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家居企業中,森林木業、優優木業、北美楓情、大連鵬鴻、上海偉佳、安徽博亞、快樂家木業,7家家居企業目前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紅豆工業園區已投產;中山創意玩家、廣州康達、大連大壬、浙江介臣等家居企業分別在越南建廠。
近年來,家居企業將生產基地從中國內地轉移到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消息并不少見。甚至有學者將其概括為“工業遷徙的第三個浪潮”:
第一個浪潮是上世紀70年代,人力密集型制造業由日本轉移到了新加坡;第二個浪潮是上世紀90年代向中國大陸的轉移;現在則是轉移到了南亞和東南亞的泰國、孟加拉、印度、柬埔寨以及越南。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制造業的成本也在不斷攀升,而與此對比,在越南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由于經濟發展稍顯落后,它們在勞動力、土地、環境等等方面的成本優勢則更加顯現。另外,隨著東南亞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制造業的需求更加廣闊。因此,一些企業選擇將重心遷往東南亞,不僅僅是為了降低成本,同時還能更便于搶占市場份額。
事實上,一些知名中國企業早已在越南投資開展業務。1999年,TCL在越南設廠。2004年2月,中興通訊[2.79% 資金研報]和越南鐵路總公司就建設越南鐵路通信網項目簽訂框架協議。
不過,中國企業開始大規模進入越南始于2007年越南正式加入WTO之時。包括新希望、蘇泊爾[-0.31% 資金研報]、TCL、福田汽車[0.00% 資金研報]在內的400余家,在2007年前后進入越南淘金。
越南為何會吸引中國企業入駐?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許梅撰文認為,越南有勞動力成本優勢,政府在土地、稅收等方面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此外在投資越南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
“在地緣上,中越陸路和海路交通都比較便捷,兩國經貿合作正在加深,中國與東盟國家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 和環北部灣次區域經濟合作都已經提上日程。”她在文章中稱。
另外,她認為,中越經濟發展的模式相似,越南在經濟政策和法規的制定上很多方面仿效中國,這有利于中企更快地了解越南的經濟政策和適應當地的投資環境,提高投資的成功率。
事實上,越南通過興建工業園、加工出口區等方式發展經濟,并配套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與中國的開發區規劃和減免稅收的政策相似。
很多中國企業在國內就設在高新技術開發區里,對越南的工業區一站式服務非常熟悉,加上越南實行“四免九減半”(四年免稅、第五到第九年減半)的稅收政策,以及順暢的服務業,中國企業進入后對各種操作可謂駕輕就熟。
相對于大陸企業,臺灣和香港企業對越南投資力度更大。而據越南計劃投資部統計,自1988年至2014年2月底止,臺商在越南投資項目共2294個,投資金額達280億4918萬美元,排名第4位。2013年,香港排名越南外商直接投資主要來源地第6位,注冊資本達6.04億美元。
(選自中國環保家居2017特刊)
編輯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