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2016年,高端消費群體逐漸在衣柜市場悄然崛起,讓國內衣柜廠商都要面臨一場規模與利潤平衡點的再次生變。而對于衣柜企業來說,規模與利潤是一個并存的問題,是先有規模后有利潤,還是先有利潤再有規模?這個“魚與熊掌”是否能夠兼得?這也是所有衣柜廠商所要面對的問題,那么,在進入2017年以后,這個難題似乎有了新的變化。
規模利潤體系下 衣柜產商竄貨亂價漫天飛
過去幾十年以來,中國衣柜產業的經營格局,導致所有衣柜廠商的經營模式高度同質化,那就是先有規模后有利潤,一切均是"規模決定利潤"。
受此影響,所有衣柜廠商必須要上量沖規模,帶來的結局則是"低價格戰層出不窮、竄貨亂價漫天飛"。由此在向規模要利潤的道路上,很多衣柜廠商收獲規模下的利潤,帶品嘗到低價格戰的惡果。似乎不打價格戰,沒有規模,就很難再生存下去了。
幾十年來,低價格戰的層出不窮,表面上看是因為這一手段最簡單,最有效;根本性問題,則是衣柜產品的差異化不明顯,衣柜廠商的商業模式高度同質化,都是追求"向規模要效益"。所以,唯一價格才有差異。
高端化消費群體崛起 “向規模要利潤”這條路衣柜企業要繼續走嗎?
當前一輪高端化的消費群體強勢崛起,帶來的不只是衣柜廠商經營手段和模式的差異化,更為重要的是為廠商構建了一條新的商業模式。
過去"向規模要利潤"一條路,已經不適合所有衣柜廠商去行走。所以,近年來出現了一定規模下的利潤最大化路徑,更出現"硬件免費內容服務收費"的路徑,還出現了"硬件和內容雙盈利"的新路徑。可以說,在追求利潤的道路上,衣柜廠家已經開始找到感覺,看到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可能。
可以說,當前一大批衣柜廠商,已經根據自身的實力、規模和行業地位,建立起"多梯隊、差異化"的盈利體系和商業模式。從大巨頭的靠規模盈利,到中小企業的一定規模下的精品化高利潤化,再到互聯網企業的"內容服務盈利",以及成功轉型企業的"軟硬皆盈利"。
由此這也再次提醒所有衣柜廠商,不要"為了一棵樹放棄整片大森林",而是應該學會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面。既要學會向規模要利潤,也要學會硬件和內容服務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更要學會"如何向單品爆款要利潤"。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今年的衣柜市場競爭環境來說,一些衣柜廠商要敢于主動"棄規模求利潤"。不是放棄對規模的追求,而是放棄對低價格戰競爭的依賴,真正靠自身的差異化經營能力,靠對用戶的綜合服務能力,靠對中高端產品的推廣能力,找到可以"棄規模依賴"活的更精彩體驗。
對于衣柜企業來說,無論是求規模還是要利潤,企業都有自身的盤算與計劃,但企業各自的規劃又不相同,所以難得有統一發展的標準答案,但是,衣柜企業在發展上需要守住一點,無論何時,企業在發展中的利潤是一定要具備的。
編輯: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