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的時候,家里有套房子正在忙裝修,其中有兩個小陽臺需要封一下,我跟愛人跑到建材市場找封陽臺的商戶,一是覺得建材市場應該會比小區里封陽臺的商家價格便宜一些,二是覺得建材市場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會好一點。經過一番比較之后,在一家小店里直接跟老板娘確定了訂單,到了關鍵的價格談判階段,對方報價6200元,我們還價到5700元,整個議價過程由老婆大人一人出馬搞定,我只是在旁邊靜靜地聽她們討價還價并沒有發一言。到了談判僵持在5700元的時候,我說了一句話“老板娘,5700元我們肯定是不會考慮的,你給我們一個整數吧”,說完,我看了老婆一眼,她馬上心領神會,只要老板娘今天能讓到5500元我們就成交,所以,老婆跟了一句“老板娘,我老公說了要個整數,你考慮一下吧。”說完,我們兩口誰都不再發一言,觀察老板娘的反應。老板娘顯然有些急了,趕緊邊擺手邊把開好的清單往回收,說“這怎么行呢?5000元怎么也做不來的。”此言一出,把我和老婆的冷汗都嚇出來了,乖乖,幸虧我們沒有跟她說5500元的底線,合著老板娘的底線是5000元啊,那好,不順水推舟殺他個人仰馬翻豈不辜負了老板娘的一番好意。幾個回合下來,終于以5200元的價格成交,1個小時以內從最初報價的6200元到成交價格5200元,我們整整省下來1000元大洋,世界談判大師羅杰*道森兄說得對“還有比談判來錢更快的買賣嗎?”
作為一名銷售培訓講師,自然不會放過生活中的任何銷售案例。當我把這個案例拿到課堂上講給學員聽的時候,很多學員都對這位老板娘的表現嗤之以鼻,覺得她做銷售實在是太爛。那我現在告訴你為什么市場上那么多封陽臺的,她家的東西既不比別人好多少,價格也沒比別人便宜多少,我們單單會選擇她呢?因為逛了一圈的市場,幾乎所有的門店銷售都把我們兩口當成了只是閑逛的客戶,表現的不夠熱情,簡單地問了問我們的裝修進度送了一張名片敷衍了事,只有這位老板娘表現的特別熱情,又是拉關系又是講產品的,讓我們大受感動,最終選擇了他。對于家居建材門店門可羅雀的情形,很多經銷商老板都抱怨說生意不好做,可是即便如此我也沒看到有多少商戶的門店服務有所改善。這位老板娘做銷售的水平可能弱了一點,但是她做銷售的心態是值得很多店員學習的。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老板娘在哪里犯了錯?首先,當她在跟我愛人談價格從6200元談到5700元的時候,我站在旁邊始終是一言未發的,至此老板娘已經犯了錯誤,不關注談判對手的“參謀人員”,即使我愛人擁有絕對的決定權,但是我這個參謀的建議權也容小視。其次,從我們第一次跟老板娘見面到最終成交,老板娘也不知道我是一名銷售培訓師,我愛人曾經在某世界五百強公司從事大客戶銷售工作,如果她知道了我們兩個人的背景,相信在整個銷售的過程中就會小心一些,可見她對客戶的洞悉力不夠,客戶的信息收集工作做得不失很理想。最后,致命的錯誤,就是她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價格底線,銷售談判最忌諱的就是讓對手知道了你的底線,“誰先報價誰先死”,不管是銷售談判的起步價還是最終的成交心理底價,只要先報了就先輸了一半。
從老板娘這里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是你,你會不會過早地暴露自己的心理底價呢?我想有很多人都會,原因不是技巧的問題,而是信心的問題,當生意越來越艱難的時候,很多銷售人員對訂單都特別渴望,所以就會慌不擇路地用低價成交。我一直主講關于銷售技能訓練方面的課程,這兩年發現一個問題,很多銷售人員銷售技巧的課程聽多了,反而在銷售的勇氣方面信心全無,患得患失不敢跟客戶硬碰硬的死磕。狹路相逢勇者勝,勇氣是做銷售的第一條件,如果你連必勝的勇氣都沒有,無底線地迎合客戶的各種要求,銷售人員的自身價值何在?靠低價成交,我們還需要銷售人員嗎?
公司不做活動照樣開單
某瓷磚領導品牌是我的戰略合作伙伴,對這家公司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因為自從我出來講課的第一天起,人家就跟我合作給了我很多機會。但是最近兩年我發現一個問題,每次給他們家培訓都特別累,原因很簡單,店員的流動率很大,門店基本上每個月都有大型促銷活動,搞得導購員筋疲力盡不說,而且整個團隊人員銷售能力直線下降。私下里跟他們的店員交流,店員經常問我的問題都是“李老師,客戶說我們家太貴了怎么辦?”,“客戶說你再便宜點我就買,怎么辦?”對于這樣一家高端瓷磚品牌來說,不管是品牌定位還是產品質量還是服務標準都堪稱行業翹楚,如果店員還總是糾結這樣一些問題的話,只能說店員自己都覺得自己的東西貴,以為不靠促銷活動不賣低價就開不了單,長此以往,高端必將走向低端,這是個十分危險的信號。銷售之勇首先要對自己的產品有足夠的信心,什么叫做貴?只要你的產品有人買就說明你的產品有市場,客戶有質疑只能說明你的銷售還不到位,我們研究過客戶說貴一共有17個原因,其中大部分原因都不是真正因為貴買不起,只是一個借口而已。
客戶沒有回應速度跟單
經常會有很多學員在微信上問我一些銷售的問題,特別是當她們手上有的單子比較棘手搞不定的時候,常常會問我該怎么辦?以為我是蓋世神醫能夠妙手回春,不管什么樣的銷售疑難雜癥都能開一味良藥,藥到病除。每個銷售訂單都各有各的特點,三言兩語我怎能就幫你搞定?但是既然學員問我也算是瞧得起我,所以每次都冷汗涔涔,小心翼翼地回答著學員的問題。其實,很多的問題都非常雷同,很多人都會問“李老師,有一位高端客戶來到店里單子比較大,一二十萬吧,來了五六回,談得都很好,只是最近發微信給客戶,他一直沒理我,怎么辦?”我既不知前言,自然也就沒有后語,你問我怎么辦,我怎么知道怎么辦?我只能鼓勵這位可愛的學員“別猶豫,直接打個電話給他,問問客戶的真實想法,或許他真的很忙,沒時間回你微信呢?”她問“現在都晚上十點了,打電話合適嗎?”“有什么不合適的,銷售最怕的就是貽誤戰機,現在就打!”過了一會,她發微信給我“李老師,客戶說了明天來店里交定金,您太厲害了,感謝您。”是我厲害嗎?是你想得太多了,總是自己坐在那里分析來分析去,一會擔心客戶是不是覺得我們的東西貴了,一會又想是不是客戶對我們的產品還不太滿意,一會又想客戶是不是被對手搞定了……單相思害死人。銷售之勇就是要敢于大膽的跟單,想到就要去做,客戶的購買習慣需要銷售人員去培養,客戶的購買熱情需要銷售人員去點燃,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塊絆腳石,只要邁過去才能繼續前行。
客戶猶豫不決大膽逼單
關于門店銷售,一提到業績倍增,炒冷飯的銷售老師就會說抓三率“進店率、成交率、和回頭率”,道理是對的,但是互聯網+時代,抓三率顯然已經不夠了,客戶原來買東西是先有需求,然后再信息搜索,接下來進行比較、體驗購買,互聯網+時代,客戶是先信息搜索,然后才產生需求,接下來直接購買和分享。產品越來越同質化,信息越來越高度透明化,傳統的銷售方法正在面臨挑戰,對銷售人員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抓這三個率,我覺得還有兩個指標也非常關鍵,一個叫做成交金額,一個叫做成交速度。客戶第一次進店能搞定就決不拖到第二次,第三次,能用十分鐘時間搞定一個訂單就絕不要拖到二十分鐘。有學員經常問“李老師,客戶第一次來店里,我們聊得很開心,電話號碼也留了,微信也加了,可是等他走了以后,我發微信給他他不理我,我打電話給他他不接,你說為什么呢?”誰知道為什么呢?說不定客戶離開了你的門店以后發生了意外人間蒸發了呢。只要客戶第一次進店沒買,那么當客戶離開你的門店以后風險就加大了,聊得再好都沒用,真正的頂尖高手一定會速戰速決,第一次就把客戶拿下。只要客戶猶豫不決就說明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有想法了,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銷售之勇就是要敢于大膽逼單,在我的新書《會幫人的導購才賺錢》里,我曾經講過一個賣沙發的導購員,通過打賭的方法第一次就把我輕松拿下了,打賭也能做銷售,這才是真正的有勇有謀。
客戶移情別戀敢于毀單
“不要讓煮熟的鴨子飛了”,這是一句古老的諺語,告誡我們年輕后生,做事情一定要善始善終,時時刻刻戒驕戒躁小心翼翼,以免到了事情的最后出現意外,前功盡棄。對于門店銷售人員來說,辛辛苦苦地簽了單子不代表錢就進了你的口袋,很可能客戶在去收銀臺交錢的路上,就被競爭對手的導購員策反了,那些有經驗的導購會把銷售清單和客戶的銀行卡攥在自己的手里,陪著客戶一起到收銀臺交錢,以免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在銷售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小心別人搶我們的客戶,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敢于搶別人的客戶,我們就要做那個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不要說客戶沒交錢以前要搶,即使客戶交了錢照樣搶。我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銷售高手,即使你已經買了別人家的東西,她依然熱情地把你拉到店里,一方面誠懇地告訴你“你的選擇是對的”,一方面適度地說說自己和人家的區別,說著說著,客戶的心理就開始犯嘀咕了,我這產品買得是不是有點太沖動了,會不會她們家更好呢。沒辦法讓客戶把整單都退掉,退掉一兩件產品,然后來我店里買這一兩件也行啊。銷售永遠有機會,這才是銷售的樂趣所在。銷售之勇就是要學會不放棄,想盡千萬百計讓客戶在我這里買,銷售從來都不認苦勞只認功勞,即使努力一百次只要沒開單,一切等于零。能讓客戶悔單,退單,最終來我這里購買,挑戰的不僅僅是銷售人員的策略與技巧,更是銷售人員強大的自信和奔騰的心。
結語:
“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銷售的江湖上從來都不曾風平浪靜,只要你想要生存下去,除了要擁有一身絕世武功和一把削鐵如泥的兵器外,更重要的是你得有臨危不懼,槍林彈雨視死如歸的信心和勇氣,江湖上不常見到哥的身影,但是江湖上一直有哥的傳說,這才是高手境界。(作者:李治江)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