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為“定制元年”,2017年是“定制融年”,到如今,“定制實年”定義的誕生,昭示著定制家居市場的輝煌發展。
定制企業近年來的“野蠻生長”,給成品家居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更將不少成品家居企業逼到了轉型的路口。但是,成品家居企業想要轉型定制需要面對多重壓力,盲目推新品又恐遭受市場冷遇,可謂進退維谷。
難道成品家居真的已經走到歷史的盡頭?其實不然。
家居專賣店舊模式吸引力消退
與定制企業先定制后生產不同,成品家居企業是先推出產品,再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
成品家居在傳統門店或賣場的展示方式日顯老化,沿用多年的產品陳列方式,對于希望求新求變的年輕消費者,正漸漸失去吸引力。賣場門可羅雀正在成為日常經營常態。
相比之下,來自異域的宜家家居也是賣成品家居的,其每開一門店,都是人聲鼎沸,人氣極旺。
差別就在于,在宜家,消費者可以像逛街那樣去逛一個家居實體店,甚至宜家還鼓勵消費者體驗,于是報紙上經常大爺大媽甚至年輕人在宜家的床上睡覺的新聞。其實這里就隱藏著宜家的一個經營秘密:實體店全部都要像宮殿一樣令人生畏嗎?親民的實體店,更容易讓人產生購買沖動。
于是不少成品家居品牌開始認真考慮專賣店生活化的可行之道。這也許正是成品家居生活館誕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進口高端家居專賣店,生活館式的成品家居銷售一直不錯,這也觸發了成品家居企業更多的聯想。
其實不止是在家居界,這場體驗式消費的熱潮正在席卷國內的各行各業。生活館,即生活方式的一種體驗,給消費者身臨其境的感受,本質是零售終端的創新。在這個以新為美的時代,新的東西很容易得到更多人的垂愛。
大品牌率先嘗試生活館
大型品牌家居企業率先認識到當下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的提升,他們不僅關注家居產品的質量、設計、功能,更加關注消費過程中的體驗,關注的是家居生活。這促成了各種體驗館的蓬勃發展,也為各成品家居企業打開了一扇新的成長之門。
楷模的獨立大店同樣融入咖啡館、花藝、影音室、健身房等,側重于場景化營銷和智能家居的布局,力求引領未來潮流生活方式。這同樣是當下年輕人關注的熱點。
不只是賣家居,而是在賣一種生活方式,如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家居生活館,就是在以這種方式“奪回”自己的市場。
家居生活館的優勢與劣勢
家居生活館與傳統家居門店相比,優勢在于品牌集中度更高,體驗性更強,針對性更加精準。
一站式購物:家居生活館陳列商品一般涵蓋到家居、軟裝、室內陳設飾品、生活用品等日常家居生活的各個方面,既滿足當代年輕人一切從簡的心理,也能有效推廣企業的多品類產品。
體驗式消費:快捷購買與深度體驗相結合,為消費者構建日常家居生活甚至是拎包入住的場景,比起傳統家居門店陳列產品的方式更能夠促成購買。
為品牌造勢:生活館亦是推動品牌建立和發展的一種方式。品牌需要定位,家居生活館能夠將品牌的理念以體驗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品牌形象一目了然。
家居生活館并非成品家居企業的萬靈神藥,也有其自身的劣勢。
成本:家居生活館需要容納足夠多的展示項目,在寸土寸金的時代,光是店面投入就是一筆大數目。
庫存:做生活館,企業往往需要面對更多減庫存與推新品之間的壓力,需要大量消費者數據作為營銷支撐。
大品牌競爭:大企業都在爭相建立生活館,中小微企業在這場競爭賽中顯然沒有優勢。
整體定制,成品家居企業可以搭上的定制順風車
在融入休閑體驗的同時,不少品牌的生活館都推出了成品+定制的銷售模式。
成品家居不存在定制家居長期為人詬病的工期長、溝通成本高、返工率高等問題,優勢在其設計、文化、終端渠道等方面,還有多年積累的品牌口碑做支撐。因而,成品結合定制堪稱當下新潮流。
這種模式以成品家居的銷售為主,定制為輔,以多種組合的方式出現,用以提供一體化的整體家居解決方案。
如今年3月在深圳展亮相的仁豪家居現代生活館,發布以成品+定制+軟裝的設計為核心的戰略,由傳統的成品家居服務商轉型為整體定制服務商。前文提到的曲美你+生活館提出8+N的生活方式,以全品類的產品為用戶打造可定制的生活方式。楷模更以“定制+原創+時尚+成品”的個性化方式,提供集成品、定制、軟裝、飾品等一體化的整屋方案。
現階段,這種成品+定制的模式已在市場初見成效。有數據分析,多數年輕消費者選擇定制家居,并非是想要打造完全由自己設計的個性化空間,而是需要設計師根據他的生活習慣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如今,各大家居生活館的建立,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這一需求,也解決了定制家居企業工期長、溝通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又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集體驗、休閑、零售于一體的銷售新模式。
可以預測,未來成品家居生活館還將更多地出現在一、二線城市,作為定制家居的“升級版”,將定制家居拿走的部分市場重新“奪回”到自己的手中。
編輯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