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底到現在,紅木市場一直處在‘黑暗日子’。”國有紅木家具廠學徒出身在紅木市場打拼已有40余年的知名紅木家具公司老板鐘志軍(應受訪者要求使用化名)稱。“紅木市場起起落落很正常,大風大浪見了不少,但像這次長達一年多的持續下滑,還是第一次遇到。”
鐘志軍感慨,最揪心的是看不出“黑暗日子”何時到頭,誰也說不準。
紅木,從明清至今一直深受國人的珍愛。其花紋美觀,材質堅硬、耐久。紅木制品更因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備受收藏家的喜愛。近年來隨著國內鑒寶類節目的增多,市場不斷對紅木制品追捧造勢,紅木逐漸成為社會追捧收藏的寵兒,價格一路攀升。明清時期的紅木家具在拍賣場上曾創造了不俗的成績,2007年在保利秋季拍賣會上,一對清朝乾隆年間的紫檀方角大柜,以2800萬元人民幣成交;2013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的乾隆御制“水波云龍”寶座,以8578萬港元成交。
一時間,囤房不如囤木,買股不如買木廣為流傳。然而好景不長,從2013年末紅木市場開始持續走低,至今仍看不到回暖跡象。根據中國紅木委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紅木市場形勢報告》,今年上半年HPMI(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從103.1點下滑至95.6點。
現場
紅木市場生意冷清店家打折出售
記者在廣州市花城大道的某大型家居城走訪時,發現紅木館中大紅酸枝、花梨木、紫檀等種類齊全,偌大的店面紅木高端家具琳瑯滿目。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店內顧客稀少,產品少人問津,不少店家打出了清貨、打折等招牌。
一套大果紫檀十一件套五福沙發標價155萬元,全大果紫檀十件套祥云寶座標價36.9萬元,經典款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三件套南官帽椅標價13.8萬元,巴里黃檀四件套標靈芝大中堂價68萬元……導購俞小姐告訴記者,不管喜歡哪款,價格可以商量,考慮到近兩年價格下滑,現在買很劃算了。
鐘志軍介紹,近年來陸續有新木材進入中國市場,如非洲花梨等,這些新材料也很結實耐用,如果只是為了家用,2萬元左右就能買一套結實的非洲花梨餐桌加椅子。
高性價比的木材出現,使得紅木家具的頹勢更加難以挽回。根據紅木委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不僅HPMI指數下滑,市場下行壓力加劇,而且紅木原材料及紅木制品市場都收縮嚴峻。隨著市場交易的下滑,上半年行業的生產與訂單大為減少,分別降至86與84的歷史低點。市場主流交易品種,交趾黃檀、大果紫檀與刺猬紫檀制品市場價格均出現10%左右的下滑,最大下滑幅度一度達到20%。
新會古典家具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澤添從事紅木生意已有20多年。李澤添表示,目前緬甸花梨的價格下跌是較為明顯的,和前幾年對比跌了一半,從3萬元/噸跌到1.5萬/噸左右,其他類型的紅木也都有波動。
國內紅木市場的不景氣也影響了紅木材料的進口。2015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紅木45.51萬立方米(以原木材積計,下同),同比減少62.37%;進口額達5.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同比下滑65.99%。
分析
盲目吹捧后市場遇冷買家回歸理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鐘志軍表示,紅木市場下跌其實在2013年已初見苗頭。2013年6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正式生效,交趾黃檀、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伯利茲黃檀、盧氏黑黃檀等原屬于三級瀕危樹種的木材,一下子升級為二級瀕危物種,一時間紅木身價百倍,短短2個月的時間價格漲了50%。再加上東南亞國家紛紛出臺了紅木出口限制令,紅木家具價格水漲船高。
一些收藏欄目的吹捧、市場盲目的跟風,造就了2013年紅木生意的“大年”,使得其價格虛高出價值數倍甚至更高。然而,真正的市場增長卻遠沒有這般紅火,進入2014年后,紅木價格開始一路暴跌,持續到2015年,“崩盤”一說風聲四起。
對于一年多來的紅木家具價格持續走低原因,鐘志軍認為,除了受宏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外,消費者更加冷靜理智也是重要原因。“高端與低端紅木的價格差幾倍,但是質量可能只是好了一點點,遠遠不值幾倍的價格差。低端紅木的雕工、實用性并不差,為了更好地銷售,甚至有些低端紅木比高端紅木雕工更精美。”
“早兩年發展太快,超前消費了。”李澤添介紹,上規模的紅木廠家都有一定庫存,拿來開料做成品家具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前幾年炒作太猛,一些炒家囤了不少貨,很多廠商將紅酸枝儲存起來,并不用于家具加工。現在又遇到市場流動資金緊縮,市場上原料儲備遠遠供大于求,這讓很多囤積原料的紅木廠商開始大幅降價拋售,急于拋貨套現。
支招
中低檔紅木穩中有升定制不如現購靠譜
記者在紅木市場走訪時了解到,盡管高端市場不景氣,大紅酸枝、小葉紫檀等高檔材質家具銷量受到較大影響,而價格相對實惠、以大眾消費群體為主的南美洲、非洲花梨等品類家具越來越受到普通消費者的喜愛。
數據顯示,自2014年7月起,我國從非洲地區進口的紅木開始超過從“南洋”地區進口數量,非洲地區成為我國紅木原材料第一大來源地。今年上半年,我國從非洲地區進口紅木24.3萬立方米,同比減少37.96%;進口額達1.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67億元,同比下滑35.94%;進口均價為每立方米708.13美元,同比上漲3.27%;占上半年紅木進口總量的53%,同比上升21%。
非洲紅木的大幅進口,既是紅木來源地出口政策變化的結果,也反映當前紅木市場對中低檔紅木的需求穩中有升。業內人士介紹,雖然中低檔的紅木性價比較高,但是對于紅木不甚了解的買家在購買過程中要多留心眼,以免買到假木。有些不良商家會把市場上一些材質不好的紅木“加工”,請一些美術學院的專業油畫師施展“巧手”,甚至把木紋都畫出來了,真假難辨。李澤添表示,紅木家具講究形、材、藝,在購買過程中還是應該認準品牌,最好帶上一位懂行的專家一起鑒貨,這樣比較有保障。
“紅木家具制作沒有統一標準。買家最好不要付定金定做,而是直接購買現貨。”鐘先生建議,定制家具,不僅用料沒法保證,而且定制出來的家具是否真材實料,根本說不清,一旦買家付了定金,就等于喪失了選擇權。在購買時最好是由行家陪同直接去看實物,看其品相驗材質,關鍵部分尤其是承重部分是不是使用同一根料,“有些商家用膠水拼接小料,會影響家具的使用強度和使用壽命。短時間內使用沒問題,但耐用性肯定比不上整塊木頭制成的家具。”
收藏建議
水分已大量剔除收藏還得老三樣“紅木看上去有檔次,也耐用。”在家具城挑選餐桌的張先生說,自己是準備買來家用的,雖然紅木貴點,但是考慮長遠,還是想選擇紅木家具。
在紅木市場干了40多年的鐘志軍說,這一年多,生意確實沒有以前好了。但紅木家具優勢還在,無論是其進口成本、運輸成本等一系列附加成本在過去一年多,已經被大幅度剔除,現在的價格少了很多水分。只要市場需求還在,把紅木質量搞好,就會有生意做,“一百多人的廠子還在正常運轉,就說明市場需求還在。”
不可否認,紅木家具持續走低行情降低了其收藏價值,但是社會上長期形成對紅木的認可還在。紅木依舊是不少藏家的選擇,家里有一套精美的紅木家具,既是一種文化身份象征,也意味著潛在的增值財富。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降價厲害的都是一些小廠家,降價的家具也是以中低檔大眾消費型的家具為主,收藏級別的高端紅木價格相對比較堅挺。李澤添表示,收藏級別的紅木價格基本上沒有降,因為固有成本還在,要想保證質量,也不能再低下去。“很多中低檔的家具賣高價,其實是抬高了材料的價格。收藏級別的紅木工藝附加值很高,木材從買進到烘干、雕刻沒有半年是出不了廠的,一套十件套的家具,如果是機器加工,不到一個月就做出來了,但手工雕刻起碼要一年。”
李澤添建議,購買紅木時要有目的性地選擇材料。如果購買實用家具,非洲花梨這類價格稍低的材料已經足夠,質量好的用個幾十年不是問題。
“好的紅木材料越來越少,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價格再大幅下降的空間不大.藏家可以考慮擇機出手。”李澤添建議,如果是為了收藏,目前行內認可的收藏投資類紅木品種還是黃花梨、紫檀、紅酸枝老三樣,至少要買紅酸枝以上的材料。如果是為了傳世收藏,則可以選擇一些更加名貴的紫檀類材料。李澤添還建議購買傳統技藝的家具,從收藏的角度來看,新技藝往往短時間流行,傳統技藝還是認可度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