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色彩的追逐造就了漆工藝的輝煌。除了帶來色彩,漆還有眾多作用。在家居領域,木質復合門這類有木材本色的產品,也需借助漆膜達到防腐防潮、保養木門的目的。然而,漆氣味引發的健康危害也讓人心生恐懼。漆作為人類裝點家居空間的工具,從單純的自然造物到如今的工業制品,在多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何讓人談“漆”色變?大自然木門帶你走進漆的發展史,一探究竟。
天然的大漆時代
中國漆,又名天然生漆、大漆、土漆,是從漆樹上割下來的天然液汁。據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漆樹并運用漆樹的汁液進行髹涂器物的國家,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出土的木胎圈足碗,距今已有7000余年歷史,是目前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漆器。至今,沒有一種合成涂料能在堅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過大漆。但其產量完全無法滿足現代生產的需求,在誕生7000年后的今天,大漆幾乎離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僅能在工藝品中得見。
此外大漆顏色多為紅色和黑色,難以調出鮮艷的色彩。然而,人類追求美的腳步從不停歇,終于在春秋時期,開創性地將大漆與桐油調和一起,這就是“油漆”一詞的由來。油漆的抗老化性不如大漆,但它可調入顏料,給世間萬物更豐富的色彩。
工業化的油漆時代
油漆誕生得很早,但其工業化始于18世紀。此時的工藝一般是將顏料調入干性油中,施工時還需調配稀釋,使用起來較為不便。19世紀中期,合成樹脂誕生,合成樹脂涂料也緊隨其后登上歷史的舞臺。在之后一百多年間,大量不同的合成樹脂誕生,并被用于油漆工業,滿足不同領域對漆的不同性能要求,也將世界裝點出人類向往的色彩。
但油漆在帶來色彩的同時,也帶來了污染和傷害。涂料一般由四部分組成:成膜物質、顏料、分散介質(solvent)和助劑。分散介質也叫溶劑,作用是將涂料中的成膜物質溶解或分散成均勻的液態,以便于施工成膜,分散介質在施工后會揮發到空氣中。油漆以有機溶劑為分散介質,這些有機溶劑主要包括烴類,以及酮、醇、乙二醇、醚、酯等,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極高。這類極易揮發的有機化合物是油漆危害環境和健康的主要原因。
更環保的水漆時代
有機溶劑主要來源于石油,由于石油危機,以及人們對于環保健康的需求,上世紀70年代,水性漆誕生。它以水為分散介質,VOC含量低,包括水溶型、水稀釋型、水分散型。用水漆代替油漆,可以有效減少大氣中VOC含量,進而改善霧霾天氣狀況。
作為木器領域油漆的最佳取代品,水性漆也經歷過一輪更新換代,在性能方面不斷實現突破。
第一代水性漆以丙烯酸為主要原料,耐水、耐候性好,但綜合性能一般,硬度、耐磨度等物理指標較低。
第二代水性漆以丙烯酸和水性聚氨酯的復合物為主要原料,不但繼承了第一代水漆產品優點,同時也提高了水性漆的硬度,但化學性能方面仍有不足。
第三代水性漆以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為主要原料,在第二代水性漆產品的基礎上,又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綜合性能,硬度充分滿足了日常需要,耐磨性能甚至超過油性漆,使用壽命、色彩調配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化學性能也有明顯提高。
縱觀漆的發展史,這是人類不斷挖掘漆的特性并加以改進的過程。漆作為滿足人類審美的一大工具,已成為我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油漆在給我們帶來色彩的同時也帶來傷害,漆的“油改水”勢在必行。
大自然木門始終專注健康,率先推動木門行業“油改水”升級,創新研發新一代水性漆木門。家是讓人身心愉悅的溫暖場所,大自然木門愿全力以赴,從審美的愉悅到身體的健康,為消費者創造美好生活的綠色未來。
編輯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