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普遍看來,雖然整個家居建材市場今年來開始出現小幅回暖,但未來整個市場走勢或趨于平緩,難以恢復以往的繁榮之態。面對此現狀,衣柜行業中不少企業將希望寄托于樓市回暖帶來的效應,然而,精裝房的“井噴”卻向他們潑了一大盆冷水。在這種形勢下,未來衣柜企業的發展商機在哪兒呢?答案是“存量房再裝修市場”。
何為存量房?
存量房是指已被購買或自建并取得所有權證書的房屋,相對于增量房而言。增量房是指房地產開發商投資新建造的商品房,存量房一般是指未居住過的二手房,即通常所講的“庫存待售”的房產。存量房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存量資產,存量房市場也叫做一級半市場。存量房買賣程序是由買賣雙方當事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合同生效后30日內向房屋所在地的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轉移登記。
存量房再裝修市場無限
關于我國城鎮住房的存量,由于官方機構沒有發布此項數據,因此有不少學者和機構綜合各方面因素,對此做過相對科學的分析和推斷,結論是2014年底我國城鎮住房的存量面積達到224億平方米。由于住房面積總量的數字比較抽象,將其換算為住房的套數就會更加直觀。2005年,我國城鎮住房的存量套數為1.62億套,當時城鎮常住人口的家庭戶數為1.9億戶,戶均住房套數為0.85套;2014年,城鎮住房的存量達到2.45億套,城鎮家庭戶數為2.64億戶,戶均住房套數為0.93套。預計2020年左右,我國將實現城鎮居民家庭戶均1套房的目標。
業內人士表示,這才是未來衣柜行業最應該倚重的市場。城鎮家庭將近3億套住房,存量房市場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即使以15年為一個裝修周期,每年也有2000萬套的裝修需求。如何挖掘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是衣柜企業需要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
事實上,從2015年上半年的行業走勢對比中還能發現,BHI下降速率低于“國房景氣指數”,呈倒“剪刀差”狀,說明建材家居行業靠存量房再裝修維持運行的比例在增大,這也說明這一市場對于扭轉衣柜行業發展頹勢的重要作用。
衣柜企業緊抓真正商機
面對持續低迷的市場環境,裁員、減產相對來說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被動應對市場變化的無奈選擇。不過,更多的衣柜企業并沒有選擇這么做,而是主動出擊,積極應對。例如一些衣柜企業借助“互聯網+”的大趨勢主動融入互聯網營銷,推出產品眾籌、互聯網裝修等新模式,順勢而為;還有一些企業準確定位用戶群體,進行多元化經營,引入商超等與家居賣場用戶群體高度重疊的業態,聚攏人氣,吸引客戶。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衣柜行業的主營業務仍然是傳統的衣柜產品生產、銷售與服務,通過借助互聯網等新形式,進行多元化經營,仍然要服務于這個中心。因此,衣柜企業應堅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原則。衣柜企業與其“劍走偏鋒”去尋找花里胡哨的營銷手段吸引眼球,倒不如腳踏實地深耕存量房再裝修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