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作為傳統家裝旺季,家具銷售普遍回暖,而互聯網購物狂歡節“雙十一”將至,不少傳統賣場借勢大搞促銷活動,而事實又是怎樣?日前,記者走訪了順德樂從多家大型家具賣場,了解家具賣場將如何對抗迅速崛起的家具電商,在“雙十一”打一場“翻身仗”。
“十一”后波瀾不驚,賣場依舊冷清
記者走訪當日為周末,但賣場卻頗為冷清,“工作人員比顧客多”的情況并不鮮見。記者從多名家具導購口中了解到,今年“十一”國慶節期間,依靠促銷活動與傳統家裝旺季的結合,銷售業績確實有所上升,但國慶節后賣場卻依舊冷淡。而據相關人士透露,很多商家在國慶期間都是賠本促銷,更多的是起到一個“清庫存”的效果,對實際盈利并無太大作用。
而更有銷售人員坦言,十一業績的上升幅度較少,據初步估計只有15%—20%的增長,而對于即將來臨的新興網絡購物節“雙十一”,該銷售人員表示國慶黃金周如此,雙十一也并不看好。
傳統賣場“雙十一”實際促銷力度?
記者在走訪中扮成顧客,對某家知名家具品牌店進行了暗訪。記者向該品牌店導購詢問了一套實木布藝沙發、電視柜、茶幾組合全套價錢,導購人員拿出計算器計算了好幾遍,告知記者一個“實價”7萬7千多元,但是能夠給記者爭取一個折扣。而當記者表示該價格是否偏高時,導購人員介紹道,該品牌家具均以全實木著稱,主材用緬甸進口柚木,輔材使用泰國橡膠木,材料成本加上生產成本,7萬7千多已經算是“實打實的價錢”。
而當記者問到在“雙十一”期間前來購買是否有更大的優惠時,該導購人員坦言,不會有太大出入,而且由于貨期押后,生產周期越接近年底價格越有可能上漲,因此建議記者盡快下單。
同時,記者采訪了另一品牌經銷商,該負責人透露,“雙十一”期間促銷活動肯定是有的,但主要力度看賣場方如何組織,他們主要是配合賣場營造促銷氛圍,對價格的控制還是主要在經銷商方面,但如今市場氛圍下,他們所銷售的產品利潤已經很低,因此也不會有非常大的價格浮動。
經銷商眼中的“雙十一”
除了品牌經銷商外,記者還走訪了多個中型家具賣場,以零售單件為主的小型賣家,但對雙十一都得出了同一個結論——看賣場組織,實際相差不大。而問及其主要原因時,某經銷商給記者完完整整的算了一筆賬:無論是經銷還是直營,從家具生產成本、運輸成本、租金成本、銷售成本等各方面綜合來看,他們實際能操作價格的區間并不大,“主要還是看賣場給的政策。”因此他們對有意購買的消費者“坦白”,一方面確實是成本限制,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夠提前促成交易,而非等待“雙十一”的來臨。
換句話說,傳統賣場在渠道上的臃腫復雜,讓促銷成為了“雞肋”。“別人都在做促銷,你又不能不做,但本來市道就不好,大家都已經是接近成本銷售了,渠道中的環節中也不會給你擠出多少利潤空間,上游的家具廠工人要發工資,租金又擺在這,所以都是打著各種噱頭搞促銷。”因此對于傳統家具賣場,雙十一并不意味著真正的“便宜”,而是又一次為聚集人氣而興起的活動,把真正的促銷擋在“門外”。
“搞不過網上賣家具的”
與傳統賣場的冷清相比,家具電商的卻顯示出另一番火熱態勢。據記者觀察,各大家具電商品牌早已對“雙十一”虎視眈眈,推出各種促銷玩法:去年雙十一單天銷售3.3億的林氏木業將在雙十一當天對成交額前1111位消費者各送一臺iPhone6s;顧家家居以低價推出精品單款預售“顧家能量艙”;除商家之外,阿里巴巴將要舉辦的“雙十一晚會”以新型購物形式為雙十一引流;再加上各自眼花繚亂的折扣、紅包、優惠券、滿送禮品等促銷手段,家具電商似乎正朝著多元化、多形式、多接口的趨勢發展,在雙十一期間上演一場“促銷大戰”。
而當記者向線下經銷商以線上優惠作比較時,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怎么搞得過他們(家具電商),他們中間環節少,體量大,價格當然能統一控制,我們不僅要跟他們競爭,還要跟周圍的(經銷商)競爭,能搞出什么花樣。”該零售經銷商還表示,現階段線下賣場的優勢在于能夠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對高端家具有消費意向的客戶來說,幾萬乃至幾十萬的家具,依然需要親身體驗過后才能放心購買。對于“雙十一”等促銷節點,這部分的消費者并不會因為花樣百出的促銷手段而改變購買選擇,因此線下流失的更多的是對家居時尚、快捷、性價比等方面有追求的年輕一代消費者。
據數據顯示,目前家具電商占整個家具行業總銷售不到10%,但增長態勢呈指數上升。業內人士透露,家具電商與傳統賣場的“馬太效應”將會持續,這是由于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信息對稱、工業革新、消費重心轉移等方面而造成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像國慶黃金周、春節等以往家具業促銷旺季,正被不斷地復制到線上;而線上的“雙十一”、“618”等新興互聯網節日在傳統賣場卻難以接地氣,這種非雙向的引流印證著在房地產紅利收縮的時代,傳統賣場應主動適應互聯網,而并非“被互聯網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