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養生方能活得長久滋潤,家居亦然,也需要保養,才能歷久彌新,二者互為依存。
木材的“養生”之道
家居不僅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保養,其實在生產加工期間,木材同樣需要“養”。木材養生是實木家居生產的核心技術,溫度和濕度把控不好,都會出現木材表里不一或不均勻的情況。眾所周知,好的選材用料直接決定了實木家居的品質及未來的使用壽命。
木材原料通常被稱為“毛料”,木頭們在倉庫里待得好不好,將直接影響家居的質量。整個木材堆積的過程并不是僅僅為了儲存,而是為了讓木材適應當地干濕度,自然烘干,這有一個專門的名詞——“養生”。
前后經歷六個月,木材才能被“養熟”。
從大樹到“毛料”需經過合理砍伐及長途運輸,從毛料進廠到進入生產線要完成六個月“養生美體”,從木條到木板再到家居經歷總概十余道工序…
保養1
天然木材的含水率超過50%。由于木材是一種多孔性的吸濕材料,含水率的高低,不僅會影響家居使用過程中開裂和形變,而且對涂裝作業的影響也很大,木材含水率高而在涂飾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泡,控制其含水率是實木家居生產必不可少的步驟。木材需要適應大多數家庭的平均相對溫度,但仍然會受到空氣中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如同人類的皮膚,木材也是有孔的,會熱脹冷縮。如果善加處理,這些輕微的自然變化就不會影響到家居的品質。
北美的木業循環基于科學環保以及合理砍伐,木材質量穩定性比較好。木材的“養生期”通常分為兩個階段,前后約六個月。當木材被烘干之后進入拋光、拼接程序,拼接好的木材在卸壓后,即可進入第二階段長達三個月的“養生期”。經過養生處理,木材干燥產生的應力大大降低,含水率更加均勻,這是對未來成品家居不變形、不開裂的首要保證。
很多時候,實木家居出現開裂變形等質量問題,被許多人歸結為是制造者玩貓膩的結果。但其實,有些制造企業也想把關質量,只是手段不專業也缺乏足夠的耐心,這是導致有些實木家居質量不穩定的關鍵因素。
比如說,如果起初的木材“養生”過程沒做到位,就很難保證最后的家居質量。
實木家居是“拼”出來的
寬度和長短相等的木條,平行拼貼在一起組成的板材被稱為“條拼”板;寬度和長短不一的木條,有規則地拼貼在一起而成的板材名為“齒接”板。實木家居實際上是用上述經過條拼或齒接的木板做成的。而有很多消費者一看到家居上這些銜接的部分,便以為這不是實木家居,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事實上,用于制作臺面、門框、板芯以及其他面材的主要用材使用條拼方式,其他層板、背板等是齒接方式,這兩種連接方式都可以降低木材的木性,防止家居開裂和變形。
原始木材十步變身實木家居
保養2
1、原木到庫
2、毛料養生:木材被砍伐后,需在砍伐地自然風干,之后進行開料,開料之后再行自然風干,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木材充分適應加工地的溫度和濕度。這一系列的拼板之前的毛料養生過程,即自然環境下木材的風干除水,以便使木材的含水率達到理想狀態,進而在后期加工時不會出現明顯的脹縮變形。
保養3
3、開料:把完成初次“養生”的原木進行有序切割,切割分解的目的是改變木材的向力性,使生產出來的家居穩定性更好。
4、拼板養生:條拼或齒接,將切割成不同尺寸的原木拼接成整板。在木材拼板之后,對木材進行48-60小時的第二次養生,溫度控制在28℃-35℃之間,濕度控制在5%左右。
5、砂光:對整板表面進行精細化拋光、打磨。
6、打孔、銑型、白茬檢驗:整板在進行造型重塑和打眼后,還要經歷嚴格的白茬(皮)檢驗。
7、打磨、修補:組裝之前的最后一次打磨和修補,保證其表面足夠精細。
8、上漆養生:為各種造型板材上漆,直接影響家居日后的環保性能。
底漆養生:即在木材表面涂刷油漆,這一道工序尤為重要,關鍵在于養生房溫度與濕度的把控,因為木材需充分吸收表面的油漆至木管孔內。
面漆養生:最后一次養生工序,同樣是在木材表面涂刷油漆,需嚴格控制養生房的溫度與濕度,進行24小時養生。
9、組裝:家居構件整裝待發,按照設計圖組裝是最后的關卡。
10、成型:經過近一個月的“旅程”,原木終于變成實木家居,它們被歸類入庫,等待發至新主人家中。
保養4
木材養生耗時冗長,工序繁多,欲速則不達!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