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商的巨浪正在席卷著每一個行業,家居行業亦在其列。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家居行業的“雙十二”風潮已摩拳擦掌而來。但是家居企業每年的“雙十二”對比“雙十一”來看,都顯得格外不熱鬧。已經在前一場戰役中拼盡全力的眾品牌,面對即將吹響號角的“雙十二”,卻似乎顯得有些松懈,原因何在?
隨著“雙十一”購物的消費飽和,圣誕、元旦節的接踵而至,不少家居電商只是把“雙十二”看做一個過渡時期,“雙十二”促銷宣傳不溫不火。然而,為什么同為促銷節點,家居企業在“雙十二”卻往往顯現出疲態?有人說,家居行業有其特殊性,12月12日并不是一個適合選購家居、建材的時間節點。事實果真如此嗎?
家居行業對“雙十二”顯得異常“冷靜”
據悉,今年“雙十一”家居企業新招頻出。與去年相比,家具品類前十名上榜企業略有變化。前三名的交易指數分別為4476938、3025745和2035076。此交易指數不等同于交易金額,該指數是根據產品交易過程中的核心指標,如訂單數、買家數、支付件數、支付金額等,進行綜合計算得出的數值,數值越大反映交易的熱度越大。
盡管家居企業“雙十一”戰績輝煌、且當天的銷售數據在網上全部有據可查,但記者同時發現,同為促銷節點的“雙十二”,這些年的銷售數據卻不那么容易找到。其實單從折扣力度上來說,“雙十二”當天的折扣力度并不遜色于“雙十一”。事實上,這類現象普遍存在于整個家居電商領域。不僅僅體現在住宅家具品類,家裝頻道也表現得尤為明顯。相對于雙十一的日期倒計時,雙十二來臨前的這幾天,明顯顯得比較“安靜”。
家居門店對“雙十二”并不“感冒”
相對于“雙十一”期間豐富的線下元素,記者相繼走訪了多家知名家居賣場。發現線下家居門店對“雙十二”并不“感冒”,這些家居賣場無一例外都沒有準備“雙十二”的促銷活動。據賣場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的活動時間一般都在周末期間,對“雙十二”并沒有特別的策劃。
主要是因為促銷活動日常化,這些大型賣場基本上每周都會有相應的促銷活動,而且不少活動讓利幅度也很大,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過多的活動也降低了其關注度;其次是自去年賣場集體抵制天貓以來,家居賣場對于互聯網商城的態度很謹慎。
“安靜”背后的原因何在?
都是促銷,‘雙11’和‘雙12’的銷售業績為什么能差出那么遠?”有家居從業者拋出了這樣的問題。“雙十二的地位較為尷尬,按照往年的經驗,雙十二的流量大概只有雙十一的十分之一。雙十一預支了不少的消費量,目前不少商家還在處理售后問題。”在淘寶上開店賣功能沙發的楊先生表示,“雙十一”過后,還有很多“后遺癥”需要處理。即將到來的“雙十二”和“雙十一”僅相隔一個月,現在的打折力度也沒有更具吸引力。還有業內人士作出了以下分析:
1、產品品類因素
與服裝、生活用品等快消品不同,家居類產品不僅單值大、而且使用周期長,對于此類產品,消費者往往不會在短時間內多次下單選購。而且家居產品生產周期長,供貨周期也遠遠長于服裝、食品、生活用品等快消產品,11月11日下訂單,12月12月仍未到貨的情況占據了一定比例。
2、時間節點因素
另外,很多家居品牌商發現,由于橫跨供暖季進行家庭裝修施工人員會遇到諸多限制,故冬季一直是家裝淡季,所以單純從時間節點上來看,絕大多數家庭會選擇在每年10月開始裝修動工,按平均45天裝修工期、30天到貨周期來看,業主在11月11日選購家具,要比12月12日選購家具,在時間上更為合適。
3、虛假繁榮?
還有業內人士提出了另一種觀點。在他們看來,“雙十一”銷售業績異常火爆的背后,其實是虛假繁榮,也正因為如此,這種“繁榮”只能出現一次。據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店鋪會提前幾天、甚至提前一個月就將優惠信息公布出來,但是消費者卻只能等到“雙十一”當天才能享受優惠,這直接導致了這些意向客戶群一直“按兵不動”,直至“雙十一”當天才真正下單,從而讓“雙十一”當天的銷售數據一路飆高。
與其把這種“雙節”說成是一場促銷盛宴,倒不如將其說成是一個刺激消費的時間節點更為恰當。如今的線上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往往會被自身的從眾心理所支配。銷量越高的產品,越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關注。而人們對網購產品品質的要求正在變得越來越高,價格再也不是左右銷量的唯一因素。想要在下一場電商大戰中獲勝,產品品質正在成為制勝的關鍵所在。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