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特別是歐美一些發達國家,衛生陶瓷的生產車間基本上已實現自動化,即使是一些需要工人作業的工序,也配置了相應的衛生環保設施和評估體系。
你有沒有想過,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的水龍頭、馬桶、面盆,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是誰在生產這些東西?千千萬萬戶家庭的用量需要多少工人和設備進行生產?我們很容易說出手機品牌哪家好,甚至知道蘋果手機中國的代工廠之一是深圳富士康,組裝由流水線完成,但卻很難說出生產水龍頭的廠家有哪些,以及水龍頭是用什么設備制造出來的,整個生產環境如何。
國內陶瓷衛浴業:整體生產條件落后
作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國內陶瓷衛浴企業生產條件仍處于落后水平,大部分工序還是依靠人工作業來完成,一些企業雖然在市場上有很好的品牌形象,但是生產工廠卻是一片烏煙瘴氣,讓人不敢移步,而中小衛浴企業這種現象更加嚴重。“當前,我國衛生陶瓷生產自動化程度總體上不高,國內衛浴企業擁有全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生產線非常少,半自動化生產線上,人工操作的成分也要多一些,在相當多的生產線上,大多數工作還是人工完成。”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常務副院長李轉道出了目前我國陶瓷衛浴生產情況的全貌。而在國外,特別是歐美一些發達國家,衛生陶瓷的生產車間基本上已實現自動化,即使是一些需要工人作業的工序,也配置了相應的衛生環保設施和評估體系。
國內陶瓷衛浴企業生產條件仍處于落后水平
高參與度、低關注度的特性,使得陶瓷衛浴行業并不像快消品行業那樣容易讓人們關注。但是隨著近幾年陶瓷衛浴行業的積極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行業。11月4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報了一則《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的新聞,內容涉及衛浴行業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程度及機器人的應用現狀。新聞指出,作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衛浴制造業,近年來在陶瓷馬桶打磨、噴釉,不銹鋼水龍頭拋光等崗位,為避免員工染上皮膚病等疾病,早已開始人工轉機器“革命”。這些信息無疑也在透露著部分中國陶瓷衛浴企業已經意識到生產環境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民族領軍企業:機械自動化成為趨勢
據了解,行業內知名的一些民族企業工廠,原先工廠里都是工人汗流浹背辛苦操作的畫面,后來看到的卻是企業先進的生產設備有條不紊運作的情境。幾十年前從小山溝發家的企業,如今可達到幾十億的產值規模。這些看起來低調樸實的老板,卻高瞻遠矚地大手筆將資金投入生產設備和環境的改善之中,在光鮮亮麗的產品背后,這些領軍企業正一步步在努力改善生產條件,不斷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邁進。
機械化廠區
2013年9月,首個國產噴釉機器人及拋光機器人在箭牌衛浴佛山工廠正式上崗,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除了積極研發噴釉機器人,箭牌衛浴還先后引進意大利、德國的最新高壓注漿技術及高壓注漿線,真正實現陶瓷潔具的機械化生產。據九牧相關負責人介紹,九牧2009年投產的衛生陶瓷生產基地,其坐便器施釉工序全部采用智能機器手施釉,不僅是表面,就是坐便器排水管道也是自動施釉。除了機器人施釉,九牧還采用了高壓注漿、自動化給料系統等國際先進技術設備,取代常壓注漿、人工噴釉、人工上料等傳統落后的技術工藝,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工人勞動強度。惠達衛浴自2009年至2010年開始技術更新,僅是2011年改造的一條生產線,就比傳統用工人數降低了30%。據惠達衛浴副經理吳萍稱,目前惠達衛浴已經與深圳市宇誠銘自動化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合作,在物流輸送有了全面的機械化升級,實現了半成品的干燥、輸送以及成品的緩存上的全自動化。2016年7月,中國建陶工業的首個2025戰略由東鵬陶瓷正式發布,東鵬2025智能制造計劃將重點推進五大項目:創建行業最高水平的國際研發中心、建設行業第一個綠化工廠、打造行業第一個智能工廠、創建首個行業的中央數據庫、制定行業首個建陶行業兩化融合標準。
上游樓市調控、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不斷攀升,面對重重壓力,陶瓷衛浴企業不得不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近幾年來,各企業在生產環境以及生產設備的改善方面初見成效。以浙江衛浴產業為例,一臺切割機能省10個員工,原本需要13個的工作崗位換成機器上崗后只需3人,每一臺機器人每年可省去50萬人工支出,企業只需使用3年便可換回機器采購成本,許多衛浴企業在機器換人的項目中得到了巨大紅利,并解決了招工難用工貴的問題。
對于中國衛浴自動化生產的前景,專家認為:“從長遠來說,機械自動化肯定是發展的大方向,在不遠的將來,將面臨更為短缺、要求更高、更懂得享受的勞動者。如果衛生陶瓷生產勞動強度還是那么高、成型車間溫度還是那么高、粉塵還是那么多,給再多的錢,恐怕都招不到操作工人。”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