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的2016年,生活方式、展會延期、科技滲透、進口家居都不足以概括2016年的家居行業,今天推出5個熱門話題,希望能夠通過典型性事件,概括一年的發展軌跡。
接力上市,資本市場伸來橄欖枝?
帝王潔具、恒康家居、顧家家居、富森美等品牌從今年5月開始,到11月,半年時間內,4家家居類企業接連上市,掀起了自中國現代家具行業萌發開始,最密集的一波上市潮。
在2013年,家具行業也曾經掀起了一波上市潮,紅星美凱龍、富森美、顧家、美克美家等一大批企業曾經在相近的時間內提交過IPO申請,但因為不同原因被“終止審查”。
時隔三年,曾經對家具行業不甚感冒的資本市場為何會伸來橄欖枝?分析近兩年成功上市的家居類企業可以發現,它們都是某個細分領域的佼佼者,恒康家居是全球最大的記憶棉寢具的供應商,顧家家居是全國最大的軟體家具企業,而帝王潔具的亞克力潔具在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富森美家居在西南地區的影響力無人能及。
行業影響力是獲得資本青睞的先決條件,而長遠的發展前景以及帶來的回報,才是資本愿意投入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根本原因。
12月,帝王潔具發布公告稱,將用20億現金和股權收購歐神諾陶瓷100%的股份,這一行為被解讀為帝王潔具將在渠道和品類上進行整合,由單一衛浴品牌轉型家裝一體化服務轉型的標志。
這僅僅是資本助推企業進行資源整合的一個縮影。資本以逐利為目標,在這個前提下,他會幫助甚至倒逼上市企業對自身進行重新梳理,用更高效地方式運轉、利用資源。這對上市企業是一柄雙刃劍,用得好能加速轉型升級,用不好則陷入被資本牽著鼻子走的泥潭,喪失主動性。
但無論如何,重獲資本市場青睞,對家居產業來講,利大于弊。這個傳統的行業需要資本的影響力和嗅覺來彌補先天不足的市場認知度和市場靈敏度,更需要外來的力量,促進行業加快競爭規則的建立。
鋪天蓋地,定制真能救行業?
參加了近兩年廣州建博會的同行調侃說,不如把建博會改成定制衣柜展,因為偌大的琶洲展館從廣告位到展位到停車位,基本被定制家具占滿了。展會歷來被看做市場走向風向標,定制家具的火爆程度,從展會滿坑滿谷的定制品牌即可窺見一斑。
而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定制家具的品類都尚未明晰,首次參加建博會的索菲亞甚至讓主辦方為難——因為在主辦方所有的參展類目中,找不到一個合適索菲亞的類目。當時沒有人想到,在接下來的6年時間里,定制家具會以鯨吞之勢,占據家居行業的半壁江山,索菲亞、好萊客、尚品宅配在某種意義上,家居產業第一批消費類品牌就誕生在這個“上道”不足10年的類目中,火箭般的躥紅速度讓同行羨慕的同時也引發了思考,為什么成品家具花了30年才培育出的市場,定制家具在短短6年時間就扭轉了消費態勢?
與其說是定制家具培育了市場需求,不如說定制家具抓住了市場最核心的需求。越來越年輕的消費群,越來越碎片化的信息傳播,越來越忙碌的生活節奏,還有越來越高的房價,這些客觀因素讓定制家具的產品內核——靈活可變,有了充分施展的土壤。
其實細算下來,定制家具無論是售價還是交貨周期,與同類成品家具相差無幾,甚至還會更高,但定制家具為市場提供的全屋可用空間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卻沖抵掉因價格和交貨周期帶來的劣勢,讓消費者趨之若鶩。與成品家居相比,定制家具更像在守株待兔——提前在消費者的必經之路上埋下機關,坐等“獵物”上門。
支撐這種預判力的,是定制家具背后強大的技術支撐。在索菲亞、好萊客等品牌的招股說明書中都提到,將募資用于技術改造項目和信息系統技術升級項目,足見信息系統技術和生產技術對定制家具品類的重要性。這套“大規模定制”系統并不僅僅依靠購買設備,還需要將生產端與銷售端打通,通過長期磨合高效運轉,才能支撐動輒上十億的產能。
持之以恒的技術投入,強大的市場預判能力和需求解決能力,是定制家具急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拉動整體行業增長的原因。
好好的流行風,都被玩壞了?
如果以2010年為分界線,2010年以前,家具行業還處于賣方市場,供不應求,第一代家具人靠著政策紅利、人口紅利和資源紅利,獲得了爆發式地增長,在那個時代,很少有人關注家具的品味。而到了2010年以后,產品極度豐富,“供不應求”逐漸消失在市場字典里,精神世界、美好生活被重視,“品味”成為了一種商業價值。
于是,從2010年開始,簡美、小美、新古典、地中海、新中式、北歐等風格輪番上陣,“生活方式”成為業內人士掛在嘴邊的熱詞。但凡稍微關注行業動向就能發現,看似百花齊放的家居設計風潮,背后掩藏的是整體行業品味的匱乏,原創設計的貧瘠。
所以,我們在展會和大賣場里發現,大多數品牌在設計層面都能保持“步調一致”——同類風格的產品,你有我有大家有。所有產品幾乎都長著同一張臉,而品牌所謂的原創設計,通常會在一些細不可聞的細節中才能發現。但按照商業邏輯,風格獨特的原創設計是“品味”最重要的載體,但在家具行業,這個邏輯幾無用武之地。
或許這能解釋為什么市面上的流行趨勢都變成了一陣風,徒有其表的產品幾乎很難打動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即便被導購忽悠得一時腦熱下了單,回過味來的市場再次產生消費沖動時,沒有靈魂的品牌已經被排除在外。好好的流行風,就這樣被玩壞了。
所有企業的價值都應來自于創造力。而創造力在家居產業中最直接的呈現就是設計。在制造業微笑曲線上,設計占據了最高的一點。對原創設計的重視體現了產業對最終用戶的尊重,買方市場注定了產品會被挑選,產品被選中背后最深層的原因是符合需求,而發掘真正的需求,需要對市場的尊重,進而將尊重通過原創設計呈現。
傳統渠道又有新玩法?
在銷售和展示功能逐步被削弱,不少品牌轉戰熱終端的當下,傳統的家居賣場需要搞點新意思。
紅星美凱龍“1001”戰略,宣布聯合泛家居行業共同打造1個商業生命共同體;居然之家聯手佛山家博城、聯塑領尚之家,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國內國際通用的一站式貿易平臺;富森美家居組織入駐商家成立四川省家居品牌商會,為商家提供包括政策解讀,外出交流,員工培訓在內的一系列系統服務。
三個國內重要的家居賣場不約而同地將“服務”作為今年的重要戰略規劃,或許是增強賣場綜合競爭力的終南捷徑。
而且,本輪提出的服務與以往不同。原本界限明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逐漸融合成一個系統的體系,用服務驅動銷售。
任何一個行業,服務都不可或缺。但真正獲得服務精髓的并不在多數。恰到好處的服務需要長期的投入和沉淀。中國專業的家居賣場,都有十數年的經營經歷,積累了海量的數據和經驗。如果能將這些數據系統地分析,從中找到每個階段不同需求的內在聯系,賣場用服務實現增值的道路或許能走得順暢。
中國市場,真的不行了嗎?
這是我們本次盤點的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所有人都關注的一個問題。降到個位數的行業增長率,長期徘徊在景氣線之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接連爆出的抗租退租事件,還有時常傳出的破產跑路新聞,都預示著中國的家居市場好像真的不行了。
但連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海外品牌大舉進場,紅星、居然、富森美等全國性、地方性賣場迅猛擴張,定制家居一馬當先等現象,又表明這個市場尚有極大的活力和潛力。
一邊是垂垂老矣,一邊是高歌猛進,看似捉摸不定實則遵循了經典的邏輯——市場永遠都在,變的只是需求。雖然中國依然處在城鎮化的進程中,但新一代的城市新居民與他們的父輩已不能同日而語。而被所有人視為“肥肉”的新中產,他們的需求更是瞬息萬變。
信息傳播方式,政治經濟政策,甚至教育水平都深刻地影響著這個13億人的巨大市場。故步自封的行業需要革新。由內向外的變革雖然溫和,但周期漫長。由外力介入的變革,簡單直接,帶來的陣痛更加明顯。或許正是在內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家具行業積累多年的變革因素在今年從量變轉換到質變。
無論如何變革,家居行業傳統制造業的出身都不會改變,講求實干的基礎也不會動搖。讓新觀念,新技術,新模式為傳統制造注入新的活力,是未來行業的出路。我們相信,在未來的2017年,專業精神會得到回報。?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