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到木材和紙,我們通常以這樣的方式看到它;木是源頭(原料),紙是最終結果(產品)。如果我們把看到紙作為源(原料),以紙為設計靈感,而木材為最終產品呢?這是 Mieke和Anieke的項目——newspaperwood(報紙木材)。
在中國,有數據統計了2010年報紙行業每次發行量排名前20 的報紙:
參考消息(350萬份)
人民日報(280萬份)
環球時報(240萬份)
揚子晚報(220萬份)
中國電視報(200萬份)
廣州日報(185萬份)
體壇周報(160萬份)
南方都市報(160萬份)
齊魯晚報(150萬份)
信息時報(148萬份)
南方周末(140萬份)
楚天都市報(130萬份)
新民晚報(120萬份)
北京晚報(120萬份)
金陵晚報(120萬份)
羊城晚報(117萬份)
新快報(113萬份)
成都商報(112萬份)
燕趙都市報(100萬份)
都市快報(95萬份)。
尚且不論這里面的統計是否有水分,但毫無疑問,其耗費是驚人。
目前設計師Mieke Meijer將報紙回收再利用做成了類似木材的材料,可以使用在各個方面中。這無疑是一個好點子,也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在我們國家看來,這似乎更為遙遠,因為目前我國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回收分類及再利用體系。相比之下,這個體系的建立以及全民意識的培養更為重要。
很多城市已經被垃圾所包圍,生態環境日益惡劣。這要比“一個建筑是什么樣子”“一個設計是什么樣子”重要得多。意識從你我做起,而一個完善的系統建立,一個好的框架,也需要你我去努力推動或者建議。
每天都有大量的報紙被丟棄,設計師Mieke Meijer制定了一個解決方案。這種回收處理后的報紙,在被切斷后,會出現類似木材的紋路,具有實木的美感。這個材料也可以像其它木材一樣進行任何形式的切割,研磨,砂磨。同時還有許多設計師參與到這個新材料的設計,展品在米蘭得到了展出。
這個設計的目的不在於生產一種可以大規模替代木材的材料,也不在于制定一個避免紙張浪費的計劃,而是向大家展示如何將廢棄物件變得更有價值。報紙無論怎樣,到了第二天就會變成是舊新聞。這個報紙木材的另外一個材料是膠水,所以這個材料也存在一定可回收性問題。因此設計師力求延長材料的壽命。
編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