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在小物件上連幾毛幾分錢都會計較,而在大物件上卻揮金如土。或者另外一個:拿時間去換錢。這篇文章,并非說教,而是用一種較為理性的方式來分析“窮人思維”本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思維,而是“曾經是窮人”的思維。
窮人思維對我們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富人思維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思維最可怕的一點,它會消耗我們有限的自控力。
富人在重大的決策中,也常常會陷入“窮人思維”中。
最后是擺脫“窮人思維”的幾點建議:
案例1
有人問:貧窮會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造成多大的影響?
我想,不是小氣,窮人的人不一定小氣;也不是見識少,見識與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更有關系。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窮人的問題在哪兒?
案例2
窮人嘛,就是缺錢的人。沒錯,所以呢?
多和少都是相對的,窮人缺錢,但窮人和富人擁有的時間完全一樣,所以,窮人就是那種錢“絕對”少,但時間相對“多”的人。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你缺什么,就會把什么看得特別重,不缺什么,就會把這個樣東西的價值看得特別輕。
有一次我在知乎上推薦了一本書,有人問我有沒有電子書資源——沒好意思說出來的話,我幫他補充了:免費的。
過了幾天,他留言,在各大網站、網盤、資源站找遍了,都沒有。意思好像說,沒有免費資源的書,你推薦個屁啊。
拜托,這是一本幫你提高思維能力的書,當當京東上都有,也就 40 多塊,而且書的內容我也介紹了,你既然想看,說明不會浪費你的時間。
免費的東西不一定真免費。難道你找的時間,就不值這 40 多塊錢?
這本書的名字,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這本書解釋了“窮人為什么這么窮,富人為什么這么忙”。
在說“窮人思維”之前,我得補充一句,“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思維,而是“曾經是窮人”的思維。
比如說,我們就算完全買得起一本書、看得起一部電影,我們還是先習慣性地想到找一找有沒有免費資源。不管是 70、80、90 后,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資源相對不足的環境中成長,多多少少有點“窮人思維”。
案例3
窮人思維對我們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
最近有一部超級爛片《熱血雷鋒俠之激情營救》,豆瓣上 95.7% 的人打一星,但根據我的經驗,再爛的片子,中途退場的人也不會超過 30% ,就是說,在 65% 的人看來, 90 分鐘的時間價值不會超過 30 元的票價。
窮人的時間不值錢,所以愿意用時間換錢,這是一種“經濟行為”。但當你的口袋已走出窮困,卻仍然把自己的時間、別人的時間看得太不值錢的話,說明你的腦袋依然停留在“窮人思維”中。
用經濟學的觀點來說,“窮人思維”往往過于注重“沉沒成本”。
什么叫“沉沒成本”,就是你花了 30 塊錢看電影,無論電影好看不好看,這個錢都回不來了。
有一個有趣的“買鞋定理”。假設你在商場買了雙鞋,大小沒問題,但真正穿時卻發現夾腳,退又退不掉,于是,你會經歷下面的心理掙扎:
不甘心定理:
這雙鞋對你而言越貴(換句話說,你越窮),你嘗試穿一下的次數也就越多(受的罪越多);
僥幸定理:
你確定穿不了了,那么這雙鞋越貴,你放在家里占地方的時間越長;
絕望定理:
無論你放多長時間,總有一天,你都會把它扔了,有多遠扔多遠。
世界清靜了。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富人思維”的則完全相反:花錢,要么是為了賺錢,要么是為了享受,兩樣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費精力。
當然,“時間不值錢”的窮人思維,往往只在人生過渡期對我們產生影響,但下一個思維慣性,就沒那么好擺脫了。
案例4
有一句話,平時說出來會得罪人,但有了前面理論的鋪墊,我就不怕大家打死了我:
貴?怎么會是產品的缺點呢?難道不是你的缺點嗎?
我不是說大家窮逼,而是說,在價值判斷上,“窮人思維”容易出問題。
超市里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原價是 300、250、200 ,現價一律 150 。根據售貨員的經驗:窮人更傾向于買大的——省錢,有錢人更傾向于需要的尺寸——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窮人思維”造成的第二個更重要影響,《稀缺》一書稱之為“管窺效應”:指人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為專注,但注意力過度聚焦會導致判斷力下降。
什么意思呢?因為“窮人思維”讓我們過于關注于擁有的資源本身,所以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你的目標。
案例5
幾年前,我太太說要買一套學區房。
我把家里的錢給她一算,特么連首付都不夠。我的建議是,等錢再攢多點吧。
當然,胳膊擰不過大腿,最后被她七拼八湊,東挪西借,居然把首付給湊足了。窮人買房大多有這樣的感受,當時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下定決心,后來也就辦成了,想想也沒那么難。
論理財的能力,我絕對在她之上,我有十幾年的投資經驗,市面上再復雜的金融工具,我也掌握得一清二楚,而她連買個銀行理財產品還要問人家保不保本。
但在這件事上,我卻從一開始就陷入了“窮人思維”——不去思考學區房是不是一個必須而且合理的目標,而是首先考慮自己的錢夠不夠。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富人思維”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思維買房,先考慮我有多少錢付首付,月收入多少還貸?再倒過來推算,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么房。
富人思維買房,首先問,我要不要買房,想買什么房?然后再算,還差多少,怎么解決。
如果一項任務的目標是合理的,那么我們就不能以“資源不足”為理由,去否定這個目標。這就是有錢人告訴我們的,至關重要的一條做事原則。
案例6
“窮人思維”最可怕的一點,它會消耗我們有限的自控力。
過去有一種看法,窮人的意志力會更強,而事實完全相反。
行為經濟學上有一個叫“決策疲勞”的概念,短時間內,你做出的決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憊,內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權衡利弊,導致你的決策越來越隨意。
有經濟學家發現“決策疲勞”對窮人的影響最大。美國的窮人更喜歡買垃圾食品,不僅僅是因為便宜,而且因為他們習慣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反復比價。
一方面,這占用了他們的大量時間,沒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另一方面,那些頻繁的、無意義的決策,使他們的大腦疲勞,無法抵御那些垃圾食品的誘惑。
美國的例子無感?想想自己減肥的經歷吧,在大量運動消耗了你的意志力之后,你是不是更抵擋不了冰激淋的誘惑了?總是想找機會“慰勞”自己一下,導致前功盡棄?
電影《華爾街之狼》講了一個專門騙窮人的股票經紀人,他發現窮人在長期的消費決策中,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便宜的東西更有吸引力。當他們把這種思維慣性帶到了投資中,就成為“垃圾股”的目標客戶。
影片里有一句臺詞:“我們把垃圾賣給垃圾人,因為錢在我們手里,總比在他們手里更能發揮價值。”這是天下騙子的心聲啊。
把“垃圾”賣給想發財的窮人,這在中國也是最賺錢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嚇死人的垃圾 P2P ,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內部原始股”,還有無數次崩盤又卷士重來的“ 3M 騙局”,都是抓住了“窮人思維”的致命弱點——既無判斷力,又無自制力。
那些富人是怎么投資的呢?在巴菲特的投資偏好中,既沒有房地產,也沒有互聯網,前者因為不喜歡,后者因為看不懂。
這就是自制力,如獵豹一般,集中自己的有限精力,長時間地等待自己看得懂的機會,最后全力一擊。
我們前面說過,“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專利。事實上,富人在重大的決策中,也常常會陷入“窮人思維”中,哪怕是最不缺錢花的富人——皇帝。
案例7
清道光帝在歷代皇帝中,以“節儉”聞名。
他“摳門”到什么程度?皇后過生日,一人一碗打鹵面——吃完不準添。
他在建自己的陵寢時,因為給得銀子太少,產生了嚴重的施工質量問題,最后不得不返工,兩建一拆,耗資反而是清代帝陵中最多的。
用《稀缺》里的一句話來說:“我們在小物件上連幾毛幾分錢都會計較,而在大物件上卻揮金如土。”
道光為什么會有如此嚴重的“窮人思維”,我認為是“康乾盛世”的虛假繁榮,導致嘉慶一朝財政空虛,給當時還是皇子的道光,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可怕印象——窮怕了。
于是道光的“節儉”,到了“誤國”的程度。
道光挖空心思想節省開支的辦法,居然把主意打到了駐守新疆的軍隊上,想撤了他們。
大臣想,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道光嘴一撇,不撤也行,反正我不給錢了,大家自己想辦法吧。
這一逼,果然逼出辦法,大臣把駐守其他要塞的軍隊平均撤掉一些,把節省下來的軍晌撥給新疆。
到了十幾年后的鴉片戰爭,他們才發現,英國軍艦可以在十幾天內,把大批士兵從廣州運到天津。而清軍分散在全國各地,一次兵力的集結,往往要幾個月——仗都打完了,十幾萬軍隊還在半路上東奔西跑。
這就是“窮人思維”的核心:如果你只關注錢,你往往是在浪費錢;如果你只關注眼前的利益,很可能,你贏了一場戰役,卻輸掉了整個戰場。
案例8
馮小剛的《1942》里,張國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說了一句話:“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那時候咱再回來!”
怎么讓窮人變成財主,我不知道,但我認為首先要擺脫“窮人思維”,以下給大家幾點建議:
1、建立“時間價值”的概念:減少做那些“時間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2、牢記“沉沒成本”不可追:錢已經花錯了,再浪費時間,就是錯上加錯;
3、培養“目標導向”的思維:好項目永遠比錢少,只要目標正確,錢總有辦法解決;
4、減少無意義的頻繁決策:節省寶貴的意志力。比如說,我們可以在年初設立一個“享受一下”的基金,所有預算外消費都在這里開支,而不必每次反復權衡;比如說,以基金定投這種被動的、不需要決策的投資品種,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再比如說,需要意志力的活動(學外語、健身等等)只挑最重要的,多了會影響你重大決策時的判斷力;
5、拓展自己的視野:適當做一些眼前“無用”的事,防止進入只關注當下的“管窺”狀態,建立長遠規劃的戰略意識。以前,我媽每年年底大掃除扔東西時,總愛念叨一句話:“窮人才留破爛,越留越窮。”
其實,“窮人思維”才是我們最應扔掉的越留越窮的“破爛”。永遠記住,窮的不是缺錢的人,而是在“窮人思維”的怪圈里走不出來的人。
世界上最牛的家庭資產配置,建議收藏!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賬戶,這四個賬戶作用不同,所以資金的投資渠道也各不相同。只有擁有這四個賬戶,并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進行分配才能保證家庭資產長期、持續、穩健的增長。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圖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賬戶,這四個賬戶作用不同,所以資金的投資渠道也各不相同。只有擁有這四個賬戶,并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進行分配才能保證家庭資產長期、持續、穩健的增長。
標準普爾(standard Poor’s)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專門提供有關信用評級、風險評估管理、指數編制、投資分析研究、資料處理和價值評估等重要資訊。標準普爾曾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從而得到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此圖被公認為最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分配方式。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解析
第一個賬戶
第一個賬戶是日常開銷賬戶,也就是要花的錢,一般占家庭資產的10%,為家庭3-6個月的生活費。
一般放在活期儲蓄的銀行卡中。這個賬戶保障家庭的短期開銷,日常生活,買衣服、美容、旅游等都應該從這個賬戶中支出。這個賬戶您肯定有的,但是我們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占比過高,很多時候也正是因為這個賬戶花銷過多,而沒有錢準備其他賬戶。
要點:短期消費,3—6個月的生活費。一般放在銀行活期存款,貨幣基金中。
第二個賬戶
第二個賬戶是杠桿賬戶,也就是保命的錢,一般占家庭資產的20%,為的是以小博大。專門解決突發的大額開支。
這個賬戶保障突發的大額開銷,一定要專款專用,保障在家庭成員出現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時,有足夠的錢來保命。這個賬戶主要是意外傷害和重疾保險,因為只有保險才能以小搏大,200元換10萬,平時不占用太多錢,用時又有大筆的錢。
這個賬戶平時看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到了關鍵的時刻,只有它才能保障您不會為了急用錢賣車賣房,股票低價套現,到處借錢。如果沒有這個賬戶,您的家庭資產就隨時面臨風險,所以叫保命的錢。您有這個賬戶嗎?
要點:意外重疾保障。專款專用,解決家庭突發的大開支。
第三個賬戶
第三個賬戶是投資收益賬戶,也就是生錢的錢。一般占家庭資產的30%,為家庭創造收益。
用有風險的投資創造高回報。這個賬戶為家庭創造高收益,往往是通過您的智慧,用您最擅長的方式為家庭賺錢,包括您的投資的股票、基金、房產、企業等。
這個賬戶您肯定有的,相信以您的智慧收益也很高。這個賬戶關鍵在于合理的占比,也就是要賺得起也要虧得起,無論盈虧對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擊,這樣您才能從容的抉擇。
要點:重在收益。這個賬戶最大的問題是偏向性,很多家庭買股票第一年占比30%,股票、基金、房產等。投資≠理財,看到見收益就看得見風險結果賺了很多錢,第二年就用90%的錢去買股票了。
第四個賬戶
第四個賬戶是長期收益賬戶,也就是保本升值的錢。一般占家庭資產的40%,為保障家庭成員的養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給子女的錢等。一定要用,并需要提前準備的錢。
這個賬戶為保本升值的錢,一定要保證本金不能有任何損失,并要抵御通貨膨脹的侵蝕,所以收益不一定高,但卻是長期穩定的。
這個賬戶最重要的是專屬:
1)不能隨意取出使用。養老金說是要存,但是經常被買車或者裝修用掉了。
2)每年或每月有固定的錢進入這個賬戶,才能積少成多,不然就隨手花掉了。
3)要受法律保護,要和企業資產相隔離,不用于抵債。我們常聽到很多人年輕時如何如何風光,老了卻身無分文窮困潦倒,就是因為沒有這個賬戶。
要點:保本升值,本金安全、收益穩定、持續成長。以債券、信托、分紅險的養老金、子女教育金等。
這四個賬戶就像桌子的四條腿,少了任何一個就隨時有倒下的危險,所以一定要及時準備您看您現在還缺少哪個賬戶,或者說你最想趕快準備哪個賬戶?
這個家庭資產象限圖的關鍵點是平衡,當我們發現我們沒有錢準備保命的錢或者養老的錢,這就說明我們家庭資產配置是不平衡的、不科學的。這個時候您就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花的錢花的太多了,消耗錢的速度大于賺錢的速度呢?或者是你將你的資產過多地投入了股市、投入了房產呢?
未來財富如何增值?
1加大資產的杠桿效應
簡單算一下,如果每年的資產增長在10%,剛剛對得起這個時代。
任何一個單一的理財產品都難以給到你這個收益,所以一定是復合式、組合式的資產投資,要保持比較激進的杠桿資產。全世界現在都在大規模地印錢,從美國到歐洲,到日本。
日本過去三年里面,貨幣發行量增加了一倍。現在全球處在通貨緊縮時期,所以從財富安全性的角度來講,現在最好的辦法是把錢都花出去,不管買什么都是對的。要保持相對激進的理財的態度,才可以保證人民幣的保值。
2股權投資+投資創業者
投什么呢?從最激進的角度,未來十年中國最值得投資的是兩方面。一個是投好的企業,第二是投好的人。
現在新三板3200家公司,兩年之內我認為會超過六千家到一萬家。現在中國每年的基金信托債券業務大規模發展,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中小企業創業公司。
政府提出了全民創業,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要去投好的企業。所以,股權投資是贏得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重要的手段。
第二是投“好的人”,“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我們。二十年前的年輕人,都是今天的80后、90后,你要找到那些好的人,可能是你的孩子,可能是你的下屬,也可能是馬路上的小伙子,對金錢渴望的人。找到他們,把錢投給他們。
那么像60后、70后出來的朋友們,未來對于商業世界的最大的貢獻是什么呢?
是拿著我們上半場賺的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把錢放在中國市場,全球市場,支持年輕的企業和年輕的人。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看下半場的建設。這是第二個策略。
3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和優質的不動產投資
前面的一半資產做一些非常激進的措施,另一部分應該拿出來進行全球化的資產配置。
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很多有人到美國去買房子,或者去歐洲買一個商鋪,而真正的全球化資產配置應該是交給專業公司打理的過程。
要安排一些對沖性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僅是買房子、買商鋪那么簡單,這是全球性的一個資產配置,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接下來就是優質的不動產投資。過去十幾年,你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買的房子都是對的,但是在今天,我們誰也不敢想這句話。一個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購買,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
首先要考慮這個城市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它的人口是流出的還是流入;
第二,這個城市過去幾年的工業產值是增長還是降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例是怎么調整的;
第三,這個城市過去幾年和未來幾年,土地出售是不是理性的,庫存量是多少,也要考慮;
第四,這個城市政府施政效率是高還是低,公共配套到底怎么樣。
所有這些加在一起,才可以決定,未來幾年這個城市的房子是漲還是跌,能夠買還是不能夠買。
今天買房子不能閉著眼睛買,要睜得非常大才可以買到好房子,好的不動產還是值得珍藏和配置的。
4要投資兩個東西,自身健康和精神消費
我們要去看好的電影,去旅行,要讀書和看好的歌劇,我們要知道全世界人類文明到今天的很多成果,要用金錢和時間去交換它們。我們不應該只是天天忙著賺錢。
只有投資這兩項以后,我們才能真正躋身中產階層。
編輯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