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2017年1月3日 中國企業報)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這個故事就是中國誠信的起源,也是世界誠信的起源。雖然是三千年前的歷史往事了,我們重溫它依然是以德治國的基礎,更是誠信治企的根本。
以德治國首先是要有道德生活,因為構成國家關系的基礎之一,就是倡導“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精神,一個失去道德力量的政治實體,再堅硬再龐大也難于持久。因此,在我國當前經濟背景下,國家領導人再次提出“以德治國,以法治國”,也是順時代潮流應運而生的重要綱領。
那么,企業家如何進行自己的精神修養,具體來說,光有誠信還不夠,還要在把握時代創新潮流中,就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意識形態方面進行“企業再造工程”,也就是企業創造性地再生。企業的未來,企業的成功,屬于那些經常認識到企業文化和企業創新并堅守的企業家們。
企業家的理想是創造價值和回報社會。人類的高級情操與責任感,無不與“報”相關。自古至今用這種觀念構架了多樣化的宗教景觀和哲學體系?!皥蟠稹?,成為生活的至高法則。企業家的現實是帶領他的團隊如何能動性地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當企業家的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沖突時,一個辦法,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至于說到企業家的理想沖動,當然存在。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他深諳市場競爭的無情時,,他一定會退守現實,并在現實中主張企業做出正確判斷,不斷調整企業發展前行。
最后,只有社會大背景下的健康發展,才有企業家良好的工作環境。我們相信在未來中國不斷強大的發展中,中國的企業一定會越來越好。
編輯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