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在4月24日一版頭條發表了重慶手表廠在機械手表計時方面的突破,該成果得到德國天文臺的認可。據說,這個評價標志著中國機械手表的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姑且不論手表計時功能在今天有多大的市場,起碼我們又聽到了作為中國傳統制造業一員的鐘表業,仍然有制表企業在自己的行業里深耕細作,力爭在技術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人一直將瑞士高檔手表作為高端消費品的唯一選擇時,這個行業還沒有放棄。
無論是為了生存,還是傳承工匠精神,近些年,中國傳統消費品制造業的新聞都不少,但一直無法獲得公眾的關注。即使本屆政府已經將中高端消費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很多人關注的還是能掙快錢的行業。
直白解釋中高端消費,它應該由四部分構成:具有創新精神且長期保持高端品牌形象的制作公司;長期具有產品美譽度和很高文化內涵附加值的產品;幾千萬年均收入在3萬美元的中產階級群體和他們愉悅的消費體驗;安全可靠的市場環境。
前30年,我們以出口為主以換取外匯來提升我們的制造能力,而這幾年大中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帶來消費升級,帶來中高端消費需求的直面沖擊。過去五年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消費對經濟結構的重大變革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且是基礎性作用,中高端消費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高端消費不僅是價格問題,更是一個綜合概念。今天,無論是消費模式創新,還是品牌產品內涵,都應具有文化含義,從普遍意義來講,價格高的產品,附加值也高,除了滿足產品功能需求,更多的是消費者文化心理的滿足。
今天,我們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3%。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電商和網購,這種商業模式近幾年井噴式的發展,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大便利,但大量網購對中國消費品制造業升級換代推力的效果如何,需要調研機構能夠做詳細調查,得出令人信服的數據。筆者接觸到的很多行業排頭兵企業家,對電商和網購頗有微詞。他們言稱,自己的產品在電商平臺上賣得不多,是因為產品價格貴,而網上是比價格的,價格高沒有競爭力。所以,很多行業排頭兵企業的產品在網上的銷售比重不大。
在這些企業家看來,比價格誰更低是網購的主流。所以,低端貨低價競爭的時代遠遠沒有結束,而中高端產品的競爭剛剛開始。
中高端消費既包括產品,也包括消費服務。從產品的角度,它包含了消費者能接受的產品的性價比,要求質量要高,產品的美譽度、知名度,包括產品的公眾形象,環保形象,甚至包括了公司領導人的形象和私德。
消費者絕大多數是不認產品國籍的,在全球化的今天,純粹的一國之貨幾乎不存在。因此全球購在中國大陸長盛不衰。去國外買好東西是一句很誘惑人的話。很多時候消費者是盲目的,雖然中國消費者對幾乎所有國外日用品都感興趣,但買奢侈品是海購非常重要的選擇。國外一些消費品制造公司之所以歷經上百年的歷史,與他們心無旁鷲,在一個行業里長期保持專注度有很大關系。
而作為中國消費品行業的排頭兵企業,在引領消費產業轉型升級和維護市場環境方面責無旁貸。中高端消費的引領作用主要有三個:滿足不同以往的消費新需求,增加消費體驗中的愉悅感,中國消費文化的潛移默化的浸潤。今天,一個國家文化的強大,與其向全球消費者輸出什么樣的消費品有很大關系。
前些天的中興事件也給傳統消費品行業敲響了警鐘,努力達到國際標準,選取更符合當今文明標準的新材料,加強技術和工藝的改進、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對管理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擴大國貨的影響力,應該是消費品行業排頭兵企業的重要戰略目標。
如果制造業的幾個行業排頭兵企業都熱衷于去拿地做房地產,去做金融做基金,去別的行業投資,賺快錢,那么原本已經掌握了全行業先進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這些企業,哪里還有資金去做研發,讓自己的產品升級換代,將行業帶到一個新的高點。不可否認,我們的很多產品已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已經可以引領中高端消費,但作為新動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輯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