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楠筆下的花鳥,便在方寸之間抽象凝聚、集中釋放了自然的美,其間的每一株花草樹木,都是一個小世界、一個心靈的詩意棲居之地。
藝術的人生,從何時開始都不算晚。2013年,在文學這條路上已經耕作30多個春秋的著名作家石楠,在長篇小說《一邊奮斗一邊愛》后記中宣布自己將正式“封筆”。兩年后,77歲的她拿起畫筆,虛心學藝,重拾自己的繪畫夢想。
與美結緣的創作人生
“少小無緣習描紅,不識二王顏真卿。七七初學吹鼓手,嗚哩哇啦調不成。”這是石楠寫來自嘲的一首打油詩。
石楠自幼便喜歡自然界的花花草草,愛千姿百態的植物們,尤其喜歡花。到了成年,這種對自然之美的熱愛,擴展為對藝術之美的追求。她的自述中曾提到,自己只拿十二元學員工資的時候,就訂閱了《美術》雜志,每本三塊多,在當時可謂是奢侈的享受了。從這本雜志里,石楠不僅學到了美術知識,培養了對美的欣賞能力,還積累了日后提筆寫作的線索。
她對繪畫愛得熱烈,感動了身邊的人。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同事劉云先生便引薦她結識了知名畫家宋南谷先生。宋先生有意收她為徒,教她畫蟹和菊花。然而由于工作繁忙、少有自己的時間,收入微薄、無力置辦繪畫用具等客觀原因,石楠只能遺憾地放棄了繪畫道路。
不過此后,她的心便仿佛被一根引線牽著,再也沒有走遠。
44歲那年,石楠因處女作長篇傳記小說《畫魂·潘玉良傳》的面世,為海內外讀者所熟識。緊接著,她又創作出《美神·劉葦傳》《劉海粟傳》《中國的女梵高——楊光素傳》等一批膾炙人口的作品,斬獲省級以上文學獎項10余項,并被評為“當代十大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石楠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人們慢慢發現,她的作品有三分之二都與美學、繪畫有關,可能曾經那個從藝的夢想便是其不斷產出優秀作品的動力之源吧。
老驥伏櫪 追夢千里
“當我接到這些函件時心理有種說不出的悲哀,好像我就是一個浪得虛名的騙子似的。但我沒時間去做學畫的夢。我選擇了耕種文字的路,就得一心在文字這塊田地上不舍晝夜地耕耘。”
在寫過一系列畫家的書以后,很多人都以為石楠就是畫家,連北京畫家的聚集地宋莊的美術學會,也多次來函、來電邀請她擔任他們的會長。邀請石楠辦畫展、出畫集的就更多了。
正式“退休”后,石楠幾乎停了手頭所有的工作。那段時間,除了讀讀書,給實在推不掉的朋友寫個小序之外,石楠開始練起了書法。書畫相通。2015年底,她與一眾女作家到宿松采風,正碰上那里的書法家在開筆會。藝術家們爭相獻藝的熱烈場景,就像一雙槳棹,將她心中那一汪春水攪“活”了,喚醒了她沉睡多年的繪畫沖動。
“我已經七十八了,沒有那精力,日月有限,眼睛有疾,就是老天給我以年,讓我活到九十歲,也就十來年的時日,我還能有別的奢望?”石楠說,自己學畫,只為娛樂晚年。她自幼便喜歡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只想在朋友聚會時刷上幾筆花卉,助助興,哄大家一笑,開開心。但是,自古以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情太多了,特別是在藝術上,“無目的的合目的性”才是高招。
相熟的詩人齊燕與石楠有著相似的經歷,兩人一見如故。在齊燕的幫助下,石楠臨摹大量名家作品,去各類畫展、文藝活動觀摩學習,逐漸掌握了對畫材、筆法、墨法等的運用,終于在花鳥畫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
純美自然 氣韻橫生
人們評價石楠的畫是“純美自然,氣韻橫生”。這在中國繪畫藝術領域,無疑是極高的贊美之詞。學畫不到三年,石楠是如何將畫畫得老練精到的?她認為,一個人若真心想學一樣技能,重要的不在師傅,而在這個人自己。勤奮加悟性,沒有入不了門的。學技藝只要掌握了基本方法,又勤于練習,反復琢磨,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觀瞧石楠的花卉作品,其精到之處,第一在于造型。她的作品,無不反映著妙趣生動的自然景象。古人鐘愛的牡丹、梅花她也畫,文人雅士們不甚在意的鄉間野草、路邊野花她也畫。而無論是每種花草,她都把握住了它們最本質的特點,將其形態、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觀者仿佛身臨其境,將身心都安放在了這樣的花叢之中。同時,她注重布局,花開燦爛者則滿,悠然野趣者則疏,或給人以撲面而來的視覺享受,或給人以豐富的留白想象空間。
石楠作品的精到之處之二,在于筆墨設色。她的作品多使用沒骨畫法,配以多彩的、有對比性的色彩。沒骨即不用墨線勾勒輪廓、直接用顏色或墨色繪成花葉,要在創作過程中將運筆和設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畫筆不停,一氣呵成,方能保證氣韻在畫作中的流動不滯。石楠的畫正以沒骨畫法為依托,將墨、色、水融于紙上,蘊意豐富,酣暢洗練,神形兼備。石楠對色彩的運用,也極富個人特色。她善于將明與暗結合起來,特別喜歡使用對比強烈的暖調色彩,但絕不過度施色,因而畫面生氣盎然卻無雜亂之感,營造出溫暖動人、醇厚樸實的意境。
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觀念落地生根,一樹一草、一花一木的美更為人們所重視和珍視。對于現代人來說,大自然的美好更對緩解焦慮與壓力,疏導心理,清醒頭腦具有突出的作用。石楠筆下的花鳥,便在方寸之間抽象凝聚、集中釋放了自然的美,其間的每一株花草樹木,都是一個小世界、一個心靈的詩意棲居之地。而她在繪畫領域的成功使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紙上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備受市場青睞,并將越走越遠。
石楠:
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安徽省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安徽散文家協會名譽主席、安慶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安慶師院兼職教授、銅陵學院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長篇傳記文學《畫魂·潘玉良傳》(包括外文版在內共16個不同版本)《美神·劉葦傳》《寒柳·柳如是傳》《舒繡文傳》《從尼姑庵走上紅地毯》《劉海粟傳》《亞明傳》《陳圓圓·紅顏恨》《不想說的故事》《張恨水傳》《百年風流·藝術大師劉海粟的友情和愛情》《另類才女蘇雪林》《海粟大傳》《中國的女凡高-楊光素傳》《中國第一女兵-謝冰瑩全傳》《潘玉良畫傳》等;長篇小說《真相》《生為女人》《漂亮妹妹》《一邊奮斗一邊愛》;中篇小說集《棄婦》《晚晴》;文集:《石楠女性傳記小說選》《石楠文集》(14卷);散文集《愛之歌》《尋芳集》《心海漫游》等。曾獲省級以上文學獎10余項。2005年被評為“當代十大優秀傳記文學作家”之一。
來源:中國林業產業雜志
文/齊琪
編輯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