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這是我們旗幟鮮明反對的。
客觀存在的,是他們不了解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一些家居企業和經銷商通常只關心他們的家庭和親屬,他們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個理性的社會基礎之上。他們只在乎他們直系親屬的福址,對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所遭受的苦難則視而不見。毫無疑問,這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道德觀勢必導致自私、冷酷,這種自私和冷酷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他們從來就沒有想到一個法制社會,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與守法行為格格不入,關鍵是他們老想走捷徑。他們不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即成就來自于與努力工作和犧牲,他們傾向于索取而不給予。他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給予社會和你的人類同胞多少。
少數家居商家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么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
他們不懂得如何為了個人和社會的福祉去進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潛意識里,他們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這樣一來,一個人就會對“保有面子” 這樣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滿足?!懊孀印笔撬麄冃睦碜罨镜慕M成部分,它已經成為了一些家居商難以克服的障礙。應受譴責的習性使得他們生來就具有無情和自私的特點,這已成為我國一些家居廠家落后的主要原因。
他們沒有勇氣追求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首先,他們沒有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的能力,因為他們的思想被貪婪所占據。再有,就算他們有能力篩選出正確的事情,他們也缺乏勇氣把真理化為實踐國人習慣接受廉價和免費的事物,他們總是夢想奇跡或者好運,因為他們不愿意付出努力,他們總想不勞而獲。他們不明白一個事實,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過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犧牲實現的,不付出就沒有所得。簡單來說,如果是為了謀生,那一個人只有去索??;但如果是為了生活,一個人必須要去奉獻。這一點,特別是生產廠家更需要注意。
一位著名的西方傳教士一個世紀前所指出的,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和正直的純正品性。這個評價,雖然歷經百年,如今依舊準確診斷出現階段一些家居商家綜合癥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