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家居在發展變化中延續了上千年,然而隨著時代變化,人們對于家居的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要使家居適應現代人需要,新中式家居在設計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新中式”既要繼承也要創新
做好中式家居設計,首先要繼承傳統家居的精髓。就中國傳統家居而言,有3點需要繼承:榫卯工藝,框架結構,以及線條和線面結合達到的整體美感和神韻。“框架結構脫胎于中國古建筑,又是通過線條來構成和完成造型的,例如椅子的搭腦,線條由細到粗,產生韻律美;外圍輪廓線的空靈,又使整個家具的空間產生造型美。中國傳統家具面與面之間通過不同風格的線條巧妙組合,才能達到美輪美奐。傳統家具是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蘊含在家具中的文化也需要設計者領會和繼承。”
其次,要反映時代發展變化。過去是深宅大院、青磚黛瓦,房屋的大木梁架、榫卯結構和傳統家具形成交互關系,居室內方方正正,很少有不規則的。現代人的居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空間平面變化多,常有異形空間。新中式是否隨居室為風格出現變化、怎樣變化等都是設計者所面臨的新課題。
此外,現代人身體生理狀況、生活習慣、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也與古人不同。現代人傾向于舒適、休閑,更多地喜歡合乎身體尺度和舒適度的家具。因此,設計的既注重合乎人體工學、用起來舒適、又適應當下人審美眼光的家具受到消費者歡迎。
例如,沙發是現代家庭必備坐具,卻又最難做好看。“太繁瑣現代人不喜歡,太簡單放到客廳壓不住陣腳。不少人喜歡參照寶座設計沙發,其實清代寶座尺寸都很大,當時并非做小了放不下身段,而是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但如果現代人使用就會‘四不靠’,坐上去并不自在。”
“新中式”創新要與市場相結合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傳統家具和其他行業一道進入盤整期,轉型和創新越來越緊迫。企業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從設計制作、兼顧使用與審美功能、現代人文環境等各方面入手,慎重進行“新中式”創新設計,逐步摸索出既能讓消費者樂于接受,又利于企業發展的雙贏之路。
“創新過程中,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減法。隨心所欲去創新,常常會弄出‘四不像’。”根據明圣紅木的經驗,創新需要丟掉一些陳舊的元素,如老家具中本身就粗制濫造、存在缺陷,或者過分雕飾,弄巧成拙。
創新首先是創新思想,接下來才是方法和技術。思想是指知識、文化、技術和審美感受等綜合之后的理念。此外,創新也要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為本。為此,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先要對市場做廣泛調研,在此基礎上拿出設計方案,每年做出若干款創新產品,讓消費者檢驗,根據消費者反饋意見再進行反復推敲、改進,走出了一條與市場相結合的創新之路。
編輯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