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唏噓2015年家居市場的各種好與壞,紛紛拿出自己的見解來預測2016年甚至未來整個行業的走向,而最近幾篇傳播較廣的文章里,“互聯網家裝”頻頻被提及。無外乎兩種觀點,繼續熱下去或是倒閉。居然之家總裁汪林朋甚至提出了2016年“90%的互聯網家裝將掉下來摔死”的預言。
12月31日晚上8點羅胖羅振宇在北京水立方舉辦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對中國商業文明的變遷進行了一番細致而有趣的探討,他提到中國經濟實體占95%,而互聯網只占了不到5%。如今,中國的家裝市場容量超4萬億,而據估測互聯網家裝僅占1500億,不到4%。即便是土巴兔、齊家網、愛空間、家裝e站這樣名頭大的企業也未能有一家占據市場空間能夠達到1%。
傳統家裝:手段不夠
家居裝飾行業市場大, 企業規模卻普遍偏小,說不上名稱的公司數以百萬計。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傳統家裝公司采取的是裁縫鋪式的運營模式,互聯網家裝公司卻依舊脫不開木工加泥水匠的原始裝修業態。一個是從里到外都是舊的,一個是穿了套新衣就開始洋洋得意。
裁縫鋪式的運營,從接待客戶、洽談、量房、設計、簽訂合同、選材及裝修的現場服務都由一個人負責,為了節省員工成本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人員要求高。最后造成企業難以擴大規模,單子小管理卻難,利潤少又,陷入一套死局中。
歸根到底,傳統家裝發展了這么多年卻沒有什么突破,還是因為技術創新能力缺乏,營銷又手段不夠。
互聯網家裝:內在陳舊
到了互聯網家裝,模式好了,而內在卻叫人憂心忡忡。
互聯網家裝水有多深?像做家電的、手機的這樣和裝修完全沒關系的企業都來跨界經營,玩得一手好概念,行業火熱卻沒出一家標桿企業。而傳統裝修行業加個互聯網實質上變的是拉客渠道,內涵卻依舊貧乏。結果是非常懂互聯網的不懂裝修,非常懂裝修的不懂互聯網,半斤八兩。再過個三五年或許能有希望,只是會不會有“掌上家裝平臺”“口袋家裝平臺”來湊熱鬧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要說互聯網家裝完全沒有優點,也是不對的。它最大的優點在于將價格、材料、設計、施工、服務量化重組,形成了一個消費者喜聞樂見的一體模塊即“一站式裝修”。與線下實體家裝“單向一線式”的推銷模式相比,消費者在互聯網平臺上看到的是個“大平面”,所有的家裝模塊、組成、細節等都可以同時預覽。
它的本質是互聯網思維,并不意味著一定在線上裝修。這種互聯網思維正是實體家裝所缺乏的。
互聯網思維+實體家裝=?
根據《2015-2020年家裝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隨著人們對家裝效果和服務要求的提高,能滿足消費者注重品質、實用與個性時尚的需求,一站式家裝,拎包入住的實體家裝模式和服務,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這里其實說明了懂得運用互聯網思維的實體家裝將成為未來的主流。
縱觀當下的實體家裝企業,技術及服務都最為出色的是誕生于香港的迪信家具。為什么要單獨提這個品牌呢?因為它的家裝模式就十分特別:
1.服務囊括了設計、施工、建材、門及門套、衛浴、櫥柜、家具、家飾等各個領域;
2.整合了智能家居、中央空調、水處理等家居系統;
3.采用工業化家裝模式,工廠預生產與現場安裝相結合,脫離木工加泥水匠的傳統模式;
4.用專利的機械化設備代替傳統人工現場作業;
5.從家具到家裝所需的各種板材、護墻板、臺盆臺面等均由迪信工廠自行生產,質量可靠;
6.公司主要承擔咨詢、設計、管理、整合資源、監控工程質量和善后服務,客戶可找自己信任的施工隊配合施工;
迪信這樣的模式,實體店解決了消費者實際體驗的問題,而一份精密的施工圖紙與各種工業化的專利板材等,滿足了互聯網時代下消費者對裝修更簡單、性價比更高、交互體驗、所見即所得、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需求。
這樣集成家裝的服務方式,就是互聯網思維在實體家裝企業中的應用實例。
未來的主流是集成家裝
互聯網家裝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體驗,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成為迪信家具這樣的集成家裝供應商。
從迪信的模式,我們可以想象:未來家裝將脫離木工與泥水匠的原始業態,以機械化設備代替現場手工操作,并且越來越變成一項智力密集型的服務項目,而不是直接施工。家裝公司的工作分配則可以概括為:銷售人員負責營銷,設計師負責設計溝通,現場施工監管相關事務交給項目經理,家裝全部材料及家具由公司統一提供,做到F2C(Factory to customer)。
既然有人已經做到了,就說明這不是一件難事。像羅胖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說的,2016年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會更加瘋狂,投資者期待的是更好的投資對象。眼下資本與家裝企業結合是行業的一種發展趨勢,互聯網家裝也好,傳統家裝也好,與其為了搶流量低成本、低利潤經營,不如用資本家的投入,解決最內在的問題!
編輯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