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智能家居行業年度十大企業盤點
2016年,智能家居產業延續了快速發展的勢頭,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這離不開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也少不了企業的努力和創新。下面為大家盤點了2016年在智能家居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十大企業,一起來看看吧!
Amazon
上榜理由:2014年11月6日,亞馬遜低調推出搭載了語音助手Alexa的智能音箱Echo,當時這款產品并不被看好;如今兩年過去,Echo在美國的銷量已經突破500萬臺,并獲得了廣泛好評。亞馬遜Echo的成功為智能家居產業探索出了一條新的交互之路,即便是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巨頭如今也在這條路上亦步亦趨。
小米
上榜理由:2016年3月,小米正式推出了生態鏈品牌MIJIA,寓意為小米智能家庭的縮寫,這意味著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戰略布局更加明晰。雖然小米仍然遭受著不少質疑,但它用出色的產品進行了有力回擊,小米電視3s、米家掃地機器人、小米空氣凈化器Pro等新品依舊保持著出眾的性價比并收獲了口碑,雷軍口中的“新國貨”正在一點點成為現實。
華為
上榜理由:華為在智能家居領域起步雖晚,但是定位非常清晰: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推廣家居物聯的“普通話”。繼發布HiLink協議之后,華為陸續與海爾、美的、創維等60多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HiLink正逐步釋放出它的威力。硬件方面,華為也推出了華為子母路由Q1、華為榮耀盒子Pro等優秀產品。從平臺到產品,華為正在推動智能家居產業快速向前。
上榜理由:兩年前谷歌以32億美元的天價收購Nest,正式開啟智能家居元年,如今Nest在混亂中黯然收場,并入谷歌物聯網部門,令人不勝唏噓。慶幸的是,谷歌在今年的I/O大會上推出了智能音箱產品Google Home,并逐漸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我們有理由相信,谷歌這位巨人未來還將在智能家居領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美的
上榜理由:盡管GE家電的并購被海爾捷足先登,但這并不妨礙美的拓展全球業務版圖。上半年,一向以穩健著稱的美的開啟了奔跑模式,東芝白電、庫卡、Clivet三起國際并購震驚中外,讓我們看到了美的全球化的野心。
蘋果
上榜理由:今年的WWDC 2016開發者大會上,HomeKit自發布以來,第一次真正成為了iOS的一部分。Home應用的出現,讓所有用戶都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到這項功能的存在,這也將刺激第三方廠商對HomeKit的支持,這無疑將對智能家居行業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海爾集團
上榜理由:作為傳統家電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典范,海爾集團以54億美元拿下GE家電業務,打響了2016年家電企業海外并購的第一槍。通過這次并購,海爾家電的全球市場份額也由第七躍居至第五位。此外,海爾在技術創新方面積極進取,于11月24日在北京發布了首個專為智慧家庭定制的生態操作系統——海爾UHomeOS,引領智能家居產業進入全新時代。
樂視
上榜理由:2016年樂視經歷了如同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先是用硬件免費叫板整個行業,而后又以20億美元拿下Vizio,正式進軍美國市場,還在美國高調地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出乎意料的是,樂視的境況自此急轉直下,不久后便被爆出欠款數十億,股價暴跌,媒體的質疑更是鋪天蓋地。危機纏身的樂視是浴火重生還是一蹶不振還有待觀察,但它的遭遇值得整個行業深思。
阿里巴巴
上榜理由:至誕生以來長期處于邊緣地位的阿里YunOs終于在萬物互聯時代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在超越WP成為第三大移動OS之后,YunOS并沒有消停,而是迅速聯手美的等家電廠商推出互聯網家電產品,嘗試將人、物、服務三網合一。阿里YunOs不掩飾它的野心,也展現出了足夠的實力,未來超越Android或許真的不是夢。
京東
上榜理由:憑借自身的銷售渠道優勢,京東吸引了眾多合作伙伴,并初步打造了擁有技術層、操作層和服務層三個維度的智能生態。其中,京東智能云、京東微聯和joylink在技術層面致力于設備間的互聯互通;而以Dingdong智能音箱為代表的智能單品則承擔著實現人機自由交互的重任;此外,京東優質的工業設計團隊和供應鏈管理團隊等還能夠幫助初創企業快速成長以及傳統企業快速轉型。京東在推進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