術職業學院面向省內外相關行業、企業,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聘請“楚天技能名師”17名,加強“雙師”結構和“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藝術工匠的培養能力。探索實行專業帶頭人、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三類教學崗位評聘,實行目標考核與年度津貼掛鉤的管理辦法,完善教師隊伍的人才競爭和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工作熱情。
精細管理
制定實施《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章程》,針對黨建、人事、財務、教學、招生、基建等重點領域,研究制定19個、修訂完善20個管長遠、治根本的管理制度,形成以《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章程》為核心的健全、規范、統一的內部治理體系。探索實施“二級教學管理模式”,提高二級教學單位的辦學積極性和自主性,激發內生辦學活力,提高內部管理效能。普及推廣AIC數字校園管理系統,集成融合行政管理、教務、財務、招生就業、學生工作等平臺,構建智慧、綠色、開放、高效的校園管理軟環境。重建學校官網、升級校園網絡、更新多媒體設備、推進檔案資料數字歸檔,加快完成辦公自動化、信息網絡化和教學資源數據化建設。開展食堂升級換代、校園環境凈化美化工作,更新安保設施、壯大安保力量,積極推進新校區建設,為學院運行提供重要硬件保障。
精準服務
成立湖北省文化藝術人才培訓基地,累計開班10余期,培訓學員1000余人,為培養“三區”文化管理干部和文藝骨干人才做出了積極貢獻。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多次派遣青年實驗藝術團參加演出,2018年赴德國參加2018德國?中國湖北文化節開幕式和柏林世界公園櫻花節演出,完成中國外交部湖北全球文化推介會特色文藝演出任務,成為對外服務、擴大影響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荊楚魅力。繼續教育學院穩步開展少兒藝術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等工作,年均服務規模2.5萬人以上,服務質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學院心系脫貧攻堅任務,對口幫扶保康、利川、江陵、長陽、鄖縣等貧困地區,捐資為長陽職教中心建立幼兒教育蒙氏實訓室,選派優質師資到該校指導教學,并對該校2018年湖北省職業技能大賽(中職組)參賽學生提供賽前指導。應湖北省文旅廳要求,選派舞蹈學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盧慧和人文學院院長喬亞蘭赴埃及舉辦中國舞蹈培訓班;選派音樂學院教授、國家一級演員、二胡演奏家鄭曉吟,舞蹈學院青年教師葉淞赴老撾完成執教交流任務;選派舞蹈學院青年教師石偉、孟翔翔赴我國新疆進行對口援疆支教,加強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國際友誼和民族團結。
歲月靜好人前行,芳華走過六十載。勇做新時代奮楫者的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師生鍥而不舍、馳而不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細苷,依靠扎扎實實、一點—滴的積累匯聚起干鈞之力,依靠勤勞和汗水鑄就品牌力量,在荊楚大地上澆灌開一朵優勢突出、特色鮮明、質量過硬的高職藝術教育之花。面向未來,全體湖藝人將不忘初心、心懷夢想,繼續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克難奮進,為湖北藝術職業學院譜寫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為湖北文化強省建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文/吳慧 王銀喬 艾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