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已來,中國家居業百舸爭流,擁抱變革。
全民皆談VR
有人說,2015年創投圈最熱的詞是“VR”,到了2016年,全民皆談VR,不張口閉口吐出幾句“10年內VR及AR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VR的革命性不亞于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明”,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與時代接軌。
從風向上看,曾幾何時還風光無限的“互聯網+”相信很快就會被“VR+”所取代。三月份高盛發布報告,認為VR和AR技術有望在視頻游戲、事件直播、視頻娛樂、醫療保健、房地產、零售、教育、工程和軍事等九大領域取得突破。
VR已在很多行業風生水起。從BUY+到VR看房,從三星、HTC等大牌相繼推出了自己的VR產品,到以色列初創公司Repay將獨家的3D影像處理技術FreeD注入到VR,使得沉浸式VR直接用于觀看籃球比賽現場。“VR營造虛擬環境,令人仿佛置身現實中,原本你在地球上,看VR的你就像到了火星。”技術大咖們如此描述這項美妙的技術。
“沉浸”是從業者對VR視覺效果的常用描述詞,這個用語渲染了普通人對VR的想象。
所見即所得,家居企業試水VR
除房地產、手機、互聯網巨頭以外,家居行業也在紛紛試VR。
在聯邦家私發的VR Home空間體驗系統中,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VR home的操作:戴上VR眼罩后,消費者通過智能手機選擇不同的樓盤和戶型,每個戶型提供三個設計方案,消費者可掃碼選擇不同家居風格進入虛擬現實場景。
在這個場景里,消費者可自行選擇廚房、客廳、臥室等空間的自由切換,還能一鍵切換家居產品、顏色以及風格。
VR帶來的變革,將難以想象
家居行業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木匠師傅上門打制家居,消費者可選擇的款式很少;第二個階段是小作坊開始出現,消費者到店選購,款式依然不多;第三個階段是家居賣場出現,消費者可選擇性變大,廠家、經銷商、賣場體系完善;第四個階段是互聯網、定制階段,線上線下渠道結合,消費者的定制需求可部分滿足。
在這四個階段中,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很難買到百分百合乎心意的家居。即便是在互聯網與線下實體店相結合的銷售渠道里,也很容易碰到看到與得到不一致的情況。客戶輸入LYF,以為會出來劉亦菲,結果出來的常常是羅玉鳳。
VR有望改變這一情況,并有可能超乎消費者的想象。
在VR家居的世界里,計算機技術模擬創建可交互三維虛擬世界,通過云端方案中心軟件,家居設計師可以為用戶提供菜單式方案選擇和個性化指導,當用戶戴上頭顯設備后,能真實感受到未來房間的空間布局和各個家居的顏色、尺寸搭配等,如果不滿意,可以隨時修改。這真正實現了家居行業“在線、個性、海量、自助”的沉浸式裝修體驗。
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沉浸式體驗、一體化模式的服務是傳統家居銷售無法想象的,而這些,VR家居則已初露鋒芒。
戴上VR眼鏡,你就真正實現了身臨其境體驗“未來家”。盡管現在VR還面臨一些技術、接口設備等等的不完善,全部建立海量模型的工作量也很大,然而VR帶來的變革是不可估量的,或可給現有的設計師、導購員銷售方式,消費者購買方式帶來根本性的改變,節省買賣雙方的時間、精力成本。
凱文·凱利在其名作《失控》的開頭就先知般寫道:“飛速的發展就發生在我眼前,我開始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在神奇的VR技術面前,家居業的消費潛力將會得到更大的釋放。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