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中堅持最久的是什么事情?是否有過連續很多年堅持做同一件事的經歷?如果連續12年堅持都做一件事,會怎么樣?
也許會像大自然家居那樣。
作為木材消耗企業,大自然家居關注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不斷通過植樹造林的方式,來實現碳中和,承擔企業的綠色社會責任。2006年,大自然家居捐資1000萬元與中國綠化基金會共同啟動“中國綠色版圖工程”。自此,便開啟了大自然接下來12年的公益植樹之路。
初心不改 綠色足跡踏遍大中國
12年來,在山西、北京、濟南、甘肅、湖北、貴州、上海、福建、江蘇、河南、陜西、四川等地種植生態林,綠化的足跡踏遍全國。每一次的公益植樹活動,均圍繞當下社會最關注的環保熱點,發起了“我為孩子種棵樹”、“我為藍天種棵樹”、“我為呼吸種棵樹”等活動倡導,引起較大的社會反響。
(圖:2012年4月22日,河南平頂山“我為鷹城種棵樹”活動現場)
盡管森林資產的維護及生態公益植樹的投入和后期維護均需要大量成本,大自然家居依然堅持十年如一日地踐行公益植樹的社會責任。至今,大自然家居已向中國綠化基金會累積捐資2000萬元,在國內外建成21片公益生態林,公益植樹超過60萬棵,植樹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吸引超過10億人次網民關注和參與綠色公益活動,為中國環保事業做出了貢獻。
春風送暖 精準扶貧溫暖人心
去年4月22日,大自然家居與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我為孩子種棵樹”大自然家居中國綠色版圖大型公益植樹活動暨陽臺森林計劃啟動儀式在四川新津舉行。因為當地土壤不太適合種糧食,因此改為全面種植果樹,發展多元農業和農業旅游等副業,這也是大自然家居選擇在新津開展公益的原因。
(圖:2017年4月22日,四川新津“我為孩子種棵樹”活動現場)
去年是大自然家居“中國綠色版圖”工程第二個十年計劃實施的第一年,與第一個十年計劃著重于荒漠化治理所不同的是,第二個十年計劃是以“不僅要綠化,還要錦上添花”為原則,將以荒漠化治理為基礎,結合精準扶貧的社會訴求,在偏遠貧困區域種植公益經濟林,實現“生態林”向“經濟林”的過度,既要綠化土地,還要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實現自然效益與經濟效益和諧平衡發展。在美化偏遠地區居民家園的同時,還獻上了實質性的關心與幫助。
挺進阿拉善 繼續可持續發展征程
今年,大自然家居繼續執行“中國綠色版圖”工程第二個十年計劃,此次選擇了被稱為“中國四大沙塵源之首”的阿拉善。阿拉善位于內蒙古西部,沙漠面積近20萬平米方米,境內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防沙治沙迫在眉睫!
為了真正有效地阻止荒漠化,大自然家居將全面啟動在阿拉善的長期公益植樹造林活動,在當地建立碳中和基地,每年將組織大自然家居消費者及社會熱心人士前往阿拉善進行公益造林,為“一帶一路”經濟帶重要通道進行防沙固沙生態修復建設,所種植的梭梭樹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歸當地牧民所有,實現精準扶貧。
據了解,今年大自然家居將在阿拉善捐種600畝梭梭林,項目建成后3-5年,沙漠將增加綠地27萬平米。而這片梭梭林,3年后可接種肉蓯蓉,往后每年將為牧民帶來穩定的經濟收入。
愛護環境,不該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責任,大自然家居,用12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點綠希望,道出了一個品牌捍衛健康家園的態度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堅持不易,12年,見證樹木的茁壯成長,也見證了大自然家居的愛與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