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裝修旺季,家裝糾紛成為近期消費投訴的熱點。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有裝修隊伍無資質;裝飾材料存在質量問題;裝修計費不合理等。為提高廣大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放心裝修、明白消費,在此工商部門教您幾招來規避家裝風險。
一是確認裝修主體很重要
一些裝修有的裝修人員手持某某公司的名片與消費者聯系家裝事宜,當裝修協商談妥簽訂協議后,聯系人員以公司管印章的同志不在或其它原因為由,協議上沒有蓋公司的印章,而告訴消費者以后補蓋。消費者往往忽視了這一細節就同意裝修人員開工裝修。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很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消費者在裝修前不要輕信名片以防造成名“騙”,一定要確認該公司是否有營業執照和裝修資質證等合法手續,以免上當受騙。
二是仔細選好和查驗家裝材料
裝修合同簽訂后,家裝材料質量是關鍵。無論是消費者自己購買原材料還是家裝公司提供,作為消費者一定不要選擇太便宜或無廠名、廠址、產品名稱的三無產品;選好運回家后還要檢查驗收原材料的品牌型號是否與當初訂購的相符,避免安裝后發現裝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三是承諾落在合同上才放心
隨著消費者的法律意識不斷提升,大部分消費者可以做到家裝前簽署合同,但忽略對合同內容的了解,一旦出現糾紛才發現合同內容約定不清。所以,消費者要反復斟酌合同內容,除在合同中注明使用材料品牌、材質、規格、價格、交貨和交工日期、違約責任,保修期等內容外,還應注意將經營者所作的一些額外承諾也要載明清楚。
四是一站式服務更要把好質量關
現今,互聯網家裝服務以價格低廉、信息透明、一站式服務等諸多優勢,成為越來越多家庭裝修的首選。然而這種看上去既方便又貼心的服務,有時卻因家裝質量不過關讓消費者又費錢又堵心。由于裝修服務的專業性很強,許多消費者只能憑借直觀來判斷質量好壞。為了使裝修質量有保障,建議消費者可以聘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做監理,幫助自己把好質量關。
五是索取發票有利維權
消費者在家裝過程中,凡是購買的材料都要向商家索取商業零售發票。有些經銷商往往以發票用完為由拖延出具,消費者不要輕信。對于銷售商確實不能開具的情況,消費者可以選擇不在此處購買,或要求商家出具注明所銷售的商品名稱、規格、型號、價格等信息的銷售單據,單據上還要注明何時換取正式發票,并加蓋印章。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憑此證據可以維權。
編輯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