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或許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紅木家具行業現狀:一邊是不溫不火的銷售業績,另一邊是不斷增多的賣場。3月中國(大涌)紅木文化博覽城全球招商大會盛大啟幕,4月東陽中國木雕城二期B1區市場招商政策發布會,5月底中唐紅木城再次發布擴大招商信息,6月中旬盈聯匯國際家具廣場隆重開業……這些賣場火爆招商和開業的場面與企業反映的行情冷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不禁疑惑:紅木行情到底是冷是熱?紅木賣場增多是好是壞?
有市場,才會擴張
在廣東中山,從105國道一路下來,沙溪、大涌短短一段路,就依次聚集了大唐紅木家具市場、金隆紅木家具城、盈聯匯國際家具廣場、中國(大涌)紅木文化博覽城、南華紅木家具產業園、南文紅木城、遠揚紅木家具批發市場等一批這兩年建起來或者正在建的賣場,加之原有的敦陶家具城、中飛紅木中心、隆都紅木家具博覽中心、大涌紅木家具工藝城,中山已經成為目前中國紅木家具產區賣場最集中的區域。
賣場的增加,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原來的單店作戰模式于企業而言,在資源利用和整合上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市場變化,從而催生出向賣場轉移這種資源集中的銷售模式。賣場增多,將紅木家具品牌更好地集中在一起,進行整體宣傳和推廣,促進整體區域發展。
但是也有一些人擔心,賣場“扎堆”會不會造成過剩?縱觀中國各地最繁華的商貿中心,如北京的西單、成都的春熙路、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哪個不是賣場云集?賣場越多,這些地方反而越繁華、越能成為重點商貿區,吸引到越多客戶。賣場越多,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購買家具就越方便,選擇的余地就越大。
有差異,才會出彩
賣場增多,對于消費者來講是好事,但是對于賣場來說,卻是更激烈的競爭。招商品牌重疊率高,怎樣吸引商家入駐和消費者前來,這可能是每個家具賣場負責人每天都在冥思苦想的問題。
紅木家具作為一個市場逐漸細分的產業,賣場只有特色鮮明、差異化、走精而專的路線才能找準客戶群,抓緊客戶。如中山的紅木家具賣場中,中國(大涌)紅木文化博覽城走“文商旅”新型產業綜合體模式,盈聯匯國際家具廣場打造專業的紅木家具一站式采購中心,大唐紅木家具市場做的是原材到成品的全面配套產業鏈的綜合性采購平臺,南華紅木家具產業園率先提出“定制型觀光式廠房”概念……每個賣場都有自己的特色,對不同定位和要求的商戶和消費者都有特殊的吸引力,招商一直非常順利。這也體現出,只有足夠的實力及創新的做法,賣場才能立足市場。
此外,守株待兔等客戶上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賣場持續的宣傳推廣、品牌包裝必不可少,誰先把自己宣傳出去,誰就占了先機,誰就先吸引到客戶。
2014年,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關于中國紅木家具重點產區工作會議報告》中提到:“最近三年,據初步統計,全國紅木家具生產企業有2萬多家;紅木家具市場增長速度快,各地建了大量的紅木家具市場,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和銷售能力。”紅木家具賣場增多,從來不是壞事。通過良性的市場競爭,大家相互交鋒,互相學習,特色經營,創新改進,推動整個行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